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10):164-169
通过正相硅胶柱色谱、中压反相柱色谱、凝胶柱色谱、TLC及HPLC等技术从西藏黑木耳中分离、纯化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通过MS、NMR并结合文献报道确定其结构,其中包含6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分别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yy2),(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Lyy3),3β,5α,9α-三羟基-7,22-(22E,24R)-麦角甾二烯-6-酮(Lyy4),5α,8α-环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Lyy5),5α,8α-环氧-(22E,24R)-麦角甾-6,9(11),22-三烯-3β-醇(Lyy6),(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9α-四醇(Lyy7);剩余一个为5-羟甲基-2-异丙-1-醇-2,3-二氢苯并呋喃(Lyy1)。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黑木耳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构鉴定及其抗病毒活性。桦褐孔菌为一种食药型真菌,对人体毐性小,并且含有丰富的、结构复杂多样的和广泛的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桦褐孔菌子实体经干燥、粉碎,依次采用乙酸乙酯、甲醇、水进行常温浸提;采用各种分离手段,从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单体;通过现代各种波谱分析方法及结合文献,最终确定:白桦醇(1)、桦褐孔菌醇(2)、3-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醛(3)、3β-羟基甘遂酸(4)、过氧麦角甾醇(5)、3β-羟基-5,8-环氧麦角甾醇-6,9,22-三烯(6)、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7)、5-脱氢麦角甾醇(8)、二十五烷酸(9)、二十四烷酸(10),其中化合物6和化合物7首次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8分别进行了细胞毒性和抗HSV-1病毒活性研究,其中化合物3的抗HSV-1病毒活性最强,其IC50值为98μM;化合物7的细胞毒性最强,其CC50为24μM,为后期桦褐孔菌开发成抗疱疹病毒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和鉴定醋制甘遂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大戟醇(1)、麦芽酚(2)、β-谷甾醇-3-O-6-硬脂酰葡萄糖苷(3)、5-羟基麦芽酚(4)、棕榈酸(5)、棕榈酸甘油酯(6)、丁二酸(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2、4、6、7为首次从甘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山东食品科技》2011,(5):183-185
目的分离和鉴定醋制甘遂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大戟醇(1)、麦芽酚(2)、β-谷甾醇-3-O-6-硬脂酰葡萄糖苷(3)、5-羟基麦芽酚(4)、棕榈酸(5)、棕榈酸甘油酯(6)、丁二酸(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2、4、6、7为首次从甘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夏桑菊复方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柱色谱分离成分,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夏桑菊复方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三十二烷酸(3),二十四烷醇(4),熊果酸(5),β-香树脂醇(6),山奈酚(7),槲皮素(8),木犀草素(9),紫云英苷(10),4′-甲氧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1),槲皮素-3-O-β-葡萄糖苷(12),蒙花苷(13)。结论化合物1-13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和鉴定醋制甘遂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大戟醇(1)、麦芽酚(2)、β-谷甾醇-3-O-6-硬脂酰葡萄糖苷(3)、5-羟基麦芽酚(4)、棕榈酸(5)、棕榈酸甘油酯(6)、丁二酸(7)、β-谷甾醇(8)、胡萝...  相似文献   

7.
刘瑞  张弘弛  安志鹏  李慧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8):120-124,130
目的:研究分离自夏季黄芪根部的内生真菌AR-17-S03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组织学的方法从恒山黄芪中分离内生真菌,真菌的鉴定采用形态学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薄层层析制备色谱(pTLC)、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和半制备HPLC色谱法分离内生真菌代谢产物,采用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结合物化性质鉴定分离得到的9个化合物。结果:经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黑曲霉,为9个甾醇类化合物鉴定为麦角甾醇、过氧化麦角甾醇、胆固醇、啤酒甾醇、23-甲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9α-三醇、5α,8α-表二氧麦角甾-6,9(11),22-三烯-3β-醇、5α,8α-表二氧-23-甲基麦角甾-6,22-二烯-3β-醇、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3β,5α-二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结论:其中,23-甲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9α-三醇、5α,8α-表二氧-23-甲基麦角甾-6,22-二烯-3β-醇、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是首次从黄芪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采用薄层层析、溶剂结晶、高分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等方法对翅果油植物甾醇的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与分析,确定了β-谷甾醇、豆甾醇、豆甾烷醇、麦角甾醇、5-氯-豆甾烷-3-醇乙酸酯、麦角甾-5-烯-3β-醇、豆甾-5,24(28)-双烯-3β-醇、豆甾烷-7,24(28)-双烯-3β-醇、豆甾烷-3,5-二烯等10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紫红曲中的麦角甾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紫红曲乙醇提取物中显示细胞毒活性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利用正反相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结合闪式(Flash)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借助核磁和质谱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紫红曲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了5个麦角甾类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3β,5α,9α-三醇(2),(22E,24R)-23-甲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22E,24R)-23-甲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3β,5α,9α-三醇(4),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5)。上述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红曲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1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曲菌属中发现。在体外MTT法的细胞毒活性测试中,所筛选的化合物在10×10-6mol/L浓度下均未显示细胞毒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玛咖(Lepidium meyenii Walp.)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分离技术(包括硅胶、HP-20大孔吸附树脂、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重结晶),研究玛咖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并通过各种分析手段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确证。结果从玛咖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苄基-十六碳酰胺(1)、苯乙酰胺(2)、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3)、烟酸(4)、棕榈酸(5)、松柏苷(6)、松脂素-O-β-D-葡糖苷(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酒渣碱(10)、琥珀酸(11)、烟酰胺(12)、野黑樱苷(13)、5-(3-羟丙基)-2-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糖苷(14)、腺嘌呤(15)。结论其中化合物6、10、12、13、14系首次从独荇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10、12、13、14、15系首次从玛咖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石花菜的成分,为其功能食品的研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液-质谱联用方法分析石花菜醇提物的化学成分的丰富度。通过硅胶柱、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用气-质谱联用、核磁结合文献确证化合物结构;并对部分化合物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液-质谱联用分析表明石花菜醇提物中含有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且很可能是甾醇类成分。采用气-质谱联用方法从中鉴定到29个化合物(5个为甾醇类化合物),其中棕榈酸(46.76%)、棕榈酸乙酯(13.82%)、胆甾醇(7.20%)、胆甾-4,6-二烯(4.99%)为含量最高的4个化合物。经色谱分离、核磁鉴定出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胆甾醇(1)、1,2-二醇植烯(2)、帕格甾醇C(3)、6-羟基-胆甾-4-烯-3-酮(4)、胆甾-5-烯-7-酮(5)、胆甾-5-烯-3β,7α二醇(6)、胆甾-5-烯-3β,7β二醇(7)、胆甾-4-烯-6-酮(8)、3-羟乙基-2-甲基-马来酰亚胺(9)。其中,化合物7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最好,其IC50值分别为180μg/mL和12.2μg/mL。结论:首次系统研究了石花菜醇...  相似文献   

12.
从百子菜(Gynura divaricata(L.)DC.)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α-L-鼠李吡喃糖苷(1)、槲皮素-3-O-α-L-鼠李吡喃糖苷(2)、4-桉叶烯-3α,11-二醇(3)、caryolane-1,9β-dio(l4)、阿魏酸(5)、松脂素-4-O-β-D-葡萄吡喃糖苷(6)、莨菪亭(7)、姜油酮-4-O-β-D-葡萄吡喃糖苷(8)和5,5-二甲基-4-羟基-四氢呋喃-2-酮(9)。除化合物2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玉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黄精属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层析和制备HPLC等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及质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5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 (N-trans-feruloyl tyramine,Ⅰ),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2-furfural,Ⅱ),(-)-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Ⅲ],3β,14α-二羟基-(25S)-螺甾烷醇-5-烯[3β,14α-dihydroxy-(25S)-spirost-5-ene,Ⅳ]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Ⅴ).结论 化合物Ⅰ系首次从黄精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Ⅲ系首次从玉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夏桑菊复方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柱色谱分离成分,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夏桑菊复方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肛胡萝卜苷(2),三十二烷酸(3),三十四烷醇(4),熊果酸(5),β-香树脂醇(6),山奈酚(7),槲皮素(8),木犀草素(9),紫云英苷(10),4’-甲氧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1),槲皮素-3-O-β-葡萄糖苷(12),蒙花苷(13)。结论化合物1.13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沉香茶系列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叶片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本研究通过含70%丙酮的水溶液渗漉提取、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多次萃取后,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野生白木香叶片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MS、NMR等波谱数据分别鉴定其中6个化合物为麦角甾醇(1)、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2)、豆甾醇(3)、5,4'-二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4)、谷甾醇(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6个化合物按照结构可分为甾醇及其衍生物类(3个),黄酮苷类(2个)和二氢黄酮类(1个)。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在瑞香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是在瑞香科沉香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并首次报道了该化合物的2D NMR数据及归属。  相似文献   

16.
山香圆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香圆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山香圆叶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1),芹菜素-7-O-β-D-葡糖苷(2),芹菜素-7-新橙皮糖苷(3),芹菜素-7-(2′-α-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4),对羟基桂皮酸(5),没食子酸乙酯(6),没食子酸(7),eucomic acid(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4~6,8,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山香圆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山香圆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山香圆叶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1),芹菜素-7-O-β-D-葡糖苷(2),芹菜素-7-新橙皮糖苷(3),芹菜素-7-(2′-a-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4),对羟基桂皮酸(5),没食子酸乙酯(6),没食子酸(7),eucomic acid(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 化合物4~6,8,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中药瑞香狼毒中寻找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反复柱色谱分离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根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结果得到7个化合物,鉴定为伞形花内酯(1),东莨菪素(2),4-十八烷氧基-苯丙烯(3),4′,5,7-三羟基黄烷酮(4),狼毒素(5),α-松节油(6),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马蹄香(Saruma henryi Oliv.)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HP-20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HPLC等柱色谱技术和重结晶,对马蹄香干燥全草95%乙醇和7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细辛脂素(1)、金粟兰内酯C(2)、shizukanolide H(3)、吲哚-3-甲酸甲酯(4)、丁二酸(5)、异嗪皮啶(6)、银线草醇F(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结论其中化合物1、2、3、4、6、7均为首次从马蹄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桑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桑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石油醚提取桑叶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分用柱色谱、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用光谱学方法分析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Ⅰ),大黄素甲醚(Ⅱ),三十四烷酸(Ⅲ),三十四醇(Ⅳ),豆甾醇(Ⅴ),羽扇豆醇(Ⅵ),硬脂酸(Ⅶ),胡萝卜苷(Ⅷ)。结论化合物Ⅱ,Ⅲ,Ⅳ,Ⅵ,Ⅶ是首次从桑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