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居民膳食中原料食物的各种反式脂肪酸的调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本实验室建立的Ag+-TLC/GC连用技术测定我国日常膳食组成的原料食物中反式脂肪酸(TFAs)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我国食物中普遍存在反式脂肪酸,9t C18:1、10t-C18:1、11t C18:1和9t12t C18:2是其存在的主要形式。反刍动物产品中存在较高的9t C16:1、t C18:1和9t12t C18:2等各种反式脂肪酸(仅羊肉中未检出9t12t C18:2),且均以t C18:1为主,其中奶粉、奶油、鲜牛奶和酸奶等奶制品中含量最高的反式脂肪酸异构体均为11t C18:1。羊肉中9t C18:1、10t C18:1和11t C18:1的含量比较均衡,其它反刍动物产品中12t C18:1、13/14t C18:1、15t C18:1、16t C18:1的总量达到总反式脂肪酸含量的(25.9±1.8)%。坚果类食品中,TFA主要为t C18:1和9t12t C18:2,且9t12t C18:2含量约为总TFAs的10%。其它原料食物,如水果、蔬菜、畜禽肉、鱼虾及腌菜中TFAs含量极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呼和浩特华润万家超市中采购的7个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62个样品中的反-9-十八碳一烯酸甲酯和反-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两种反式脂肪酸含量状况的测定,探明反式脂肪酸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含量状况。采用气相色谱石英毛细柱外标法测定7个品牌62个样品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本法简单、快速、灵敏,适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分析。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各不相同,同一品牌不同阶段的婴幼儿奶粉含量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药品》2011,(2):16-16
基于对肥胖的担心,现在有不少人倾向于选择低脂奶制品,并认为全脂奶制品不利于健康。但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的最新调查却发现,经常进食全脂奶制品,其中富含的一种脂肪酸,会帮助人们降低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这种脂肪酸名为反式棕榈油酸。奶制品中脂肪含量越高,反式棕榈油酸的水平也越高。因此,全脂奶制品中的反式棕榈油酸含量,要远远高于脱脂奶制品。  相似文献   

4.
《中国食品》2011,(23):36-36
人们往往认为全脂奶制品不利于健康。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2010年12月21日出版的美国《内科学年鉴》杂志上报告说,这种脂肪酸名为反式棕榈油酸。奶制品中脂肪含量越高,反式棕榈油酸的水平也越高。因此全脂奶制品中的反式棕榈油酸含量要远远高于脱脂奶制品。  相似文献   

5.
中国居民奶及奶制品消费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我国居民奶及奶制品的消费情况,指导合理消费奶及奶制品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一年食物频率调查的数据,分别对55211名15岁及以上居民的鲜奶、奶粉、奶酪和酸奶的食用率、食用频率和食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5岁及以上居民奶及奶制品的食用率为23.7%,鲜奶、奶粉、奶酪和酸奶的食用率分别为17.4%、8.5%、3.2%和10.1%,食用频率为0.7次/周、0.2次/周、0.1次/周和0.2次/周,每人每天的食用量为20.6g、0.8g、0.7g和4.2g。奶及奶制品的食用率、食用频率和食用量均为城市高于农村,男性低于女性,15~17岁组和60岁~组较高,18~44岁和45~59岁较低。我国居民的奶及奶制品的消费水平较低,应指导人们科学、合理增加奶及奶制品的消费。  相似文献   

6.
反式脂肪酸分为天然反式脂肪酸和非天然反式脂肪酸两种。天然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牛、羊)脂肪中,通过牛羊脂肪组织、乳及其乳制品等膳食消费进入人体(天然的危害不大)。非天然反式脂肪酸就是植物奶油,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婴幼儿经食用婴幼儿配方奶粉途径摄入反式脂肪酸的风险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运用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Stata 12软件,以风险商表征婴幼儿经食用婴幼儿配方奶粉途径的反式脂肪酸膳食风险。结果反式脂肪酸日均暴露量的平均值为0.0001281 kg/d;海南普通婴幼儿通过食用婴幼儿配方奶粉途径摄入反式脂肪酸的风险商平均值和各百分位数风险商均小于1,且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敏感性最强,占99.1%,拉平时间为负值,表明它对反式脂肪酸日均暴露量起负面的影响。结论海南普通婴幼儿仅通过食用婴幼儿配方奶粉途径的反式脂肪酸膳食暴露尚不存在健康风险,但是仍需加强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反式脂肪酸的控制和监测,从而进一步降低海南乃至全国普通婴幼儿食用婴幼儿配方奶粉途径的反式脂肪酸膳食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食品中反式脂肪酸(TFAs)含量及其来源,为评估食品反式脂肪含量的现状提供依据,为食品安全标准的执行效力、标准制(修)订和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49个品牌759份食品样品,按照GB 5009.25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检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结果:63.4%的被检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其中威化饼干、夹心蛋糕、蛋黄派、代可可脂及巧克力制品、速溶咖啡、速溶麦片、冰淇淋、炸薯条和蛋挞中反式脂肪酸检出率超过50%,蛋黄派和蛋挞是含量较高的食品类别。结论:加工食品配方标识中,有关"氢化油"和反式脂肪酸的标注名称没有统一标准,需加强食品标签中脂肪含量和反式脂肪酸来源信息。  相似文献   

9.
几种乳制品中脂肪酸的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析比较了各种乳制品中脂肪酸的含量,发现奶粉(南北)和炼乳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纯羊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是所研究乳制品中含量最高的;发酵酸奶和奶酪中CLA含量较高;而炼乳、干奶片、黄油和奶酪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则较高。经比较了牛奶和奶粉中脂肪酸含量发现,奶粉中可能添加了40%的棕榈酸。纯羊奶和酸羊奶中短链脂肪酸含量高达15.784%和12.802%,这也是羊膻味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2002年拉萨市居民肉类和奶类食物的消费量和消费频次。方法:利用食物频率表(FFQ)对拉萨市居民调查为期1年的食物消费量和消费频率,计算肉类食物(包括猪肉、牛羊肉、禽肉和动物内脏)和奶类食物(包括鲜奶、奶粉、酸奶和奶酪等)的每日人均消费量和消费频率。结果:2002年拉萨市居民肉类食物的每日人均消费量分别是,猪肉为26.2g,牛羊肉为63.4g,禽肉为11.4g,动物内脏类为1.2g,平均每周的消费次数分别为,猪肉为3.1次,牛羊肉为5.8次,禽肉为1.4次,动物内脏类为0.4次。奶类食物的每日人均消费量分别是,鲜奶为22.9g,奶粉为23.0g,奶酪为27.8,酸奶为19.9g,平均每周的消费次数分别为,鲜奶为2.1次,奶粉为4.2次,奶酪为4.1次,酸奶为1.2次。结论:拉萨市居民牛羊肉的平均每日人均消费量高于其他肉类食物,每周的消费次数也较高。4种奶类食物的消费量相当,以奶粉和奶酪的消费频次高于鲜奶和酸奶。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肉制品种类繁多,加工程度和方法各异,风味也不尽相同。即使同一种肉制品,不同地区命名也有差异,且新产品还在不断涌现。现迄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肉制品分类方法。我国1992年提出了肉制品标准,将我国的肉制品分为9大门类。本文对中式火腿、中式腊肠、鲜肠制品、发酵肉制品等的归属进行了探讨,在我国1992年提出的肉制品分类标准基础上提出了将肉制品分为11大类的方法,与同行专家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家具行业在一次又一次地经受着市场经济的洗礼之后,尤其是产品市场格局不断发生变化,每一个企业都已深深领会到了市场经济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制约。同时促使企业的经营理念逐步与市场接轨。正是在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中,我国家具行业在企业结构调整方面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一批优秀企业迅速成长壮大,也有一批缺乏市场相适应性的企业步入困境或者倒闭。1995年正是这种市场背景反映得最突出的时期,各企业均在非常艰难的环境下寻找自身的生存空间。在这么一个市场相对饱和而竞争激烈的非常时期,深圳大  相似文献   

13.
王卫 《食品科学》1993,14(11):13-16
根据国内外研究和报道,综述了乳酸钠及其在肉制品中抑菌防腐、延长保存期的作用,并讨论了乳酸钠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乳酸菌活菌奶的食用安全 ,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选择深圳市日产 2 0t以鲜乳、糖类为主要原料 ,经乳酸菌发酵而制成活菌奶的生产厂家为研究对象。通过危害分析 ,确定原料乳及辅料采购 ,生产加工管道与贮存罐的清洗消毒 ,溶解糖及脱脂奶粉 ,灭菌 ,乳酸菌的接种 ,灌装为活菌奶生产加工的 6个关键控制点 (CCP) ,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达到预期效果。结果显示该系统简单易执行 ,可在同行业内推广。  相似文献   

15.
5-羟甲基糠醛来源于食品的热处理加工过程,分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通过对Amadori产物水解和还原糖异构化可获得该化合物,它可作为一种评估食品中蛋白质发生质量损伤程度的有效标志物。采用三氯乙酸沉淀法对婴幼儿配方食品进行蛋白质沉淀,通过对获得的Amadori产物酸水解,最终测定发生于美拉德反应过程中的羟甲基糠醛含量。结果表明:Amadori产物水解的最优条件为:草酸浓度1.07 mol/L;22.22 mL草酸/g蛋白质;水解240 min。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45μg/mL,变异系数为7.9%,回收率为92.2%。通过对市售样品分析发现,蛋白质质量热损伤程度不同的乳制品中B-HMF差别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涂层产品新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顾珉 《染整技术》2001,23(6):25-28
对涂层产品新发展作了全面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针织物及制成品单耗计量单位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过程,阐述了针织产品单耗标准中的计量单位,举例并分析了不同加工程度针织产品单耗计量单位应用情况,指出了不同原料及制成品的单耗计量单位使用办法,以方便于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报关工作。  相似文献   

18.
食品增稠剂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凌静 《肉类研究》2008,(6):28-31
肉制品的食用品质主要包括肉的颜色、风味、持水性、黏合性、嫩度等方面,为了使肉制品具有较好的品质,在加工肉制品时除选用较好的肉质外,还常常添加食品添加剂。增稠剂是肉制品中的重要添加剂,不仅对改善肉制品的结构、质地、保水性等功能,而且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Non-dairy probiotic produc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re is evidence documenting the beneficial health effects of probiotic microorganisms. Also, many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the best matrices to deliver probiotic are dairy fermented products. However, recently several raw materials have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if they are suitable substrates to produce novel non-dairy probiotic microorganisms, an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raditional fermented foods may contain viable probiotic microorganisms. Numerous such examples can be found in the text.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review was to investigate the utilization of probiotics in new and traditional non-dairy products with probiotic potential. It was found that while cereals have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to develop new probiotic foods; further research about the probiotic beneficial effects of traditional fermented products is needed.  相似文献   

20.
食用生鱼片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食鱼片的安全性,选择上海市50户从事生鱼片加工的餐饮业,于3月和8月对其生产加工环节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分别检查甲肝病毒、肠道病毒、寄生虫、并按国家标准进行微生物检验。结果175份生鱼片试样中未检出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致病菌和活的寄生虫及其囊蚴。菌落总和何均数为11481.54cfu/g,合格的占68.6%。大肠菌群几何均数为208.93MPN/100g,合格的占55.4%,根据调查结果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