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山毛豆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和还原糖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蛋白质、VC和异黄酮含量在发芽后均较未发芽时增加。其中VC的含量增加最多,从第4天到第5天增幅达到了200%,蛋白质含量在发芽初期持续上升,第4天的时候达到最大值349.1 mg/g,还原糖含量在第4天时达到最大值64.1 mg/g,以后又逐渐减少,到了第9天下降至46.1 mg/g。脂肪的含量在1-4 d下降得较快,在第4天的时候下降幅度达到24.48%。总糖含量在第2天下降幅度达28.92%。第9天下降至6.82%,比发芽前减少38.56%。异黄酮含量在发芽4 d时达到最大7.8 mg/g,以后有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2.
探究大豆发芽过程中各营养成分的变化。对大豆中各营养成分发芽前后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蛋白质的含量先下降1.64 g/100 g,后又上升至40.80 g/100 g;脂肪的含量先增长了0.52 g/100 g,后又平缓下降;还原糖含量一直平稳上升;VC含量剧增,为未发芽前的13.09倍;氨基酸总量增加;植酸降解率达33.87%;异黄酮含量在72 h时增长到最大值,为0.39 g/100 g;大豆发芽完全时γ-氨基丁酸(GABA)富含量最多。大豆经过发芽后可利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黑豆发芽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黑豆在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在20℃发芽7 d对黑豆中各营养成分发芽前后含量进行测定。未发芽前黑豆中几乎不含VC,发芽后VC逐渐增加;黑豆干种子中不含有叶绿素,发芽5 d后叶绿素急剧增加;异黄酮在发芽过程中逐渐增加,在发芽第6天达到最大值为0.39 g/100 g;蛋白质的含量由发芽前36 g/100 g先下降至34.56g/100 g,后又上升至39.56 g/100 g;多酚的含量出现2个峰值,第4天达到最大值182 mg/100 g,必需氨基酸总量不断增加;黑豆在发芽过程中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黑豆经过发芽培育在发芽5~6 d食用对人体更有益。  相似文献   

4.
汪洪涛  陈成  余芳  陈宝宏 《食品与机械》2015,31(1):30-32,163
研究青豆、黑豆和黄豆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发芽大豆食品生产和加工提供试验依据。采用一定的温度与湿度对大豆发芽条件进行控制,定期抽样测定发芽大豆中的粗蛋白、粗脂肪、还原糖、Vc和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发芽1d后相比,发芽7d后青豆、黄豆、黑豆中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发芽1d后增加了24.03%,24.28%,22.88%,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了129.06%,127.17%,125.73%,VC的含量分别增加了831.37%,663.97%,807.07%,粗脂肪的含量分别减少了37.28%,35.68.28%,36.69%。3种大豆都在发芽4d后异黄酮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其中黑豆中异黄酮的含量最高为0.531%。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绿豆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和还原糖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和异黄酮含量在发芽后均较未发芽时增加.其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含量增加最多,维生素A含量在7d内增幅92.42%,维生素C含量则由0增加至9.66rag/100g,蛋白质含量增加也较多,由25.01g...  相似文献   

6.
大豆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大豆在30℃发芽0d、1d、2d、3d时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变化。随着发芽时间延长,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发芽3d时含量为2.895g/L,比未发芽大豆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增长10.6%;游离脂肪酸含量在发芽第1天稍下降,随发芽时间增长又增加,到发芽第3天时含量达1.4888%,但仍比未发芽大豆含量稍低:维生素C含量在发芽过程中增加最多,到发芽第3天时含量已达0.131g/L,是未发芽大豆11.42倍。  相似文献   

7.
以中黄13大豆中异黄酮β-糖苷、糖苷配基、游离多酚及总黄酮为指标,观察上述功能成分在发芽期间的动态变化,从而明确发芽时间对功能成分的影响规律。采用比色法及超高效液相(UPLC)法,分析大豆在发芽第1天至第7天内上述功能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发芽时间对大豆中糖苷配基、游离多酚及总黄酮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大豆苷元、游离多酚及总黄酮于发芽第7天时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86.40μg/g、0.47 mg GAE/g d.m.和11.86 mg RE/g d.m.;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于发芽第5天时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353.22和336.14μg/g。发芽期间β-糖苷含量先上升后逐渐下降,而糖苷配基则主要呈增加趋势。因此,发芽有助于中黄13大豆中异黄酮类成分的提高,其可作为功能性大豆产品进一步被开发。  相似文献   

8.
发芽处理对蚕豆主要营养成分与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芽处理对启豆2号蚕豆主要营养成分与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对蚕豆发芽前后蛋白质、脂肪、淀粉、VC、氨基酸、植酸和单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蚕豆在发芽1d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随后逐渐下降;粗脂肪和淀粉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发芽2d时VC含量显著增加,达到最大58.65mg/100g,随后逐渐下降,5d后VC含量仍高于未发芽的;发芽后1~2d蚕豆的氨基酸含量略有增加;发芽1d抗营养因子植酸含量下降了33.55%,随后平缓;发芽1d蚕豆的单宁含量增加到462.70mg/100g,2~3d增加比较平稳,5d急剧增加至1306.10mg/100g。可推知,将启豆2号蚕豆发芽1~2d的作为食用及加工的较佳时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豆发芽期间维生素C、异黄酮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发芽期间不同芽长的维生素C、异黄酮含量及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确定大豆发芽的最佳长度。结果维生素C的含量随着发芽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发芽长度为5 cm时,每100g大豆芽中含维生素C为120.09 mg;大豆异黄酮在芽长3 cm时达到最高值,含量比未发芽前增加了17.28%,之后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大;较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未发芽大豆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表现出更强的清除能力;发芽后,在芽长为4 cm时对两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结论大豆发芽到4 cm时为最佳食用时间。  相似文献   

10.
UV-B辐照下大豆发芽富集异黄酮品种筛选及发芽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  杨润强  顾振新 《食品科学》2016,37(13):107-113
以天骄(TJ)、苏青1号(SQ1)、苏青3号(SQ3)和95-优1(95Y1)4 个品种的大豆为原材料,在中波紫外光(ultraviolet radiation B,UV-B)辐照条件下,进行发芽实验,以发芽5 d后大豆异黄酮含量及其关键酶活力为主要指标,并综合分析生理生化指标,筛选出富集大豆异黄酮的最适合品种。结果表明:发芽的天骄大豆异黄酮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nine ammonialyase,PAL)和查耳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活力最大,豆芽质量良好,发芽率、芽长、呼吸强度、游离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都显著高于其余品种,故天骄大豆籽粒是发芽富集异黄酮的良好品种。以天骄为原料,对其进行发芽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异黄酮含量显著增加,第7天为发芽前的3.02 倍,PAL活力显著上升,CHS活力先上升后下降。大豆中可溶性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含量呈减少趋势,游离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含量逐渐增加。本实验筛选出天骄为UV-B辐照条件下富集大豆异黄酮的最适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