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流变学特性是多糖的重要性质,它间接反映了多糖的结构变化。采用黏度计测定了枸杞多糖的黏度,研究了多糖浓度、温度、热处理时间、pH 值、NaOH、抗氧化剂VC、氧化剂H2O2 以及金属离子对枸杞多糖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糖浓度、温度、热处理时间、pH 值、NaOH、抗氧化剂VC、氧化剂H2O2 以及金属离子对枸杞多糖黏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豆分离蛋白流变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在不同条件作用下黏度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热处理时间的延长以及NaHCO3、VC、氧化剂H2O2用量的增加黏度都呈下降趋势,其中金属离子和温度对黏度影响较为明显,热处理到一定时间黏度趋于稳定,浓度增加黏度也随之增加,不同的pH值对黏度的影响不同,在等电点处黏度最低,远离等电点黏度又会增大,但在极端pH值环境下黏度又会很小。添加NaOH黏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状态,而黏度会随pH值的增加先降低后上升。  相似文献   

3.
以实验室保藏的胶质芽孢杆菌SM-01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胞外多糖(EPS)在5 L发酵罐中的发酵过程及制备方法,并对EPS溶液的流变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质量浓度、剪切速率、剪切时间、温度、pH、无机盐、外加多糖等对其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中EPS的最大产量为23.46 g/L,经离心、醇沉、冷冻干燥后EPS的回收率为76.7%;EPS溶液是典型的非牛顿流体;溶液黏度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快速增大;25~100℃范围内EPS黏度变化不大;EPS溶液黏度受pH影响较大,其黏度值在pH 7时达到最大,pH>12时溶液成弱凝胶状;加入NaCl、KCl、MgCl2、CaCl2等无机盐后溶液黏度显著下降,Fe3+、Pb2+等高价阳离子使EPS沉淀;EPS与海藻酸钠、黄原胶、瓜尔胶、槐豆胶、阿拉伯胶均有协效性。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大豆分离蛋白质量浓度、pH、热水浴温度、超声波功率和超声波时间对魔芋-大豆分离蛋白共混液黏度和溶胀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能加强魔芋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分散性和相互作用;共混液的溶胀时间随着大豆分离蛋白质量浓度的增加和共混液pH的上升而延长,随着热水浴温度的升高、超声波功率和时间的增加而缩短;共混液的黏度随大豆分离蛋白质量浓度、pH、超声波功率和超声波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随着热水浴温度的升高一直减小。经拟合,黏度的变化规律与外界条件的四次方多项式呈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在90℃,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浓度、pH值、金属离子、加热时间等因素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形成的作用。结果显示,酸性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形成凝胶的最适pH值为3.0,碱性条件下形成凝胶的最适pH值为9.0;凝胶溶液中CaCl2浓度为0.4%的时,形成凝胶的透明性最高,时间为22min。  相似文献   

6.
以胖大海胶研究对象,研究pH、钙离子浓度、不同阳离子、蔗糖及其他胶体对胖大海胶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H偏高或偏低、阳离子存在均使胶体溶液表观黏度下降;随着蔗糖浓度增加,溶液表观黏度逐渐增大;胖大海胶与瓜尔豆胶复合后胶体溶液黏度大于原胶体的黏度,而与黄原胶、海藻酸钠、琼脂复合则小于原胶体黏度。  相似文献   

7.
张建国  黄勋娟 《食品科学》2014,35(23):29-32
通过发酵一株野油菜黄单胞菌得到黄原胶,进而测定该黄原胶在不同质量浓度、pH值、氯化钠质量浓度、温度下黏度变化,分析黄原胶流变特性、丙酮酸质量分数和黏均分子质量。结果表明:本实验菌株的黄原胶产量达到28.4 g/L,黄原胶黏度在质量浓度高于4.0 g/L时迅速升高,黄原胶黏度在pH 3.0~10.0之间稳定。氯化钠质量浓度由10 g/L增加到70 g/L时,使1.0 g/L黄原胶黏度提高20%,而温度高于35 ℃时使1.0 g/L黄原胶黏度降低。黄原胶的丙酮酸质量分数达到6.35%,黏均分子质量为5.7×106 D。1.0 g/L黄原胶的稠度系数和流体指数分别为26.94和0.765 5,5.0 g/L黄原胶的稠度系数和流体指数分别为489.65和0.328 1。研究表明该株野油菜黄单胞菌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葛仙米多糖溶解性和流变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葛仙米多糖的溶解性,并以黄原胶为对照,初步研究了葛仙米多糖溶液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葛仙米多糖溶解性受温度和浓度的影响比较大,酸可以促进其溶解而碱则抑制其溶解,1、2价盐离子抑制其溶解,不溶于3价金属尢机盐;同时葛仙米多糖具有较高的黏度和良好的耐盐性和耐酸性.与黄原胶比较,在浓度低于0.5%时,二者的黏度相当,浓度高于0.5%时,其黏度明显低于黄原胶:葛仙米多糖对1、2价盐离子的稳定性强于黄原胶、对pH值的稳定性两者相当、高温使葛仙米多糖的黏度下降快.因此葛仙米多糖具有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携氧剂(H2O2)对野油菜黄单胞菌合成黄原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杰  李柏林  刘秀杰  王刚 《食品科学》2004,25(11):215-217
黄原胶(Xanthan Gum)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底物,经发酵产生的‘种酸性胞外杂多糖。发酵中后期黏度增大,氧的传质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了黄原胶的产量。本课题研究黄原胶生物合成过程中,H2O2对供氧和提高产胶率的影响。根据添加H2O2实验得出,H2O2添加量为1ml即在发酵液中浓度为4.4mmol/L左右为最适的添加量,最佳添加时刻为48h左右。得出低浓度的H2O2能提高黄原胶的产量,产胶率平均提高了3.28%。  相似文献   

10.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添加瓜尔胶多糖,通过共混改性制备生物材料溶液,探讨了混合体系在不同pH、不同蛋白、盐和瓜尔胶浓度条件下表面疏水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瓜尔胶多糖加入到单组分大豆分离蛋白体系后,会使体系表面疏水值降低;未加盐时pH=8.0条件下,体系可溶性蛋白的表面疏水值最大,加入盐后pH=10.0时混合体系表面疏水值明显大于纯水条件;且pH=10.0条件下,当盐浓度小于0.1mol/L时,体系表面疏水值随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反之减小。此研究为大豆分离蛋白-瓜尔胶生物材料的成膜机理解释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将黄原胶引入到淀粉浆料中,采用快速黏度分析法(RVA)研究了黄原胶的加入对玉米淀粉糊化性能和浆液表观黏度的影响,讨论了黄原胶与玉米淀粉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黄原胶可促进淀粉糊化,降低淀粉的糊化温度,缩短糊化时间;随着黄原胶质量分数的增加,淀粉的糊化峰值黏度增加,表现了2种高分子的相互作用;黏度衰减值随黄原胶增加...  相似文献   

12.
葫芦巴胶溶液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和分析浓度、剪切力、温度、pH和冻融等变化对葫芦巴胶溶液表观粘度的影响及与黄原胶等食品胶的协效性,对葫芦巴胶溶液的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冷水溶和热水溶葫芦巴胶溶液的表观粘度都随浓度的升高而呈指数规律的上升;葫芦巴胶溶液为非牛顿流体,其剪切稀化具有瞬时恢复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葫芦巴胶溶液的表观粘度呈半对数规律下降;且溶液具有很强的耐热性;葫芦巴胶溶液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较为稳定;冻融处理可使葫芦巴胶溶液的表观粘度下降;葫芦巴胶与黄原胶、海藻酸钠有一定的协效性,但其协效性较低,而与CMC却有很强的相互增效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魏燕霞  谢瑞  郭肖  丁采荷  张继 《食品科学》2017,38(1):149-153
研究刺槐豆胶/黄原胶复配体系的流变性,并采用流变学的Cross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刺槐豆胶与黄原胶复配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当刺槐豆胶与黄原胶的复配体积比为4∶6时,复配体系的黏度最大,触变测试中形成的滞后环面积最大,并且在黏弹性测试中储能模量G’表现出最大值。因此,刺槐豆胶与黄原胶的最佳复配比例为体积比4∶6。对最佳比例复配体系进行不同温度处理后测试可知,最佳复配体系的最适处理温度为80℃,得到的复配体系黏度最大;复配体系的p H值在6.0~10.0之间时,其黏度变化较小,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4.
低浓度黄原胶冷水溶部分和热水溶部分的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低浓度黄原胶冷水溶和热水溶部分的流变性,黄原胶在冷水和热水中溶解,其流变性有所不同。考察了浓度、温度、剪切力、pH值、冻融变化等参数对黄原胶溶液的黏度的影响,对黄原胶与魔芋胶、卡拉胶、CMC-Na的协效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荸荠淀粉,以荸荠淀粉为原料,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分析淀粉糊化特性,研究不同淀粉质量分数和同一淀粉质量分数下pH、蔗糖、食盐、黄原胶以及明胶对荸荠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淀粉质量分数的增大,荸荠淀粉的糊化温度降低,凝胶性及凝沉性增强;pH值对荸荠淀粉的热稳定性、凝胶性和抗老化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在酸性条件下荸荠淀粉糊的凝沉性比在碱性条件下的稍好;加入蔗糖后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均显著提高,糊化时间增长;食盐对荸荠淀粉的影响不大;加入黄原胶会影响荸荠淀粉的糊化;加入明胶后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食品增稠剂瓜儿豆胶性质及复配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瓜尔豆胶的流变性,浓度、温度、pH值、电介质对粘度的影响,与黄原胶、卡拉胶复后粘度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瓜儿豆胶属非牛顿流体中假塑性流体,其粘度随浓度升高而上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几乎不受pH值影响,对NaCl和低浓度Ca~(2+),Al~(3+)有良好兼容性,与卡拉胶复配无增效作用,而与黄原胶复配增效显著,复配最佳比例为瓜儿豆胶:黄原胶=0.6:0.4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从甘蓝腐烂根部的土壤中分离选育的黄单胞杆菌C2发酵产黄原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碳源、氮源及碳氮源的浓度)和发酵条件(接种量、发酵时间、温度、pH、装液量)进行优化;为提高黄原胶的胶体性能,在培养中添加不同量的游离丙酮酸。结果表明,液态发酵生产黄原胶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蔗糖55 g/L,鱼粉10 g/L。黄单胞杆菌C2菌株在接种量为4%,pH值为7,于28 ℃、130 r/min条件下发酵60 h时,黄原胶产量达到34 g/kg。添加游离丙酮酸2 g/L时发酵液黏度为16.0 Pa·s,此时胶体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浊度、色差和透光率为指标,壳聚糖和黄原胶为澄清剂,研究了壳聚糖/黄原胶对菠萝汁的澄清效果,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澄清菠萝汁的最适工艺为:温度35℃,时间70min,壳聚糖(10g/L)与黄原胶(10g/L)的比例1∶1,果汁pH3.4,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此时浊度为0.93NTU,透光率高达98.5%,菠萝汁的色差b*=14.47,在此工艺条件不但能得到满意的澄清效果,还能呈现菠萝原汁的亮黄色。  相似文献   

19.
介绍用黄原胶调节酱油粘度随温度,时间,黄原胶加入量以及增大盐量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温度升高时酱油粘度先降低后趋于稳定,随黄原胶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等,从而通过对操作条件控制及添加方法的选择调节酱油的粘度,来保证酱,油粘度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