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绿松石及其处理品与仿制品的红外吸收光谱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对市面上常见的充填和压制处理绿松石、仿绿松石及天然绿松石制品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充填处理绿松石制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具有由聚合物中aνs(CH2)反对称伸缩振动和sν(CH2)对称伸缩振动致的吸收谱带(2 934~2 924,2 863~2 854 cm-1)及(νC O)伸缩振动所致的红外吸收特征谱带(1 739~1 718 cm-1);仿绿松石制品中则明显缺乏天然绿松石中的ν(OH)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谱带(3 507,3 465 cm-1),并出现由aνs(CH2)反对称伸缩振动和sν(CH2)对称伸缩振动及(νC O)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谱带以及由各自基团振动的红外吸收特征谱带(指纹区内)。依据这些特征的红外吸收光谱有助于将它们区分开。  相似文献   

2.
Zachery又称电解处理绿松石,鉴别天然与电解处理绿松石是宝石检测行业难题之一。为了寻找两者的鉴别方法,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孔隙度测试、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小焦点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研究表明:(1)Zachery处理绿松石的孔隙度小;(2)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显示,Zachery处理绿松石K元素的质量分数异常高,颜色受K元素质量分数高低的影响;(3)Zachery处理绿松石的处理深度可从0.2mm到整个成品样品。综合测试结果显示,宝石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可有效鉴别Zachery处理绿松石。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鉴定鸭绒、鸡绒及鸽绒,对其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同步二维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鸭绒、鸡绒及鸽绒同时存在着—CH3不对称及对称伸缩振动模式、—CH2不对称及对称伸缩振动模式、酰胺Ⅰ带C=O伸缩振动模式、酰胺Ⅱ带C—N伸缩振动和N—H弯曲振动组合吸收模式、酰胺Ⅲ带C—N伸缩振动和N—H弯曲振动组合吸收模式,C—O伸缩振动模式和S—O弯曲振动模式等。认为在3 000cm-1~1 000cm-1频率区间内,采用传统的一维和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法不能有效区分鸭绒、鸡绒及鸽绒,而同步二维红外光谱在1 100cm-1~1 000cm-1频率范围内可以区分鸭绒、鸡绒及鸽绒。  相似文献   

4.
为拓宽大蒜多糖的应用范围,以自制大蒜多糖为原料,与辛烯基琥珀酸酐进行酯化反应后,经纯化获得了辛烯基琥珀酸大蒜多糖酯产品.经其取代度测定和红外光谱鉴定,辛烯基琥珀酸大蒜多糖酯的取代度为0.005,在1 724.05 cm-1处有C=O伸缩振动吸收峰,在2 856.11 cm-1处有饱和亚甲基的对称伸缩振动峰,在1 118.39 cm-1和1 061.41 cm-1处有C-O-C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峰,结果表明,用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大蒜多糖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了掺杂了银离子的DNA的拉曼光谱。结果显示结合了银离子的DNA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鸟嘌呤和腺嘌呤的伸缩振动峰1576、1487、1375和727cm-1向低波数移动了4-10cm-1,碱基之间氢键的拉曼谱峰1665cm-1明显变宽,DNA中PO2-的对称伸缩振动峰1091和788cm-1分别移动到了1085和781cm-1,B构象830cm-1谱峰强度明显降低。说明银离子和DNA碱基之间的氢键产生了相互作用,使DNA双链解旋,并且DNA的构象也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在热处理海蓝宝石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适当的热处理条件下,黄绿色绿柱石能够转变为理想颜色的海蓝宝石。天然海蓝宝石与热处理海蓝宝石的价格差异较大,因此探索热处理海蓝宝石的诊断性鉴定特征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不同温度下热处理海蓝宝石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的测试分析,结果发现,当热处理温度超过400℃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在红外光谱中由[Fe2(OH)4]2+伸缩振动引起的3 233cm-1处吸收谱峰明显减弱,直至消失。5 268cm-1附近由水伸缩和弯曲振动引起合频区的吸收带由尖峰变得宽缓;8 700,6 818cm-1两处水吸收峰的相对强度也随着加热温度升高而减弱。热处理海蓝宝石Si-O-Si伸缩振动产生的在682,3 604cm-1处的拉曼光谱谱峰强度随着加热温度升高逐渐减弱,1 070cm-1处的拉曼峰强度明显降低。经700℃加热后,拉曼光谱基线明显向上方漂移。这些光谱特征变化对热处理海蓝宝石的鉴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棉纤维和苎麻纤维的三级红外光谱。采用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测试了棉纤维和苎麻纤维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同步二维红外光谱。试验发现:棉纤维和苎麻纤维同时存在着—CH2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CH2对称伸缩振动模式,—OH变形振动模式和C—O伸缩振动模式等4种红外吸收模式。认为:在3 000cm-1~2 800cm-1、1 450cm-1~1 400cm-1、1 350cm-1~1 300cm-1和1 100cm-1~1 000cm-1频率区间内,采用传统的红外光谱技术(一维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红外光谱)不能有效区分棉纤维和苎麻纤维,而同步二维红外光谱可以清晰的区分棉纤维和苎麻纤维。  相似文献   

8.
琥珀及其常见仿制品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中国珠宝市场上对琥珀产品的鉴定存在较大的困难。以琥珀及其常见仿制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宝石学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以及其计算机二次微分阶拟合处理技术,测试了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剖析琥珀中所含C官能团的种类和特征,寻找琥珀与仿制品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琥珀的红外吸收光谱在1 700 cm-1处存有差异;琥珀与天然树脂如柯巴树脂、硬树脂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脂肪族结构特征吸收峰,后者在3 080 cm-1处有由ν(CH)伸缩振动所致的红外吸收弱谱带以及较明显的、位于888 cm-1处、由γ(C—H)面外弯曲振动所致的红外吸收弱谱带;琥珀和合成树脂在2 800~3 000cm-1和400~1 500 cm-1范围内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并配合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不同产地的琥珀和柯巴树脂的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13 C NMR)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由C—H饱和键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强谱带致2 930,2 870cm-1红外吸收强谱带,与之对应的CH2—CH3弯曲振动致1 460~1 443cm-1和1 384~1 375cm-1红外吸收中强谱带,为不同产地琥珀的特征红外光谱;与琥珀相比较,柯巴树脂所特有的吸收谱峰为由C═CH2反对称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弱谱带3 080cm-1,C═C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谱带1 645cm-1和C—H面外变形振动致红外吸收谱带890cm-1;分析不同产地琥珀的FTIR和13 C NMR谱学表征,其相对石化成熟度亦有差异,缅甸琥珀、辽宁琥珀、多米尼加琥珀、墨西哥琥珀的相对年龄依次变新,且δ=14×10-6~18×10-6和δ=215×10-6~220×10-6处的13 C NMR共振谱峰仅出现在柯巴树脂中,表明其石化成熟度相对偏低。文中对不同产地琥珀的谱学表征差异与其石化程度的关系及其意义一并给予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宝石学常规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方法测试了几种用于绿松石充填的胶水材料及对应处理后的安徽绿松石样品。结果表明,疏松原矿绿松石的相对密度为2.25,胶水充填的绿松石相对密度更低,低于理论值。液态胶水的红外光谱中普遍有位于2 978 cm~(-1)处—CH_3键、2 930 cm~(-1)处—CH_2键、1 722 cm~(-1)附近C=O键和1 256 cm~(-1)附近C—O—C键的振动峰;固化胶水主要基团的红外振动峰与液态胶水基本一致;固化剂的红外光谱中1 715 cm~(-1)处振动峰归属于v(C=O)伸缩振动,1 418、1 327 cm~(-1)处振动峰归属于б(COO)弯曲振动。胶水充填绿松石样品的红外光谱中2 920~2 940 cm~(-1)范围内为v(CH_2)伸缩振动、1 720~1 730 cm~(-1)范围内为酯类v(C=O)伸缩振动、1 390~1 470 cm~(-1)内б(C—H)弯曲振动和1 220~1 300 cm~(-1)范围内v(COC)伸缩振动的特征峰指示了有机充填的特征;绿松石样品拉曼光谱显示2 890~2 990 cm~(-1)范围内强而尖锐的v(C—H)伸缩振动峰也可作为充填鉴定的辅助依据。绿松石样品在紫外-可见光谱中显示由Fe~(3+)离子所致432 nm吸收带和[Cu(H_2O)_4]~(2+)所致600 nm以后宽缓吸收带,在475 nm和515 nm处显示与染色粉有关的吸收带。  相似文献   

11.
以安徽省马鞍山绿松石废弃料为研究对象,选择与绿松石化学成分相近的磷酸二氢铝及相关辅助材料(如促凝剂、活化剂、渗透剂、消泡剂及分散剂等),采用不同的化学配方,通过热化学聚合反应对绿松石废弃料进行改善处理.利用环境扫描显微镜、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化学全分析等分析方法,对热聚合处理前、后绿松石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矿物成分、表面形貌、宝石学及力学性质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热化学聚合反应和热化学硬化作用使绿松石废弃料的工艺和力学性能得以明显改善.热化学聚合反应易导致绿松石晶粒边界溶解络合形成絮凝状结构,有助于改善绿松石坯料的工艺性能,提高其力学强度,但绿松石坯料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宝石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等测试方法对近期湖北市场出现的一种仿绿松石材料进行了常规宝石学、矿物学、谱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类仿绿松石材料的主要成分为重晶石粉末,样品相对密度为2.83~3.08,隐晶质,不规则断口,用小刀刻划可产生划痕,与盐酸不反应,该仿绿松石材料与天然绿松石的外观相似,但成分结构差异较大。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与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测试结果,仿绿松石样品可能为重晶石粉末与有机物固化而成,利用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测试技术能快速有效的无损鉴别出天然绿松石与该仿制品。  相似文献   

13.
具磷灰石假象绿松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安徽省马鞍山地区大王山矿区盛产具磷灰石假象的绿松石.针对该类型绿松石的特征,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化学全分析、差热分析等分析测试方法,重点对其宝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颜色主要由[Cu(H20)4]2 和[Fe(H20)6]3 水合络离子中电子跃迁所致;绿松石中水的存在形式、总量及结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绿松石的颜色;表生风化作用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绿松石的颜色、致密程度、光泽及孔隙度.  相似文献   

14.
绿松石玉古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松石作为玉饰品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绿松石”一词最早见于清代。因此,古代绿松石物冠何名成了人们竞相探究之所在。中国最著名的绿松石产地在湖北省襄阳境内,考古发掘资料显示,仅史前文化遗址中绿松石的分布就已经覆盖15个省、区。绿松石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承载了中原文化向四周传播的诸多信息。  相似文献   

15.
绿松石是一种具有独特蔚蓝色、含水铜铝磷酸盐的矿物集合体,具有独特的加工性质,如硬度较小、韧性较差、多孔结构、怕酸、怕碱、怕高温。从绿松石的加工性质和分类的角度,讨论其琢型特点,研究绿松石的加工技巧。结果表明,剥皮切割预型打磨抛光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处于冷加工状态,保持材料和环境干净,避免其与酸、碱接触;抛光时最好使用软盘抛光机,抛光好的成品须进行封蜡处理,从而可琢磨出颜色鲜艳、图纹清晰、质地细腻、光泽温润、精美的绿松石工艺品。从造型、对称性、比例和抛光等方面简要地探讨了绿松石的加工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翠蓝色泽淡雅恬静,由翠蓝纯棉纱线织制的纺织品正畅销国际市场。纯棉纱线的翠蓝染色可以用多种染料来实现。文章分别介绍了用活性染料、还原染料、纳夫妥染料、酞菁染料、缩聚染料等染纯棉纱线的染色工艺,并对各种染料的染色性能及其工艺关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种俗称"白水牛松石"的宝石产品在市场上出现,其外观与绿松石极其相似,样品主体为白色,局部蓝色-蓝紫色,含黑褐色脉状铁线,常规宝石学数据与绿松石相差较大。为确定样品名称,采用宝石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能谱仪(EDS)等测试方法对该绿松石仿制品的宝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绿松石仿制品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磷钡铝石,可定名为磷钡铝石或磷钡铝石玉,已知的优化方法为浸蜡处理。  相似文献   

18.
绿松石在均匀色度坐标中的颜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绿松石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价格一路上涨。与此同时,以次充好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绿松石的品质分级显得十分必要。颜色作为评价绿松石品质高低的首要因素,对其进行分类也因此显得格外重要。由于目前市场上95%的绿松石都经过注胶处理,且无色胶对于天然绿松石的颜色起到较好的稳固作用,为便于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绿松石颜色分级的研究工作,笔者选取市场上常见的天蓝色到绿色注无色胶绿松石样品,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反射率的方法,根据色度学的计算公式,建立样品的颜色色度坐标,以此对样品颜色的色调、色饱和度及明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蓝色至绿色系列的绿松石,主波长主要落在480~500nm范围内,色饱和度偏低,明度值中等偏上;且在主波长值为480.3nm处,色饱和度为41%,明度值不高于65%的情况下,出现颜色最好的蔚蓝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