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橄榄果实采后病害和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橄榄果实易发生采后病害而导致果实失水皱缩和不耐贮藏,严重影响橄榄产业的发展。为延长橄榄果实贮藏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国内外橄榄煤烟病、炭疽病、焦腐病、果腐病、灰斑病、疫病、青霉病等橄榄果实主要采后侵染性病害的症状及其病原特征,采后生理性病害如低温冷害,及橄榄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为了开发蓝莓的绿色保鲜技术,分别采用1.0,2.0,4.0kJ/m~2 UV-C处理南高从蓝莓,并于(4±0.5)℃下贮藏,期间每7d测定果实品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UV-C处理在提升蓝莓贮藏品质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其中2.0kJ/m~2处理对蓝莓贮藏保鲜效果最好,能有效抑制采后蓝莓的失重和腐烂,贮藏至35d时相比对照组失重率减少11.4%,腐烂率减少14.8%,推迟发病7~14d,硬度提高16.74%,总黄酮含量提高7.65%,总酚含量提高9.93%;PAL、CAT、PPO酶活分别为对照的1.08,1.45,1.28倍。说明适宜剂量UV-C处理可抑制采后蓝莓果实的腐烂,提高蓝莓品质及防御性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蓝莓是一种蓝色浆果,营养价值高,被称为"世界水果之王",目前我国蓝莓产业呈快速增长态势。蓝莓含水量高、果皮薄,且正值高温多雨季节采收,果实极不耐贮藏和保鲜,容易发生软化和腐烂。现阶段蓝莓贮藏保鲜技术主要为采后预冷、低温、气调、辐照、涂膜、熏蒸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草莓种植面积最大和产量最高的国家,但是由于深加工方式和物流保鲜技术不完善,导致果实商品价值较低,严重制约了草莓产业的发展,因此,选择合适的物流保鲜技术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化学、物理和生物保鲜技术以及多种保鲜技术联合处理的新型草莓保鲜技术进行综述,分析了各种技术对草莓贮藏品质的影响,并对草莓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以期为草莓采后品质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台湾青枣果实采后处理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台湾青枣果实采后难以贮藏保鲜的特性制约着我国台湾青枣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台湾青枣果实采收、采后热激、冷激、植物生长调节剂、涂膜、防腐剂、紫外线、臭氧等果实采后处理及包装、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蓝莓采后品质调控和抗氧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莓富含花色苷等营养成分和抗氧化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经济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蓝莓果实不耐贮藏,易受病原菌侵染,导致腐烂,品质劣变,影响贮运、流通和消费。本文综述蓝莓采后生理、生化变化,以及国内外贮藏保鲜技术、抗氧化活性和药用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以期为我国蓝莓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品质调控保持和抗氧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琛  李雪涛  陶烨  孟宪军 《食品科学》2016,37(22):318-320
为探索60Co γ辐照处理对蓝莓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辐照剂量处理“蓝丰”蓝莓,定期检测其冷藏期间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呼吸作用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0.5 kGy辐照处理对蓝莓果实的保鲜效果不明显,3.0 kGy辐照处理能够加速贮藏后期蓝莓果实的衰老进程;辐照处理后,蓝莓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化不明显,但VC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均有所下降,且与辐照剂量呈负相关;辐照处理后,蓝莓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提高,且与辐照剂量呈正相关,同时伴随脂氧合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相对对照略微提高;1.0~2.5 kGy的辐照处理能够通过抑制贮藏期间蓝莓果实的呼吸作用和膜质过氧化作用,推迟蓝莓果实的衰老进程,延缓蓝莓果实中营养物质的降解;2.5 kGy辐照处理对蓝莓果实的保鲜效果最佳,既能有效降低蓝莓果实腐烂率,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蓝莓果实的营养品质。因此,60Co γ辐照处理对于采后蓝莓的低温保鲜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主要综述了板栗采后的生理生化及贮藏保鲜技术。板栗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易失水、发霉、生虫和发芽,贮藏过程中,淀粉水解,总糖和还原糖增加,SOD酶活性下降,POD酶、CAT酶活性先升高后下降。板栗的贮藏保鲜技术主要从选择耐贮品种、合理采收、贮前处理、贮藏条件(温度、湿度、气体条件等)、贮藏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杨桃果实采后不耐贮运,保鲜期极短,严重制约着我国杨桃产业的发展。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杨桃果实的采收,以及冷激、热激、涂膜、低剂量辐照、防腐保鲜剂处理、包装等果实采后处理和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板栗采后生理生化及其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综述了板栗采后的生理生化及贮藏保鲜技术。板栗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易失水、发霉、生虫和发芽,贮藏过程中,淀粉水解,总糖和还原糖增加,SOD酶活性下降,POD酶、CAT酶活性先升高后下降。板栗的贮藏保鲜技术主要从选择耐贮品种、合理采收、贮前处理、贮藏条件(温度、湿度、气体条件等)、贮藏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西兰花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 L.)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色蔬菜,西兰花花球属于繁殖器官,采收时生理代谢旺盛,常温下,容易开花、失绿和失水,1~2 d丧失商品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贮藏保鲜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贮藏效果。本文介绍西兰花花球采后贮藏特性,重点阐述目前国内外有关西兰花花球采收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保鲜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保鲜技术(低温贮藏、紫外线及光照处理、气调贮藏、热激处理和静电雾化等)和化学保鲜技术(1-甲基环丙烯处理、乙醇处理、涂膜处理、激素处理等),并对未来西兰花保鲜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西兰花贮藏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蓝莓果实常温贮藏过程中表面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莓果实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极易腐烂变质,严重影响了蓝莓果实的贮藏品质。以"蓝丰"蓝莓果实为试材,通过对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自然发病果实表面病原菌的分离与筛选,明确蓝莓腐烂的主要病原菌的种类。采用传统混菌法对表面病原真菌进行培养和纯化,经形态学观察分析,初步确定蓝莓表面病原真菌种类,并进行返接试验再确定。最终采用真菌ITS区特异性引物对所分离的蓝莓病原真菌ITS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后比对分析确定蓝莓果实常温贮藏过程中的表面病原真菌为青霉、产黄青霉和链格孢霉。分别确定各菌种的最适生长温度,其中青霉、产黄青霉和链格孢霉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8,26~28℃和26℃。本研究结果为蓝莓果实贮藏保鲜过程中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延长蓝莓的贮藏期,本研究以蓝莓为原料,研究了丁香酚缓释保鲜、丁香提取液、乙醇熏蒸、气调保鲜、丁香酚缓释结合气调保鲜5种不同保鲜剂对其贮藏期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这5种保鲜剂能显著抑制蓝莓果实腐烂和质量损失率,有效缓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Vc含量的降低,抑制MDA含量的上升,同时,可使蓝莓果实保持较高的SOD活力。贮藏49 d时,经丁香酚缓释结合气调包装的蓝莓腐烂率和失重率分别为50.13%和2.71%,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Vc、花色苷含量分别为7.06%、7.26 g/kg、4.14 g/100 g、0.93 g/100 g和117.48 mg/100 g,MDA含量为26.84 nmol/g,SOD活力为176.34 U/mL。与对照组相比,丁香酚缓释结合气调包装能延长蓝莓14 d贮藏期。结果表明,5种保鲜处理对蓝莓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其中丁香酚缓释结合气调包装保鲜方式最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壳聚糖作为薄膜基质,加入负载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的黑色素(melanin)纳米颗粒(EGCG@MNPs),制备了一种活性包装薄膜,用于延长采后蓝莓的贮藏期。首先,壳聚糖/EGCG@MNPs纳米复合膜采用流延法成功制备,装入新鲜蓝莓后形成独立热封包装袋,分别于4和25 ℃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分析不同时期内蓝莓果实失重率、腐烂率、硬度、呼吸强度、微生物、表观品质等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以探讨该纳米复合包装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EGCG@MNPs纳米复合膜显著延缓了蓝莓果实贮藏期间的失重率、腐烂率和硬度的下降(P<0.05),有效抑制了蓝莓的呼吸强度,减小了活性物质的消耗和果实表面的褐变程度。贮藏结束时,经过纳米复合包装处理的蓝莓仍保持了较高的花色苷含量,在4和25 ℃环境下保留率分别为90.1%和99.0%;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分别比对照组高了6.2%和6.3%,使蓝莓果实保持了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并显著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活性和微生物的生长(P<0.05),有效改善了蓝莓的感官品质,延缓了蓝莓果实的衰老。综合各项结果得出,壳聚糖/EGCG@MNPs纳米复合包装结合低温的贮藏方法对采后蓝莓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豇豆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属于消费量较高的豆类蔬菜。其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经济价值较高。但是,豇豆属于季节性蔬菜,销售具有季节性和区域性的限制,又因果荚组织幼嫩、呼吸强度很高,采后极易产生成熟衰老、锈斑化、冷害等问题,导致品质降低、营养成分流失、腐烂变质,严重影响食用价值。保鲜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豇豆采后的营养品质、感官品质、酶活性等起到一定的作用,达到保持豇豆良好品质风味、延长货架期的目的。因此,该研究从物理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技术两个方面对豇豆的采后保鲜研究进行了总结,旨在为豇豆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缓解局部产量过剩、供过于求的局面,改变豇豆采后保鲜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国内水果产业贮藏保鲜环节收益低下,不能保证人们对新鲜水果的可持续需求,因此对于水果的贮藏保鲜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水果物理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技术和生物保鲜技术3大类主要保鲜技术的研究成果,简述各贮藏保鲜技术的优缺点,并对水果贮藏保鲜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果实际储藏保鲜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蓝丰"蓝莓果实为试材,分析冷藏蓝莓果皮红变的发生规律及其机理,同时探讨程序降温处理对冷藏后蓝莓果皮红变发生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冷藏过程中,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个别蓝莓果实发生果皮红变现象,经30 d冷藏后转入常温货架期的蓝莓果实果皮红变发生率明显增多。此时,果实亮度下降,a*值快速升高,且冷藏时间越长,现象越严重;长时间冷藏能有效激活多酚氧化酶活性,造成果皮主要呈色色素花青素及总酚含量大幅度减少。程序降温处理可有效缓解红变现象,显著抑制a*值升高,显著延缓花青素含量的下降。由此可见,冷藏蓝莓果皮红变的发生可能是由于低温胁迫下,果实的呈色物质花青素严重降解所致,程序降温可有效缓解冷藏蓝莓果皮红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鲜香菇(Lentinus edodes)因其水分含量高、呼吸和蒸腾作用强、易受微生物污染而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水分、营养及风味损失,组织褐变、腐烂及开伞老化等现象,严重限制了香菇保鲜产业发展。因此,本文概述了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综述了香菇保鲜技术研究现状、作用原理及成效,包括物理保鲜(低温保鲜、气调保鲜、冷杀菌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及复合保鲜技术,归纳了香菇采后劣变及保鲜技术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展望,为香菇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方向及绿色保鲜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plasma-activated water,PAW)对蓝莓表面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和蓝莓品质的影响。该研究采用不同反应时间生成的PAW(等离子体与去离子水反应20、40、60 min生成的PAW分别记作PAW20、PAW40、PAW60)浸泡蓝莓果实,并研究PAW处理前后的蓝莓果实中细菌、常见的真菌数量、果皮的色泽、花青素含量、抗坏血酸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和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蓝莓在4、25°C条件下,贮藏期间的腐烂率和硬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蓝莓经PAW60处理后,与对照组(蓝莓用去离子水处理)相比,细菌菌落总数下降1.09 lg(CFU/g),蓝莓果实表面的酵母、链格孢菌与灰霉菌数量分别下降1.47、1.43与2.02 lg(CFU/g),PAW处理显著降低了蓝莓的腐烂率(P<0.05)并且能够减缓蓝莓果实的软化;色差值ΔE在PAW20和PAW40组均小于1.5,而PAW60组为1.7左右;蓝莓的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抗坏血酸含量在PAW20和PAW40组中增加(P<0.05),在PAW60组降低(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