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菌株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为指标,从活性污泥等样品中筛选获得53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经进一步摇瓶复筛获得一株摇瓶发酵液絮凝率达71.8%的菌株2-21。依据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及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初步鉴定菌株2-21可能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结合蛋白质定性检测及糖类物质的呈色反应初步推断该菌株所产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  相似文献   

2.
以菌株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为指标,从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1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2-21,其絮凝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菌体上.经研磨及硫酸铵盐析获得絮凝剂粗品MBF-21.根据絮凝实验结果显示,该絮凝剂受温度影响显著,在絮凝体系pH值为4~7、投加量为3 %(体积分数)、助凝剂采用CaCl2且投量为0.5 g/100 mL时,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通过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结合酿酒酵母利用可消化性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从海泥中分离到一株产α-葡萄糖苷酶菌株YX41,纯化后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26 S 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菌株YX41为伯顿毕赤酵母。通过UV-LiCl对出发菌株YX41进行复合诱变处理,获得一株正向突变株ZG36,该突变株经摇瓶发酵,α-葡萄糖苷酶活力达到4.32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2%。  相似文献   

4.
产3-羟基丁酮菌株的筛选及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日本传统食品纳豆中分离筛选获得1株产3-羟基丁酮的菌株SF4-3,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该菌株在37℃,180 r/min摇瓶培养96 h,3-羟基丁酮产量为33.90 g/L,利用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菌株SF4-3的发酵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产物为3-羟基丁酮,纯度为95%以上,不产2,3-丁二酮或2,3-丁二醇。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5.
水解菊粉微生物的筛选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从种植洋姜的土壤中分离到200株能以菊粉为唯一碳源生长的各类微生物。经过透明圈法进行初筛,淘汰多数分解菊粉能力差者,进而用摇瓶复筛,获得20株产菊粉酶水平较高者,其中细菌8株,放线菌2株,酵母菌4株,霉菌6株。多数细菌产酶水平高于其它三类微生物,最高者达9.85u/ml发酵液,高于国外文献报道的有关菌株,发酵周期为70~76小时。对产酶高的细菌B-3-3进行初步经典分类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6.
红曲菌发酵生产食用色素被认为是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天然色素行业中最成功的范例之一,如何提高红曲菌发酵生产色素的水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实验以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H1102为出发菌株,在优化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前提下,对红曲菌采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获得了一系列菌体形态、色素产量发生变化的突变株。经高渗平板初筛,液态摇瓶发酵复筛一系列实验获得了一株高产色素,且桔霉素含量仅0.62 mg/L的紫色红曲菌H1102-5,并对发酵培养基做了优化实验,优化后的摇瓶实验发酵液色价可达514U/mL,相对于出发菌株提高了121%,为红曲色素的大规模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获得了对TMV有很强的抑制活性的拮抗细菌菌株CZ,其发酵液的抑病毒率可达96.73%.对CZ菌株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CZ菌株的适宜摇瓶发酵条件是:NB培养基、初始pH 8.0、通气量30 mL/100mL、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60 h.并初步确定其拮抗物质是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8.
曲酸生产菌种的分离筛选与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曲酸产量较高的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n)菌株,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淀粉8%、酵母膏0.2%、MgSO4·7H2O0.05%、K2HPO40.1%、pH6.0的培养基中,28℃恒温摇床振荡培养6d,摇瓶发酵液曲酸含量为41.2mg/mL。  相似文献   

9.
根据刚果红与β-1,3、β-1,4-葡聚糖紧密结合而保持红色的特征,筛选β-葡聚糖酶高产菌株.本实验室保存的黑曲霉QYW-01经紫外诱变和产酶驯化,获得一株高产β-葡聚糖酶的黑曲霉QYW-01A06,在摇瓶条件下发酵液酶活力达2642U/mL,是出发菌株的2.4倍.  相似文献   

10.
以野生型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limacinum SR21)为出发菌株,经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碘乙酸、丙二酸及丙二酸-碘乙酸复合平板筛选,摇瓶发酵及GC定量分析选育DHA高产菌株。结果表明:在功率100 W、气流量10 L/min下,经ARTP诱变15 s,以1. 2 g/L丙二酸作为筛选平板,获得一株诱变菌NA2。摇瓶发酵120 h后,其生物量、油脂总量、DHA产量与原始菌株相比分别提高了18. 11%、14. 87%、46. 12%,DHA产量为6. 59 g/L。经5次传代,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