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就当前我国肉类产品标准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我国肉类食品标准发展与国际标准的差距,并根据我国肉类发展现状,提出促进我国肉类食品加工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肉类生产大国,截至目前已经制订阿类产品、生产管理、检测方法等方面标准600余项,肉类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但是与国际标准相比,我国肉类标准体系建设有较大差距,明显落后于产业发展。本文通过整理当前我国肉类标准,分析与CAC、ISO国际肉类标准的差异,找出我国肉类食品标准发展与国际标准的差距,并根据我国肉类发展现状,提出促进我国肉与肉制品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肉类食品追溯标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类研究》2017,(10):58-62
瘦肉精和疯牛病等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公众更加关注肉类食品的质量安全。建立系统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肉类食品追溯体系,确保餐桌上的肉类食品具有可追溯性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肉类食品追溯体系的发展过程和构成,梳理当前我国现行有效的肉类食品追溯标准,从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方面介绍了我国肉类食品追溯标准的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明确各环节追溯标准制定主体责任、重点制修订养殖和加工环节追溯标准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肉类食品的发展和质量安全形势严峻,本文从我国肉类食品现状分析入手,从动物养殖、肉类食品加工、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阐述肉类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加大规范化管理力度、创设食品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从业人员准入机制、加强全程信息化监管、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等肉类食品安全解决措施,以期改善我国肉类食品的标准建设,保障民众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近日发布了《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未来五年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发展重点。食品、消费品标准体系建设将作为重中之重得到进一步加强,肉类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应该跟上步伐。  相似文献   

6.
7月29日,2011年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商讨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并举行了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中央平台开通仪式。  相似文献   

7.
ISO、CAC肉与肉制品标准体系浅析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加入WTO以来,我国全面融入全球经济,肉与肉制品全方位进入国际市场,这也意味着我国肉类面临的安全标准将大大增加。我国是世界肉类生产大国,由于我国肉与肉制品标准体系落后,限制了我国肉类产品出口,造成肉类食品安全事件出现,影响了我国肉类食品的国际形象。因此,我国亟需建立一个指导和规范肉与肉制品质量安...  相似文献   

8.
我国肉类工业即将面临全球化竞争的大趋势,如何面对?即肉类工业的战略问题——培训革命;把企业培训提升到企业大学,对肉类企业来说是个新课题。企业大学不是做秀,是世界500强的基因,是生命常青的保障。建设企业大学不容易,需要掀起一场培训革命。阐述和揭示了建设企业大学的九大秘诀:即观念、机构、体系、师资、标准、项目、造势、规划、形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畜产品生产大国,截至目前已经制订畜产品标准900余项,包括肉类相关标准600余项,乳品标准240余项,蛋与蛋制品标准50余项。这些标准涵盖了产品、生产管理、检测方法等方面,畜产品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但是与CAC和ISO国际标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明显落后于产业发展。通过对当前我国和CAC、ISO畜产品标准进行整理,分析国内外畜产品标准的差异,找出差距,提出促进我国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肉类研究》2017,(5):56-60
肉与肉制品标准是确保肉类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随着我国肉制品消费升级,其产品质量安全备受关注。本文梳理了当前我国现行的肉与肉制品标准,从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2个维度分析了我国肉与肉制品标准体系的现状,发现仍存在标准分布不均衡、标准交叉重复、标准更新缓慢等问题,并基于标准体系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出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数字PCR检测方法,检测肉制品中牛源成分。先依据牛肉单复制基因组特异区域,通过多序列比对设计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再利用苯酚-氯仿法提取标准品基因组DNA,确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数字PCR两种方法的反应条件,测定DNA模版纯度及浓度可得实验提取的DNA溶液不含杂质,在此基础上构建牛源性成分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检测两种方法的特异性、抗干扰性与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引物与探针在两种方法中均对牛肉有荧光信号显示,两种方法具有牛源性特异性,检测数值与实际样品数值基本一致,且两种方法抗干扰性较好,当存在其他肉类干扰时,仍可准确监测出牛源性,两种方法的最大误差分别为3.8%和4.0%;可定量检测不同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两种方法均未检测出样品10牛肉丸中牛源性成分,验证了市面上确实存在假肉情况。说明所用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肉制品中的牛源性成分,适用于市场中肉制品的检测,对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熟肉制品微生物安全现状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我国熟肉制品微生物安全现状,分析了导致熟肉制品微生物合格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办法。根据国家熟肉制品卫生标准,我国熟肉制品的总合格率在8.62%~88.30%之间,菌落总数超标率10.20%~65.00%,大肠菌群超标率9.47%~83.33%,致病菌超标率0.00%~9.30%。导致我国熟肉制品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低的原因主要是熟肉制品生产条件参差不齐,从业人员卫生观念较差,以及监管力度不够等。可以通过提高熟肉制品生产门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监管,以及大力发展定型包装熟肉制品等措施,提高熟肉制品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3.
肉与肉制品中挥发性盐基氮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提高肉与肉制品中挥发性盐基氮测定速度,进行了肉与肉制品中挥发性盐基氮(GB/T5009.44-2003)国家标准测定方法的改进试验:①采用BUCHI-K360型全自动定氮仪测定法替代半微量定氮法;②采用碳酸钾溶液代替氧化镁混悬液作为碱性试剂。通过改进法的重复性试验,回收率试验和两种测定方法的差异显著性试验结果表明,①改进法的方法重复性试验的RSD小于1.0%;②改进法的回收率和加标回收率在98.39%~l00.72%之间。③改进法与标准法测定结果的t值0.319<。该法适合肉与肉制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4.
肉及肉制品中复合磷酸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铁良  李瑾  林秋萍 《食品科学》2006,27(12):694-696
通过对不同种类的肉及肉制品中磷酸盐的分析研究发现,原料肉中的磷酸盐不低于0.5%,磷酸盐易溶于水中。市场销售卤肉制品的复合磷酸盐超标问题,与生产厂家的复合磷酸盐添加剂量和卤肉制品生产工艺相关。所以,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卤肉制品生产工艺、科学添加复合磷酸盐,显得十分重要,同时也为解决卤肉制品的复合磷酸盐超标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线GPC/GC/MS高通量检测肉制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蔡立鹏  张岩 《肉类研究》2012,26(7):21-24
采用在线GPC净化,以氦气为载气,Rtx-5 MS色谱柱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建立一种在线GPC/GC/MS高通量检测肉制品中20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方法.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0.5m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68%~99.29%,相对标准偏差为1.31%~3.32%.该方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是肉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检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美国肉与肉制品法规和标准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美国的肉与肉制品法规和标准体系已基本完善,能够较好地控制肉与肉制品的质量与安全、促进进出口贸易.本文通过梳理当前美国肉与肉制品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并分析和总结其体系的特点,以期为我国肉与肉制品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生鲜肉中磷酸盐本底含量。方法以不同品种肉及肉制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食品中磷酸盐的测定斱法对其迚行磷酸盐含量测定,比较分析肉及肉制品不同品种间磷酸盐含量差别。结果肉制品中磷酸盐含量在0.46~10.32g/kg,超限量比率为26.67%,生鲜肉中磷酸盐含量在1.37~6.65g/kg,参考GB 2760-2014肉制品中磷酸盐限量5.0 g/kg计算,超限量比率为34.00%。结论生鲜肉中磷酸盐本身含量较高,对熟肉制品的磷酸盐含量会存在一定影响,继而导致熟肉制品的超限量比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济宁市市售肉制品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深入调查肉制品食用添加剂,特别是市售肉制品添加亚硝酸盐的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检测了济宁市肉制品市场熟肉制品的亚硝酸盐含量。结果共检测各类熟肉制品596份,超标208份,超标率为34.8 9%。结论亚硝酸盐在熟肉制品中的添加量不当,过多食用亚硝酸盐超标的熟肉制品对人体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应加强对熟肉制品的市场监督。  相似文献   

19.
王新惠  白婷  李俊霞  罗静 《食品与机械》2015,31(3):37-39,92
分别采用液相色谱法、中国国标法和中国国标改进法3种方法测定发酵肉制品中组胺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旨在建立一种准确且适用于测定发酵肉制品中组胺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标准曲线都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液相色谱法的精密度最高,相对标准偏差1%,而中国国标法的精密度最差,相对标准偏差接近5%;液相色谱法和中国国标改进法加标回收率均高于90%以上,优于中国国标法,准确度满足试验要求。液相色谱法和中国国标改进法均能满足测定发酵肉制品中组胺含量的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售肉及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有效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6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市采集5类市售肉及肉制品共10 927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9种食源性致病菌检验。结果 10 927份样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5.0%(548/10 927),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按样品种类依次为调理肉制品(33.3%,33/99)、生畜肉(24.5%,73/298)、生禽肉(24.2%,67/277)、冷冻肉糜制品(14.4%,14/97)、熟肉制品(3.6%,361/10 156)。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禽肉中未检出弯曲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调理肉制品中未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熟肉制品中未检出志贺菌。熟肉制品各年度检出率范围为0.9%~4.9%。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售肉及肉制品受到不同程度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且污染持续多年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