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舒茶早夏季鲜叶晒青、摇青处理后,采用祁门红茶加工工艺,对加工得到的毛茶进行感官审评及儿茶素、香气成分分析,探讨了做青工艺对祁门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做青加工而成的祁门红茶香气、滋味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未做青加工的红茶相比,轻做青能够显著降低夏季红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总量、茶红素(TR_S)和茶黄素(TF_S)的含量(p0.05),提高了夏季红茶滋味鲜爽度;轻做青工艺能够显著降低红茶醇类香气含量(p0.05),显著提高醛类、酯类、酸类和酮类香气的含量(p0.05),干茶带有花香。轻做青更有利于香气、滋味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为得到品质较优的速溶茶粉,采摘春季和秋季白叶一号原料,以安吉白茶的工艺加工成原料茶,经过粉碎、提取、净化、浓缩和干燥工艺加工成速溶茶粉,并探索了浓缩和干燥工艺对速溶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春茶氨基酸含量高,感官品质好,加工的速溶茶香气和滋味品质好,感官总分高;秋茶原料加工的速溶茶外形和汤色绿,颜色亮,但有青气,滋味中涩味较重;浓缩时间会影响速溶茶感官品质,浓缩时间越长茶汤亮度降低,且逐渐变黄,香气和鲜爽度下降,色差表现为不浓缩处理L值最高,a值和b最低,浓缩2 h处理L值最低,a值和b最高;干燥方式对速溶茶品质影响较大,冷冻干燥加工的速溶茶优于真空干燥,色差表现为冷冻干燥处理的L值更高,a值和b值低于真空干燥。将该研究加工的速溶茶粉与市场上的速溶绿茶进行比较,感官品质总分高于速溶绿茶,主要体现在香气和滋味品质好,速溶绿茶的汤色更绿。总的来看,安吉白茶春茶是加工速溶茶较优原料,且冷冻干燥方法对茶叶品质的保持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碧螺春茶外形卷曲如螺、白毫显露,香气清香袭人,滋味爽口,是茶中的珍品。碧螺春茶长期以来都采用手工精细制作,有相当的技术难度,因而难以大批量生产。从1996年起,杭州市茶叶研究所与南京市机械研究所合作开发碧螺春成形机,并同时进行机制工艺研究。现经过双方4年时间的共...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区域西湖龙井茶香气物质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区域西湖龙井茶挥发性物质的全组分。结果显示:10个不同区域茶样中鉴定出44种共有的香气物质,主要有烯烃类(14种)、醇类(13种)、酯类(7种)、醛类(5种)、酮类(2种)、吡嗪(2种)和醚类(1种),其中不同区域茶样中香气物质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和显著水平(P<0.05)的各有10种。选取10个地域茶样中共有的44种香气物质,利用SIMCA(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种主成分的累计解释率为76.4%,同时将茶样分为四大区域,其中双峰、灵隐一组,梅家坞、翁家山、大清谷一组,茅家埠、九溪、龙坞、杨梅岭为一组,龙井为一组,对区域分组贡献较大的物质中芳樟醇、柠檬烯、香叶烯、γ-萜品烯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4-松油醇、苯乙醛、2-丁基-1-辛醇、癸醛、α-松油醇、(E)-β-法尼烯、Z-己酸-3-己烯酯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秋季黄金芽鲜叶为原料加工绿茶,比较滚筒、蒸汽和微波三种不同杀青方式对其品质的影响。感官评估结合品质成分分析表明,三种杀青方式所制秋季黄金芽绿茶均品质优异,但不同杀青方式处理的茶叶色泽、香气、滋味存在较大差异。滚筒杀青处理的干茶色泽最绿,香气最优,栗香明显,氨基酸含量比蒸汽和微波杀青分别高11.01%和5.20%,茶多酚含量低3.54%和3.94%,滋味醇和鲜爽;蒸汽杀青处理后滋味得分最高,拥有最高的茶氨酸(7.69 mg/g)和最低的咖啡碱(27.91 mg/g),同时电子舌结果表明,其鲜味值、丰度均最大,苦味值最小;电子舌滋味属性与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表明,秋季黄金芽绿茶茶汤鲜味值与茶氨酸含量有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99;苦味值与苦味儿茶素含量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为0.99;此外,不同杀青方式的黄金芽绿茶对不同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不同,总抗氧化能力依次为微波杀青(0.83)>蒸汽杀青(0.80)>滚筒杀青(0.66)。综上所述,滚筒杀青滋味醇和,香气高长;蒸汽杀青滋味醇厚,色泽黄绿。虽有所侧重,但所制秋季黄金芽绿茶均体现了其良好的品种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普洱茶有效成分的提取,提高冲泡便捷性,本文采用加压热浸提法研究普洱茶多酚的最佳浸提工艺,将浸提液进一步干燥处理得到速溶茶粉,并对其进行感官分析及氨基酸和香气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温度130℃,时间30 min,压强0.185 MPa,料液比1∶25(g/m L),此条件下,普洱茶提取液中茶多酚含量为7.6%,水浸出物含量可达到30.3%。在最佳浸提条件下经过冻干后的茶粉冲泡液的滋味、香气和汤色与普洱原茶无显著差异。冻干处理的普洱茶浸提样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比喷雾干燥样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且差异显著。不同干燥方式下的茶样香型特征差异较大,冻干对样品中的香气物质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本文在茶叶香气滋味组分最大保留的前提下,为开发高氨基酸速溶茶,促进我国茶产业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春闺品种加工闽北乌龙茶的工艺特点,本文采用感官审评、生化分析、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QqQ-MS)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TOF-MS),研究不同摇青程度春闺闽北乌龙茶在感官品质、理化品质、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挥发性物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轻摇处理外形紧结,花香显,滋味鲜爽,感官品质总分90.6;重摇处理外形稍松,花香显,滋味浓醇,感官总分88.0。轻摇春闺各儿茶素组分均显著高于重摇(P<0.05),氨基酸含量总体高于重摇处理,氨基酸组分含量中谷氨酰胺及精氨酸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重摇处理后茶氨酸与谷氨酸含量降低较多。随着摇青程度的增加,橙花叔醇、香叶醇、己酸叶醇酯、苯甲醇、己酸己酯含量显著增加(P<0.05),吲哚、α-法呢烯、茉莉内酯、苯乙醇、二氢猕猴桃内酯及脱氢芳樟醇含量显著减少(P<0.05)。综上,春闺茶轻摇青处理,茶汤滋味鲜爽,收敛性强,香气高扬且花果香显,茶多酚、儿茶素及氨基酸含量高;重摇青处理,滋味浓醇回甘好,香气层次丰富花香显,黄酮含量高,儿茶素与...  相似文献   

8.
茶叶中脂肪酸及其对香气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茶鲜叶、成品茶中脂肪酸的种类、含量研究,在茶叶加工过程中脂肪酸氧化降解及其对茶叶香气品质的影响,也对茶叶中脂肪酸的研究方法作出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深入研究茶叶加工、贮藏等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改善茶叶的品质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做青是决定乌龙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温度是做青工艺主要影响因子。为了探究做青温度对乌龙茶滋味及香气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铁观音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低温(15℃,DW)、常温(25℃,CW)和高温(35℃,GW)三种不同做青温度加工毛茶,通过测定分析不同做青温度处理铁观音毛茶的儿茶素、氨基酸以及香气组分。结果表明,DW和CW处理儿茶素组分总量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GW处理。不同做青温度对非蛋白质氨基酸茶氨酸含量无显著影响,而其他蛋白质氨基酸组分在GW处理中显著提高,天冬酰胺或为GW处理的标志物。DW条件下,橙花叔醇、吲哚、芳樟醇和芳樟醇氧化物等多种香气成分含量大幅增加,而GW条件下仅法呢烯相对含量大幅积累。基于香气主成分分析得出,DW处理的香气综合评价得分最高(16.32),GW处理得分最低(1.02),CW处理(8.18)介于二者之间,说明不同做青温度对铁观音的香气类型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我国制茶工艺技术的发展与方向:在乌龙茶(青茶)加工工艺中引入"台式"乌龙茶轻萎凋、轻摇青等做法,创造出偏绿型的清香型乌龙茶;在工夫红茶加工干燥工艺中,引入做形辅助成形工艺;在普洱茶加工中引入黑茶人工后发酵工艺,创制出熟普;乌龙茶做青工艺渗透到绿茶与红茶的加工中;将多种加工工艺有效结合,改善目标茶香气、滋味等感官品质。制茶工艺技术发展成效卓著,丰富了茶叶产品类型,提升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动态顶空(微阱捕集法,Itex)提取西湖龙井茶汤的香气物质,应用气质联用/气相色谱-嗅觉测定技术同时测定其挥发性呈香成分和嗅感特征,结合检测频率分析初步确定二甲硫醚、2-甲硫基丙醛、3-乙基-2,5-二甲基吡嗪、芳樟醇、α-松油醇、香叶醇和顺-茉莉酮为西湖龙井茶的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2.
浅析西湖龙井茶品质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湖龙井茶是我国绿茶中最知名的产品之一,本文试从优异的茶区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严格的栽培管理、精湛的加工技术浅析形成西湖龙井独特品质的原因,并通过简单的比较试验进一步论证了鲜叶原料和加工技术的重要性,对西湖龙井茶品质中有关"韵"的理解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腐植酸可溶性有机肥对浙江省内不同地区不同茶树品种鲜叶内质成分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在杭州西湖区和绍兴兰亭两地,分别对群体种及薮北种进行不同的施肥处理,并采集茶鲜叶测定其内质成分含量。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叶面施肥处理可以显著提升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下调酚氨比。结论叶面施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茶叶品质,具有一定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绿茶加工中主要滋味物质动态变化及其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春季一芽二叶为原料,按照摊放、杀青、揉捻、干燥工艺将其加工成绿茶,在分析绿茶加工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儿茶素等主要滋味物质质量分数动态变化基础上,通过酚/氨比、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比以及感官品质分析,探讨绿茶加工中主要滋味物质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滋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茶加工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等滋味物质质量分数整体上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摊放过程中呈上升趋势;这些滋味物质的动态变化使得酚/氨比在摊放阶段由11.45下降到6.21,在杀青阶段逐渐上升到8.01,在揉捻和干燥阶段趋于稳定;而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比在摊放阶段由0.43上升至0.45,在杀青阶段由0.47下降到0.44,在揉捻和干燥过程中逐渐缓慢降低至0.35;同时,这些滋味物质质量分数与绿茶滋味品质明显相关,当酚/氨比为5.5~6.5、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比为0.3~0.5时,绿茶滋味品质由粗淡、苦涩逐渐转化为醇厚、鲜爽。  相似文献   

15.
春季不同时期信阳毛尖茶的化学成分和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桂义  刘黎  胡强  罗娜 《食品科技》2007,32(9):141-144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信阳毛尖春茶的化学成分和品质的差异。方法及主要内容:利用重量法对不同时期信阳毛尖春茶的水分、水浸出物进行测定和比较;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时期信阳毛尖春茶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进行测定和比较;利用常规感官审评的方法对不同时期信阳毛尖春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进行审评和比较。结果:不同时期、不同品种、不同嫩度间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存在差异。氨基酸、咖啡碱:前期>后期;福鼎大白>龙井43;嫩度高的>嫩度低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前期<后期;福鼎大白茶<龙井43;嫩度高的<嫩度低的。结论:时期因子影响着茶叶的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16.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夏季一芽二叶为原料,在传统红茶加工工艺基础上,将毛火初干后的闷堆工艺引入红茶加工的干燥工艺中,从感官品质、滋味品质成分和香气品质成分3 方面探讨毛火初干后的闷堆处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工艺加工的红茶相比,毛火初干后闷堆3 h,能显著提高红茶品质,滋味醇爽,汤色红橙明亮,甜香显露;茶样中茶黄素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由0.41%增加到0.62%;醇类香气物质总相对含量由52.25%上升到57.33%,酮类香气物质增加了具有果香的1,3,7-三甲基-3,7-二氢-1H-嘌呤-2,6-二酮、4-[2,2,6-三甲基-7-氧杂二环[4.1.0]庚-1-基]-3-丁烯-2-酮和6-甲基-5-庚烯-2-酮。由此提示毛火初干后的闷堆工艺技术在提高红茶品质的生产实践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黑茶传统自然干燥工艺受天气、卫生、效率等因素局限,本文探讨黑茶采用现代机械干燥替代传统干燥的可行性。方法 以云南晒青毛茶渥堆叶为原料,采用不同干燥工艺(热风烘干、远红外干燥、炒干、微波干燥、光波干燥、微波光波混合干燥、晒干、晾干)制成黑茶。分析其感官品质、主要品质成分变化。结果 不同干燥方式加工的黑茶干茶色泽、汤色、叶底基本一致,香气和滋味相差较大。其中热风烘干的黑茶陈香突出,综合品质最高,其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远红外干燥的黑茶滋味略带苦味,陈香较弱,其咖啡碱、儿茶素总量较低,滋味的浓度、协调度均不足。炒干的黑茶条索更紧结,香气带陈香较清新,滋味醇和,其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高。微波干燥的黑茶滋味甜醇,稍带闷气,其可溶性糖、茶红素含量较高。光波干燥的黑茶茶滋味有甜醇风味及特殊香气,其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微光波混合干燥的茶有甜醇味,香气略陈,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咖啡碱的含量均介于微波与光波干燥之间,茶多酚的含量高于其他干燥方式。晒干的茶滋味涩,香气为日晒气,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较低,茶褐素含量高,儿茶素含量较高。晾干的茶滋味有涩味,口感低淡,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较低,茶褐素含量相对较高。 结论 结合感官品质和理化分析,黑茶加工干燥环节,热风烘干、炒干、微波干燥、光波干燥、微光波混合干燥等现代机械干燥方式可以取代传统的晒干和晾干方式。  相似文献   

18.
定量描述分析在茶汤滋味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量化数据来判断茶叶的滋味品质,并确定茶叶感官品质特征与化学成分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定量描述分析方法,对同一鲜叶原料加工的炒青、云尖和龙井的8种感官滋味特征分别进行定量描述,并绘制出反映滋味特征的雷达图,应用Excel和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结果云尖在苦度、浓度、强度和涩度这4个感官特性上要弱于炒青和龙井,在鲜度这一感官特性上要强于炒青和龙井;8种茶汤滋味特征中的浓度、鲜度、苦度、涩度与茶叶化学成分具有相关性。结论定量描述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判别茶叶滋味特征,更直观地表现茶叶的滋味差异,阐明了浓度、鲜度、苦度、涩度与不同茶叶化学物质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茶叶品质主要体现在色、香、味、形等方面,其中香气和滋味是衡量各类茶叶品质的主要指标。水分在乌龙茶初制过程中参与了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同时也是各种化学反应的重要媒介,对乌龙茶外形内质具有重要影响。β-葡萄糖苷酶是一种与乌龙茶特征性品质香气形成密切相关的水解酶类,为实现形成乌龙茶特有香气品质特征的目标,研究做青叶含水量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对做青适度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不同茶类加工过程中水分变化、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水分管理指标与水分控制及乌龙茶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水分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