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正>红茶菌培养液是一种保健饮料,国内外又报导它对某些疾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据分析,红茶菌培养液中含有维生素B4、B6、B12、叶酸、茶多酚、茶叶脂多糖等有利于造血的物质。那么,红茶菌浓缩液对急性放射病有否防治作用?我们通过小白鼠实验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红茶菌组成中的酵母菌、醋酸菌及乳酸菌等几种单一菌种发酵时,菌的生长状态及对菌液感官品质的影响,为红茶菌的工艺研究提供参考。实验中发现,红茶菌发酵后,其菌液中仍会保留一些茶叶功能性成分,这些茶中的主要物质在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变化有待于进一步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3.
红茶菌有诸多健康功效,但因其复杂的微生物组成,难以进行标准化工业生产。目前红茶菌的研究以分析发酵液化学成分及健康功效居多,或是以开发产品为主的实验室研究,鲜有针对红茶菌发酵微生物与其特定风味物质关系的分析总结。本文归纳了红茶菌中的优势微生物、其与发酵食品中风味物质的关系及红茶菌中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为优选红茶菌发酵菌剂、保证产品感官品质、开发不同口味和功能的产品、促进红茶菌工业生产提供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红茶菌是一种具有某些保健效能的活菌饮料,由于家庭可以自行制作,因此人们对饮用的安全问题甚为关心.北京市食品研究所科研人员最近对红茶菌进行了急性和亚慢性的毒性实验,结果证明红茶菌饮料未使受试动物发生急性和亚慢性中毒反应.实验用红茶菌菌种由北京市食品研究所第一研究室提供,实验用小鼠及大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红茶菌急性毒性实验,即在短期内给受试动物喂以大剂量红茶菌,观察是否有中毒反应及毒理变化,用以确定受试动物的中毒或致死剂量;亚慢性实验是反复、连续给予相当剂量的红茶菌,以观察是否产生某些毒性反应及损害.  相似文献   

5.
吴燕  阮晖  何国庆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8):436-438,443
红茶菌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功能性饮料,是由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以糖茶水为原料的微生物发酵饮料。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兴起了红茶菌应用和研究的新高潮。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红茶菌的菌种类型、功能成分及其作用、菌液抑菌及抗氧化活性、发酵产品的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红茶菌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红茶菌饮料以其具有某些保健效能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正常发酵的红茶菌液中,各种病原菌能否存活和孳生,这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最近,我们对常见病原菌在红茶菌液中的存活时间作了观察实验,现将经过及结果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7.
红茶菌能治疗某些类型的糖尿病,对此国内外均有报道.那么,究竟是什么物质在起作用,其作用机理如何,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探讨,以为抛砖引玉.红茶菌是以糖茶水作为培养基质的.茶水含有茶碱和咖啡因,这两种生物碱除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即提神的作用外,还能抑制3—5环腺苷酸(CAMP)分解,从而提高CAMP的浓度.CAMP是一种细胞中调节代谢的重要物质,它的浓  相似文献   

8.
周艳  谭丽丽  唐欣昀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4):255-257,260
实验采用纯菌种培养红茶菌研究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的合成量及产率,所用的菌株为汉逊氏葡糖酸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hansenii CGMCC1671)和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GMCC1670),所用培养基为糖茶水培养基。研究了碳源、茶叶种类、茶叶用量、种龄、温度和装液量等6个因素对红茶菌合成BC的影响。静止培养22d后测BC的产量和产率。结果表明红茶菌合成BC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茶叶种类为绿茶,最佳茶叶用量为4g/L,最佳种龄为60h,最佳温度为30℃,最佳装液量为250mL的三角瓶中装75mL的培养液。这些最佳参数和红茶菌的培养相一致。纯菌种培养红茶菌技术可以应用于生产高品质及高产量的BC和高品质的红茶菌饮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采用自行分离获得的酿酒酵母、葡糖醋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进行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的"红茶菌"的抑菌作用及抗氧化性能。方法:酿酒酵母、葡糖醋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按体积比1∶1∶1菌种配比进行复配,用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红茶菌"。测定"红茶菌"发酵液中醋酸、L-乳酸、柠檬酸、还原糖、乙醇、茶多酚、咖啡因、游离氨基酸、蛋白质等主要成分含量,研究其主要成分与"红茶菌"抑菌作用和抗氧化性的关系。结论:"红茶菌"发酵液对6种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荧光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成分除茶多酚外,还含有代谢过程产生的酸性物质(主要为醋酸),耐热性的抑菌物质等。抗氧化性试验结果表明,"红茶菌"发酵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羟自由基、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35.00%,60.07%和3.80%,还原力为1.11。"红茶菌"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茶多酚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0.
红茶菌已由家庭进入医院,被应用于临床并显示出对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目前,许多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正在进一步对红茶菌健身作用的实质进行探讨.本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初步观察并研究了红茶菌治疗便秘的效果.一、病例选择有便秘史一年以上的中青年患者;大便干结呈颗粒状或块状,便质坚硬、排便艰难,间隔超过48小时者;肠道无其它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1.
红茶菌国内外研究应用概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红茶菌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功能性饮料,近年来在日本及欧美兴起应用和研究的新高潮。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红茶菌的菌种类型、菌种间的相互关系、发酵条件、成分分析及作用机理等诸多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红茶菌菌膜是漂浮在红茶菌饮料表面的由细菌和酵母菌在胞外形成的纤维素生物膜,具有高持水性、高机械强度、良好的热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等优良特性,因此在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者综述了红茶菌菌膜中微生物的组成和共生关系、合成机制、红茶菌菌膜的结构和性质,以及红茶菌菌膜在食品、医疗、纺织和废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并对红茶菌菌膜的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夏秋百合香     
百合是一种保健食品和常用中药。因其鳞茎瓣片紧抱,象征着团结友好、百事合意,故而得名。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百合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B_1、维生素B_2、泛酸、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还含有类似秋水仙碱的一些特殊营养成分。这些物质综合作用于人体,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而且还有润肺止咳、养阴清心等作用。特别是对  相似文献   

14.
红茶菌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含菌发酵茶饮料,具有清理肠胃、抗氧化等保健功能。传统方式发酵制备的红茶菌酸感强烈因此口感较为刺激。为了改善红茶菌口感并提高红茶菌的保健功效,考察了添加不同乳酸菌对红茶菌发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益生菌短乳杆菌Y52对红茶菌口感改善和抗氧化功效提升效果最好。通过发酵条件优化,确定添加短乳杆菌Y52的最佳红茶菌发酵条件为:茶汤初始pH值为7. 0,补充一定氮源(蛋白胨2. 0 g/L,食品级硫酸铵4. 0 g/L),在发酵起始添加体积分数为8%的短乳杆菌Y52。通过在发酵过程中强化短乳杆菌Y52,红茶菌中乳酸含量增加到3. 08 g/L,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了37. 8%,乙酸含量降低了19. 8%。此外,红茶菌色泽明亮,气味清香,口感柔和协调,风味物质种类增多。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实现红茶菌饮料的固定化共生发酵,对其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发酵液中的总酸含量、总糖利用率以及对发酵液的感官评价分值为考查指标,探讨了蔗糖添加量、接种量、菌种比例以及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固定化细胞共生发酵红茶菌饮料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固定化共生发酵红茶菌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蔗糖添加量为70g/L,接种量为7.5%,菌种比例(酵母菌J∶醋酸菌C)为6∶4,发酵时间为6d时,制得的红茶菌饮料色泽均匀,香味怡人,酸甜可口,具有红茶菌发酵液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6.
在1981年里,红茶菌作为一种健身饮料,曾风靡社会,深入家庭,对人体健康发生了良好的效用.广大群众寄予了极大的关切,提出了许多在培养饮用中出现的问题;本刊除了给以公开解答外,并会同工商出版社,编辑出版了“红茶菌与健康长寿”一书,发行全国,以飨读者.除了这些技术问题外,伴之而来的是一些耸人听闻的传闻,诸如某医院发现了饮用红茶菌后“在肚子里长出了菌膜”,“红茶菌中的微生物对人体有害”,“饮用红茶菌导致癌症”等等;也有人把红茶菌与卤干,鸡血相提并论,如此种种曾引起了一些怀疑和混乱,一时弄得人们无所适从了.科学的问题只有用科学来解答.任何臆造和简单地类比都是违反科学的.饮用红茶菌能否致癌?对人体有益还是有害?这些人们关心的问题必须给以科学的解释.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和沈阳市劳动卫生研究所联合进行的致畸、致癌、致突变以及急性和亚慢性科学实验,结果表明,红茶菌不可能致癌,是对人体有益无害的健身饮料.本刊从这期起,将连续刊载红茶菌致畸、致癌、致突变、急性和亚慢性毒理试验及抑菌试验等专题报告、部分医疗单位的临床报告以及现身说法文章和饮效实例等,欢迎全国各地的红茶菌科研人员和广大群众为本刊提供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典型性正反两方面的稿件,以推动红杀菌在造福人类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7.
孙永康  张扬 《食品科学》2009,30(8):284-286
实验研究红茶菌液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影响。在贮藏过程中对鲜切马铃薯的硬度、L*值、VC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力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茶菌液能明显抑制鲜切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活力,能明显保持鲜切马铃薯VC含量,对保持鲜切马铃薯硬度有一定作用,对鲜切马铃薯L*值影响不大。初步证实了红茶菌液对鲜切马铃薯具有防褐变效果,且其效应因子是由红茶汤液经红茶菌发酵后带来的。  相似文献   

18.
红茶菌致突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长期饮用红茶菌是否会产生对机体不良的作用?我们研究了红茶菌的不同浓缩液对小鼠胸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及股骨骨髓细胞染色体的致突变作用,以确定红茶菌的致突变效应,为其安全饮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再说红茶菌     
老张 《中国食品》2011,(5):72-72
在我国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红茶菌曾经风靡一时,全国掀起红茶菌热,红茶菌被说成包治百病的神奇之物。我刊也大量报道了红茶菌的培养方法、制作过程及服用者的疗效,对红茶菌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若干年冷下来之后,社会上将其和"打鸡血"一并归入了无知和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红茶菌酸枣仁凝固型酸奶。方法以酸奶的组织状态、乳清析出状况、口感以及风味等方面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红茶菌添加量、酸枣仁浸提液添加量及白砂糖添加量等对酸奶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方法优化确定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红茶菌添加量、酸枣仁浸提液添加量及白砂糖添加量对酸奶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当红茶菌液添加量6%、酸枣仁浸提液添加量30%、白砂糖添加量4%时酸奶品质最佳。结论发酵后的酸奶兼有酸枣仁与奶香的香气,增加了我国酸奶口味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