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究纤维混合方式对转杯纺混色棉纱中纤维混合程度的影响,通过不同混合方式(一并条子混合、三并条子混合和粗纱混合)所得的二组分转杯纺混色棉纱和三组分转杯纺混色棉纱的纱线横截面切片样本对转杯纺混色棉纱线中不同颜色棉纤维的径向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引用汉密尔顿转移指数方法表征混色纱中各色棉纤维径向分布的均匀程度,研究纤维混合方式对转杯纺纱线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一并棉条混合、三并棉条混合,还是粗纱混合,混色棉纱中不同颜色纤维分布均匀,纤维根数比例与设计比例相符合;混合方式对转杯纺纱线的径向均匀度没有明显影响,三通道转杯纺纱机可实现对纤维良好的混合效果。  相似文献   

2.
喷气涡流混色纱是在具有高速强负压射流的喷嘴成纱器内成纱。通过试纺2种纤维颜色的喷气涡流混色纱,测试成纱横截面结构,计算不同颜色纤维的汉密尔顿转移指数,分析成纱性能。结果表明,多种纤维混纺的喷气涡流纺纱线为典型的芯纱与外包纤维结构,成纱性能优良,表面光洁,毛羽少,强力较高,条干较均匀,多色纤维混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新颖的纱线品种,提高纱线生产效率,提出数码转杯纺成纱方法并介绍其原理,对成纱色彩特点进行研究。数码转杯纺采用3 组分异步喂入的方式,纤维通过分梳辊的梳理和混合,在转杯内离心力作用下再次混合并凝聚成须条,经加捻后成纱,再由引纱罗拉导出形成特种纱线。该工艺过程可随机调控转杯纺成纱的线密度及混纺比,生产多种混合均匀的混色纱和混纺纱品种。分别纺制了混色纱、变色纱、段彩纱、竹节纱、彩节纱和双变纱等典型数码纱,并对其色彩特点进行分析,总体来说数码转杯纱不同颜色的单纤维混合均匀,纱线颜色柔和。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转杯纺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开发、喷气涡流纺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应用领域扩展、用创新技术开发环锭纺新型纱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主要包括转杯纺双分梳辊技术及应用、转杯纺向高支纱生产拓展、用转杯纺技术开发色纺纱与花式纱、国产转杯纺的技术进步、喷气涡流纺技术进步与发展、喷气涡流纺纱工艺的优选、喷气涡流纱的品种开发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数码转杯纺混色纱中纤维混合比例与喂入位置对纤维混合程度的影响,纺制5 种纯棉混色纱,制作纱线横截面切片,计算汉密尔顿指数,并结合纱线的纵横向微观结构及织物的外观效应,多方位分析数码转杯纺成纱中纤维混合特征。结果显示:各组分混合比例和其喂入位置对数码转杯纺纯棉混色纱中的纤维转移分布规律无显著影响,各有色纤维的汉密尔顿指数在-25% ~25% 范围内呈正态分布;表层纤维在纱线纵向不同位置的实际混纺比并不严格一致,纤维的实际含量在设计含量±10% 的范围内变化,这种纤维转移特征使纱线及其织物表面呈现出斑斓的梦幻色彩。  相似文献   

6.
不同纺纱方法的成纱结构和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当前棉纺领域中5种实用的、倍受关注的纺纱方法——传统环锭纺、转杯纺、喷气纺、涡流纺、紧密纺的成纱机理、成纱结构形态、纱条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各种产品的主要应用方向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探讨国际纺机展中几种非传统纺纱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发展前景.分析阐述了新型转杯纺纱机、喷气涡流纺纱机和自捻纺纱机最新机型的技术性能和产品特点、设备研发历程及存在的问题.认为:新型转杯纺纱机产量、自动化程度及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适纺15 tex以上纯棉及化纤纯纺和混纺纱,具有成本低的综合优势,市场份额在不断上升;喷气涡流纺具有芯纱无捻的结构特点,但外包纤维显著多于喷气纺,产品条干、毛羽、耐磨性和抗起球性等方面优于环锭纺,而强力稍低,手感、光泽较差,但优于喷气纺,只要优选产品,低成本、高效率的潜力很大,将逐步取代喷气纺;自捻纺的研究要减少或消除成纱无捻段的影响,开发长纤维、粗号毛纺系列的产品,同时注意研究前纺配套的工艺,市场仍有发展的余地.  相似文献   

8.
涡流纺纺制大豆蛋白纤维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分析了大豆蛋白纤维的结构和性能,针对大互蛋白纤维纺纱静电严重的问题,介绍了纺前预处理工艺及梳棉、并条、涡流纺各工序所采取的工艺和措施;分析了涡流纱的成纱特点,认为大豆蛋白纤维涡流纱可用于开发针织或机织起绒织物。  相似文献   

9.
针对生产混色纱时纤维混合工序复杂,车间管理难度较大的现状,提出了双通道环锭数码纺的新方法,可实现纺纱和纤维混合的同步进行。研究了通过数字化牵伸调控纤维混纺比生产混色纱的成纱机制。设计了以10%为梯度的混色纺纱方案,制备了5 种纯色纱和90 种混色纱,运用 Photoshop 软件预先对混色纱的色彩效果进行了模拟仿真。对混色纱的结构、条干及拉伸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双通道环锭数码细纱机通过调控色纤维混纺比可制备色彩变化的混色纱;由于牵伸、加捻方式的原因,2 种色纤维中随着其中任一种纤维所占比例的提高,混色纱的断裂强度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2 种色纤维比例接近或相等时,混色纱的断裂强度高于纯色纱。  相似文献   

10.
介绍喷气涡流纺、转杯纺、环锭纺生产粘胶19.7tex纱的工艺流程与原料选用,对三种纺纱方法在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以及用工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三种方法各有优点和不足,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取决于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有些企业用一种纺纱方法纺色纺纱小样,在小样被接受后,用另一种纺纱方法纺批次样,然而所得批次样与小样之间的色差能否被接受的问题,本文将相同配比的有色纤维混合体,分别通过环锭纺、转杯纺以及快速纺三种不同的小样纺纱流程纺成纱线,绕在纸板上,再经过测色仪测色,比较不同纺纱流程下纱线之间的色差,并对造成色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杯纺纱线与快速纺纱线之间的色差均值为0.36CMC(2:1)单位,环锭纺纱线与快速纺纱线之间色差均值为0.95CMC(21:1)单位,环锭纺纱线与转杯纺纱线之间色差均值为0.77CMC(2:1)单位,造成色差的主要原因是成纱方法不同,引起纱线结构与纱线表面状态不同,进而对不同波长的光线反射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袁理  熊莹  谷迁  王丹书  霍达  刘军平 《纺织学报》2021,42(5):122-129
为缩短色纺纱线打样周期并提高制成率,提出利用光谱与颜色特征对纤维与纱线间存在的复杂颜色传递规律进行分析;针对样本自身呈色具有的随机波动性,建立了基于类内与类间特征的类别可分比模型和呈色差异性判别准则。结果表明:当染色纤维混配物形态发生改变时,其光谱特征与颜色特征均存在显著改变,且与配比参数无关;当色纺纱线捻系数改变时,其颜色的一致性会有所提升,且明度值存在变化;色纺纱线的颜色不仅与纤维配比参数相关,而且与工艺参数紧密关联,是典型的双参数呈色模型。本文研究对于探索色纺纱线的颜色表征与分析建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能够为色纺纱线快速打样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棉/彩棉/绢丝混纺纱线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彩棉/绢丝混纺纱线的混纺比与成纱品质及拉伸性能之间的关系,利用天然棕色棉、白棉、绢丝3种纤维原料以不同的混纺比进行混纺,探讨其纺纱加工工艺,并纺制了系列棉/彩棉/绢丝混纺纱线,分别对不同混纺比纱线的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绢丝含量的增加,天然彩色棉混纺纱线的强度、断裂伸长率、条干均匀度、粗节和细节等指标都得到明显改善。绢丝的加入对混纺纱线的棉结和毛羽没有明显的影响。绢丝原料可以在总体上改善天然彩色棉混纺纱线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棉色纺纱更精准的配色,以色纺纱配色中常用的光学 Stearns-Noechel 模型为基础,采用青、品红、黄、黑、白5种颜色的棉纤维,按照不同组合方式不同混合比例进行纺纱制样,并利用分光光度仪测量光谱反射率值。针对 Stearns-Noechel 模型中的待定参数,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法进行优化,得到3个新的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将颜色分为非彩色和彩色系列研究,所得到的参数值更加合理,对应的修正模型在配方预测上更加精确,利用该模型得到的预测样与标准样之间的色差在3个修正模型中最小,总平均色差0.75 (CMC(2:1)),可满足棉纤维配色中的色差要求。  相似文献   

15.
转杯纺纱技术具有高速高产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传统转杯纺因单分梳辊的配置不适合纺制纤维性能差异较大的混纺纱,而近年来双喂给双分梳(DFO)转杯纺技术的提出为这类混纺纱开发提供了可能。概述了DFO转杯纺技术的发展历程,比较了其与传统单分梳转杯纺在纺纱器气流场分布方面的异同,探讨了2路独立喂入的纤维在纱线中的混合与分布情况,指出了DFO转杯纱质量提高的原因以及DFO纱线结构的特点。此外,综述了DFO转杯纺技术在纱线产品设计和面料开发方面的进展,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指出DFO纺纱器的完善和颜色与结构变化花式纱的开发是其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有机导电短纤维混纺纱的导电和抗静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有机导电短纤维对面料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用不同纺纱方法将不同比例的有机导电短纤维分别与涤纶和棉混纺,并对其面料的导电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价。结果发现:在导电纤维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环锭纱的导电性能好于转杯纱;有机导电纤维的含量为4%左右时,面料的比表面积电阻降低到107~109 Ω/cm2之间,可以满足抗静电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含量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对面料的服用性能会有影响,对抗静电性能没有实际意义;小比例有机导电纤维对混纺纱线的强力和断裂伸长等物理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数码转杯纺的混色效果,利用红、黄、蓝三原色粗纱纺制混色纱并织成织物,测量其颜色特征值。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及相对值法分别求出单色纤维的吸收系数及散射系数,建立各自的Kubelka-Munk双常数混色模型。采用这二种方法建立的模型对混色织物的颜色及有色纤维的混合比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模型对样本预测的平均色差为0.896,平均比例误差为2.84%;利用相对值法建立的模型对样本预测的平均色差为1.35,平均比例误差为3.04%;与相对值法相比,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Kubelka-Munk双常数混色模型可更好地预测数码转杯纱混色效果及混色纤维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