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气相色谱法测定常见植物油中脂肪酸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营养学研究发展,人们对脂肪酸认识不断增加。中国营养学会也推荐膳食中必需脂肪酸摄入理想比值,市场上也出现大量调和油,为了评估食用植物油营养价值,该研究分析常用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和各种油营养特色。方法: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将植物油皂化后,在三氟化硼作为催化剂作用下,用甲醇将样品甲酯化,正己烷提取甲酯化产物。以毛细管柱DB-23作为分离柱,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脂肪酸组成。结果: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中含有50%-60%亚油酸和20%-30%油酸,营养均衡合理;花生油,芝麻油中油酸、亚油酸含量约35%-45%,易于人体吸收;菜籽油中含有45%油酸和15%芥酸,芥酸对人体健康有不利作用;橄榄油,茶籽油中含有75%-80%油酸,红花籽油中含有约80%亚油酸,有降低胆固醇功效。  相似文献   

2.
采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将植物油皂化后,在三氟化硼化为催化剂的作用下,用甲醇将样品甲酯化,正已烷提取甲酯化产物。以毛细管柱DB-23作为分离柱,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检测表明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中含有50%-60%的亚油酸和20%-30%的油酸,营养均衡合理;花生油.芝麻油中油酸与亚油酸含量相当约35%45%,易于人体吸收;菜籽油中含有45%的油酸和15%芥酸.对人体健康有不利作用;橄榄油,茶油中含有75%-80%的油酸,红花籽油中含有约80%的亚油酸,有降低胆固醇功效。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甲酯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脂肪酸,选用KOH-甲醇法甲酯化,色谱柱选用DB-wax毛细管柱。对瓜蒌籽油和11种植物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比较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植物油中瓜蒌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3.11%)最高,且含有特有的共轭亚麻酸,瓜蒌酸(24.34%)、α-桐酸(3.82%)及梓树酸(1.23%)。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均含有棕榈酸(C_(16︰0))、油酸(C_(18︰1))、亚油酸(C_(18︰2))及花生酸(C_(20︰0)),以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居高。瓜蒌籽油与葵花籽油、核桃油、大豆油、芝麻油、玉米油及红花油归为一亚类,又因特有的共轭亚麻酸独为一类。  相似文献   

4.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方法。选用硼化氟-甲醇体系对样品进行甲酯化处理,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和鉴定。共分离出11种脂肪酸,结果表明:植物油中的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为主,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均达7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玉米油5.9%,菜籽油17.6%,葵花籽油11.7%,花生油3%,调和油5%。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远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5.
对啤酒花中的脂肪酸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对啤酒花样品中脂肪酸进行提取,运用气质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提取物甲酯化的化学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啤酒花中主要含有棕榈酸甲酯、亚麻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等22种脂肪酸;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脂肪酸相对含量,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与亚油酸含量超过70%。  相似文献   

6.
生、熟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生、熟葵花籽,去壳研碎,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脂肪,将提出的脂肪甲酯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葵花籽油中主要含有8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为其主要成分,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含量分别为34.88%、38.11%,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含量分别为55.12%、51.82%。分析结果表明:生、熟葵花籽油所含脂肪酸成分相近,亚油酸和油酸的含量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7.
生、熟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生、熟葵花籽,去壳研碎,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脂肪,将提出的脂肪甲酯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葵花籽油中主要含有8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为其主要成分,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含量分别为34.88%、38.11%,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含量分别为55.12%、51.82%。分析结果表明:生、熟葵花籽油所含脂肪酸成分相近,亚油酸和油酸的含量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8.
亚麻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用无水乙醚提取亚麻籽油,经皂化、甲酯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共分离鉴定了13种脂肪酸:含有4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2.71%,其中以十六烷酸(7.31%)、十八烷酸(5.04%)为主;含有9种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7.1%,其中以亚麻酸(49.05%)、油酸(22.34%)、亚油酸(13.73%)为主。可见作为一种富含w-3和w-6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油脂,亚麻籽油具有营养保健和药疗功效。  相似文献   

9.
乳脂的营养价值很高,牦牛乳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酸,主要脂肪酸为辛酸、月桂酸、肉豆蔻酸、十五碳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珍珠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目前脂肪的提取方法和甲酯化方法没有确定统一的方案,本研究对牦牛乳采用不同的脂肪提取方法和甲酯化方法,旨在找到分析牦牛乳中主要脂肪酸的最佳方案.乳脂肪酸的组成直接影响乳的营养、风味以及加工品质,乳脂肪酸功能及乳脂肪酸组成的调控成为当前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因此分析牦牛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对于认识其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常用动、植物食用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永生  郑敏燕  耿薇  刘建 《食品科学》2012,33(16):188-193
以氢氧化钾/甲醇碱催化法对食用油样品进行甲酯化衍生化预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采自西安、咸阳市的16种食用植物油和4种动物油(猪油、牛油、羊油和鸡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对其所含各类脂肪酸的比例关系进行详细地分析,以确定不同类型食用油的营养特征。结果显示,各类食用油所含的主要脂肪酸成分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11-十八碳烯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单烯酸以及芥酸等;不同类型的食用油脂中,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之比值差异极大,而且多不饱和脂肪酸中n-6脂肪酸与n-3脂肪酸之比值差别也很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常见市售植物油中特征性脂肪酸构成及含量范围,并探讨在此基础上如何综合利用上述指标对常见植物油进行定性鉴别。方法从6个城市采集9个品种125份样品,每种两个批次。按照GB/T 22223—2008方法测定46种脂肪酸,分析植物油中的特征脂肪酸及其构成。结果菜籽油中的特征脂肪酸为芥酸;花生油中为C20∶0、C24∶0和C22∶0脂肪酸;茶油中的油酸含量高达75.45 g/100 g,是其特征脂肪酸;亚麻籽油的特征脂肪酸为α-亚麻酸;葵花籽油的特征脂肪酸为亚油酸;稻米油中棕榈酸含量范围为15.13~16.37 g/100 g,可以此作为其特征进行鉴别;大豆油中n6/n3比值最接近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比值;芝麻油中油酸和亚油酸的总含量及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的组成特征比较稳定,可以此作为芝麻油的鉴别依据;玉米油中脂肪酸特征不明显。结论结合单体特征脂肪酸、脂肪酸构成以及n6/n3比值分析可达到常见植物油定性检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核桃油与常用植物油中37种脂肪酸和角鲨烯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核桃油与大豆油、芝麻油和玉米胚芽油等常用植物油的营养价值差异,本研究采用气-质联用法和气相色谱法对4种植物油中37种脂肪酸和角鲨烯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开展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核桃油与常用植物油营养价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核桃油富含α-亚麻酸、二十碳二烯酸和亚油酸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油酸等单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少量的棕榈酸及硬脂酸等饱和脂肪酸,核桃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与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植物油(P<0.05),而饱和脂肪酸则显著低于其他植物油(P<0.05);核桃油中角鲨烯含量略低于芝麻油,属于优质植物油。4种植物油中总脂肪酸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大豆油、芝麻油、核桃油和玉米胚芽油,含量分别为78.11、73.96、69.20和48.83 g/100 g;4种植物油均含α-亚麻酸、亚油酸和二十碳二烯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EFA),EFA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核桃油、大豆油、玉米胚芽油和芝麻油,分别占总脂肪酸的90.0%、70.7%、64.9%和54.1%;4种植物油的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的比值(油亚比R)由高到低依次为芝麻油、玉米胚芽油、大豆油和核桃油,分别为0.62、0.35、0.27和0.10,表明4种植物油中,芝麻油的抗氧化能力最大,可保存时间最长。大豆油、核桃油和芝麻油中均检出角鲨烯,其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豆油、芝麻油和核桃油,含量分别为173.3、72.9和31.4 mg/kg,玉米胚芽油中仅含有微量的角鲨烯,未检出。本研究表明不同植物油中脂肪酸及角鲨烯等营养物质含量存在差异,可为食用植物油的营养价值分析、相关的食品和保健品等产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的检测市售山茶油中的掺混,本研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建立了一种检测山茶油中掺入其他低值植物油的方法。实验采用GC-MS检测了市售山茶油、芝麻油、花生油以及玉米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比较,建立鉴别山茶油中掺混这几种植物油的方法以及掺假比例的预测与验证。结果表明,GC-MS检测出上述几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其中主要的脂肪酸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与亚油酸,其中山茶油的油酸含量高达78.8058%,实验检测山茶油中掺入低值油比例为10%、20%、30%、45%的掺假油,且根据特定的油酸的含量建立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因此根据该方法可以用于山茶油中掺入一种低值植物油的检测,最低检测掺入量为10%,且方法快速方便、且方法的准确率高于97%,较为灵敏。  相似文献   

14.
李添宝  吴越  罗敬 《食品科学》2014,35(16):212-216
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归属了植物油中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及水的核磁共振质子谱的主要特征峰。在无需预处理条件下,以苯甲酸作为内标,对植物油中各种脂肪酸及水进行定量分析,加标回收率可达98%~102%。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总饱和脂肪酸、水的精密度分别为0.11%、0.12%、0.68%、0.70%、2.65%。该法取样量少、无需昂贵的标样,可直接快速定量,结果准确,可为植物油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供植物油在微波和射频等介电加热技术和通电加热技术中的应用基础数据,考察脂肪酸含量对植物油介电特性的影响,分别利用LCR阻抗测试仪和网络分析仪(同轴探针法)测量了4种植物油(橄榄油、自制橄榄油、橄榄调和油、大豆油)和5种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在低频段(1 000 Hz~2 MHz)和高频段(300~10 000 MHz)的介电特性。结果表明:低频下,植物油的介电常数比较稳定,其均值为(1.56±0.02),介电损耗随着频率的增加而下降,其中0.7 MHz时橄榄油具有最大的介电常数(1.67±0.00)和介电损耗(7.31±0.02);高频下,植物油的介电特性随着频率的上升而缓慢下降,4种植物油之间的介电特性的差异不显著(p0.05);低频下,在植物油中加入油酸后,植物油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添加亚油酸呈现相反的趋势。添加脂肪酸会加快油脂的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12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探讨了利用植物油脂肪酸的指标对不同种类的植物油进行分类和判别的可能性。采用气相色谱法对12种植物油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利用SPSS 22. 0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 K-平均值聚类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12种植物油的主要共有组成为油酸(15.635%~66.569%)和亚油酸(10.521%~58.227%),其中棉籽油(16.285%)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橄榄油(67.628%)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橄榄油(11.284%)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核桃油(67.167%)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12种植物油中不饱和度最小为棉籽油3.235,最大为低芥酸菜籽油14.672。主成分分析降维得到5个主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数据,依次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系统聚类和K-平均值聚类结果一致,可对12种植物油聚类区别,通过判别分析建立了3个典则判别函数,对不同植物油的分类和判别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多烯酸植物油及其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加兴  吴越  陈选  涂媛  周炎辉 《食品科学》2014,35(21):350-354
我国多烯酸植物油资源十分丰富。多烯酸植物油主要含有亚油酸、亚麻酸等多烯酸以及VE、植物甾醇、矿物元素、角鲨烯等活性成分,其中五味子油、猕猴桃籽油、葡萄籽油、美藤果油、月见草籽油的多烯酸含量均高达80%以上。研究表明,多烯酸植物油具有辅助降血脂、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炎、防晒、保湿、瘦身减肥等功效,可广泛应用于营养健康食用油、保健食品、护肤美容化妆品等领域,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The oil content as well as the fatty acid and tocopherol composition of kernels from 15 Prunus spp. varieties from Turkey were determined. The oil yields from these kernels varied from 46.3 to 55.5%. The main fatty acids of Prunus spp. kernel oils were oleic acid (43.9–78.5%), linoleic acid (9.7–37%) and palmitic acid (4.9–7.3%). The total amount of vitamin-E-active compounds in the oils varied between 62.9 and 439.9 mg/kg. The predominant tocopherol in most kernel oils was γ-tocopherol. Only two varieties of P. amygdalus and one variety of P. persica showed α-tocopherol as the main vitamin-E-active compou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ils was 9–164.5 mg/kg α-tocopherol, 21.5–41.6 mg/kg α-tocotrienol, 1.6–330.2 mg/kg γ-tocopherol and 0–39.1 mg/kg δ-tocopherol.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kernels of the investigated species of Prunus fruits from Turkey may serve potential sources of valuable oil that might be used for edible and othe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search for new sources of vegetable oils is an ongoing challenge and the further utilization of by-products from the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is an interesting option in this field. Seed oils from Prunus species contain high amounts of recommended monounsaturated oleic acid moderate contents of linoleic acid and low amounts of saturated fatty acids that may result in more favorable oil than olive oil with regard to their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Additionally, the oils contain vitamin-E-active compounds. Both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vitamin-E-active compounds may justify the further processing of seeds from Prunus spec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oil for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波-超声协同提取法,通过正交优化制备八角金盘籽油和果油,并比较两种油脂的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提取时间90 s、微波功率250 W、液料比10 mL/g 时,籽油出油率为34.43%;提取时间150 s、微波功率250 W、液料比10 mL·g-1 时,果油出油率为11.32%。籽油出油率明显比果油高。两种油脂除碘值外,其他理化指标差异不明显,其理化指标均达到GB / T 2716-2018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籽油的主要脂肪酸为十五碳一烯酸(3.08%)、亚油酸(7.04%)、油酸(87.42%),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98.64%;果油的主要脂肪酸为花生酸(0.96%)、亚麻酸(1.71%)、硬脂酸(3.25%)、棕榈酸(5.08%)、油酸(25.96%)、亚油酸(61.6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9.52%。本研究为八角金盘油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