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贝类(Shellfish)包括甲壳类和软体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作为贝类生产及消费大国,由食用贝类引发的食物过敏问题日益增多。已报道的贝类食品致敏原有原肌球蛋白、精氨酸激酶、肌质钙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等。抗原表位是食品致敏原发挥作用的分子基础,明确不同致敏原的抗原表位,是深入分析其致敏性及交叉反应性的关键,也是定向消减致敏原致敏性的重要前提。本文介绍了贝类食品致敏原种类、抗原表位、交叉反应性和加工消减致敏原致敏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食物过敏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对食物过敏原的潜在致敏性进行评价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食物过敏原自身特性及其对过敏人群免疫系统的影响。模拟消化实验是食物过敏原潜在致敏性评价的有力手段。食物过敏原蛋白的消化稳定性为其潜在致敏性评价结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但并非所有食物过敏原均具有较强的消化稳定性。食物过敏原的潜在致敏性一方面取决于过敏原蛋白在通过消化道时的消化稳定性,另一方面取决于消化产物中具有免疫刺激能力的过敏原表位的丰度。不同模拟消化方法的应用对食物过敏原的消化结果及潜在致敏性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体内及体外模拟消化方法的优缺点及在食物过敏原潜在致敏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综述了食物过敏原消化稳定性与其潜在致敏性评价结果的关系。以期对食物过敏原致敏性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过敏原表位是过敏原直接参与免疫反应的物质基础, 也是导致过敏反应的“元凶”。牛乳β-乳球蛋白是lipocalin家族的代表和常用模式蛋白, 它的表位信息比较完整, 拥有7个人血清IgE和6个IgG的线性表位、3个IgE结合的构象性表位以及7个T细胞表位。另外, 它的动物源血清IgE、IgG和T细胞表位也在不断被发现。牛乳β-乳球蛋白的表位信息为基于表位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它们的应用主要涉及到预测食物过敏原的致敏性, 食物过敏的交叉反应, 食物过敏的诊断, 食物过敏的免疫治疗以及食物过敏原的检测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甲壳类水产品是亚洲地区最主要的致敏食物。食物过敏主要由摄入的食品致敏原引起,而食物致敏原的结构不仅与抗原表位的形成有关,也决定了其在食品加工和体内消化过程的稳定性。本文针对甲壳类水产品,首先阐述了甲壳类水产食物过敏及致敏原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对甲壳类水产食物致敏原的分子结构及其与致敏性的构效关系展开论述,并基于此提出了致敏原脱敏策略。目前已鉴定的甲壳类水产食物致敏原大部分属于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磷酸原激酶和EF手型钙离子结合蛋白3个家族。针对不同蛋白质家族致敏原的结构特点,通过食品加工技术消减致敏性或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获得低致敏性衍生物都是防控食物过敏的重要途径。但甲壳类水产食物致敏原的结构信息有待完善,其与致敏性的构效关系也仍是未来致敏原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综合阐述了甲壳类水产食物致敏原结构特性及其与致敏性的构效关系,以期为甲壳类水产食物致敏原的系统研究和食品脱敏方法的建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琦  何国庆 《食品工业科技》2021,42(1):373-377,386
牛乳是婴幼儿主要食物蛋白来源,但也是引起食物过敏的八大类食物之一,研究生产低致敏乳制品对牛乳过敏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生物酶法是研发低致敏乳制品的主要技术途径。本文详细列举了牛乳过敏蛋白及其能够被识别的致敏表位,介绍了应用生物酶法处理得到低抗原性牛乳蛋白水解产物的技术及其作用效果,并提出了一些对后续研究的思考,为低致敏乳制品研究和未来实现定向水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全球范围内食物过敏的发生率逐年升高,食物过敏现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食物过敏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子机制与机体发生的风险因素,食物致敏原的识别、评价与检测技术,以及食物过敏的诊断、控制及标识的风险评估等;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食物过敏与致敏原相关研究的瓶颈挑战与策略,以期为食物过敏的预防和控制,低/无敏食品的研发,以及保障食物致敏原安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预测日本沼虾原肌球蛋白的线性表位,为相关食物过敏的识别与检测提供依据,同时为基于抗原表位的致敏性消减提供靶标。采用DNAStar软件、SOPMA、BepiPred 1.0 Server及ABCpred在线网站预测日本沼虾原肌球蛋白的B细胞线性表位,应用SYFPEITHI、NetMHCII 2.3 Server与NetMHCIIpan 3.2 Server预测T细胞表位。综合分析以上预测结果,表明日本沼虾原肌球蛋白可能的B细胞线性表位有21RADTLEQQNKEANN34、37EKTEEEIRTTQKKMQQ52、71LEEKEKA77、99LERSEERLN107、119AADESER125、134SLSDEER140、158ADRKYDE164、177ERAEERAETG186、210SEEKANQREEAYKE223、262NEKEKYK268,可能的T细胞表位有82EGEVAALNRRIQLL95、105RLNTATTKLAEAS117、165VARKLAMVEADLE177、195EELRVVGNNLKSLE208、222KEQIKTLTNKLKAA235。该结果可为继续深入开展日本沼虾过敏原基础性研究提供更精准的靶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核桃过敏患者和核桃过敏原Jug r 1致敏小鼠血清筛选Jug r 1的IgE线性抗原表位,比较两者所筛选的表位的差异性,为今后利用小鼠血清替代人血清筛选食物过敏原表位提供理论依据,对食物过敏原研究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固相合成肽法合成44个覆盖了Jug r 1一级序列的重叠短肽,通过圆点印迹试验利用核桃过敏患者血清和核桃过敏原Jug r 1致敏小鼠血清分别筛选出IgE抗原表位。结果:核桃过敏患者可以识别的IgE结合的线性抗原表位分别是肽段~1AALLVALLFVANAAA~(15)、4LVALLFVANAAAFRT18、~(16)FRTTITTMEIDEDID~(30)及~(125)CGISSQRCEIRRSWF~(139);核桃过敏原Jug r 1致敏小鼠所识别的抗原表位分别是1AALLVALLFVANAAA15和~(125)CGISSQRCEIRRSWF~(139)。结论:通过小鼠过敏血清筛选出的两个IgE线性抗原表位存在于过敏患者血清筛选出的4个IgE抗原表位中,提示在利用致敏小鼠血清代替过敏患者血清筛选IgE抗原表位时,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即有部分IgE线性抗原表位没有被识别。  相似文献   

9.
生物信息学技术在食物过敏原表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位是过敏原与抗体结合的物质基础。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的表位预测包括线性表位预测和构象性表位预测。其中线性表位预测主要是基于过敏原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预测;构象性表位预测主要包括基于蛋白结构信息和结合噬菌体展示技术的两大类预测。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食物过敏原表位主要应用在牛乳、鸡蛋、鱼、甲壳类水产动物等动物性食物过敏原和花生、大豆、小麦、果蔬类等植物性食物过敏原方面。  相似文献   

10.
水生动物原肌球蛋白致敏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是甲壳类动物中的一种常见的泛致敏原,同时部分鱼中TM致敏性已得到证实。其蛋白质结构保守、同源性高、致敏性强,且具有广泛的免疫交叉反应。原肌球蛋白致敏性及其消减方法、免疫交叉反应都与抗原表位有关。因此,表位研究是原肌球蛋白研究中的重点。本文中介绍了国内外水生动物原肌球蛋白的性质、表位、免疫交叉反应、致敏性及其消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武涌  李欣  陈红兵  高金燕 《食品科学》2010,31(23):406-410
表位是过敏原的物质基础,表位定位技术是过敏原表位研究的工具,包括表位定位和表位预测两种。新的表位定位技术主要包括噬菌体展示技术、质谱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蛋白芯片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相比于传统的过敏原表位定位技术,新的表位定位技术在灵敏度、准确性和快速等方面具有优势。表位预测是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过敏原表位进行预测。本文将对新的表位定位技术在表位定位中的应用、表位预测以及相关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食用玉米的人群越来越广泛,玉米过敏问题日渐凸显。对玉米过敏的有效防御被人们所重视,加工通过改变过敏原的蛋白结构可以使过敏原致敏性降低。其中食品加工对过敏原致敏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处理方面;然而各种非热方法,如微波、超高压等食品加工新技术,在降低食品的致敏性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比来说非热方法通常是有利的,它们能够保留在热处理过程中经常改变的感官特性,如营养成分和风味。本文综述了玉米过敏原研究现状,总结了玉米中的过敏原,描述了对食物进行热处理和非热处理在改变食物过敏原反应性方面的作用,并且提出多种加工方式联合使用来降低玉米过敏原致敏性的未来研究方向,为玉米过敏的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食物过敏作为食品安全的热点问题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食物过敏仍无有效的根治方法,严格避免摄入致敏食品仍是过敏性疾病防治的最有效方式。因此,食品中过敏原的识别鉴定、性质分析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八大类过敏食物,从分子结构、免疫学特性等方面介绍了常见食物过敏原的研究进展;归纳了现阶段用于食品中过敏原分析的常规检测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兴检测丰富,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检测技术方法的优缺点。相比于植物源性过敏原,动物源性过敏原的相关研究有待深入,尤其是蛋白家族的确定及空间结构解析等是未来动物源性过敏原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食品中常见过敏原的常规检测方法及新兴检测方法依然存在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不高、成本昂贵等局限性,建立高效、准确、低成本的过敏原检测方法仍是该研究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摄入坚果而导致的过敏反应屡见报道,已成为影响和威胁人体健康的一类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对坚果中常见的过敏原的性质及危害进行了介绍,列举了目前国内外用于坚果过敏原检测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其应用,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方式对坚果中过敏原脱敏效果以及优缺点,指出目前坚果中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技术的不足和今后发展展望,旨在为坚果的加工和消费提供理论基础,助推坚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食品过敏原已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隐患.应对食品过敏反应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免食用和接触各种含有致敏成分的食品.因此,快速和灵敏地检测食品中过敏原对预防和控制食品过敏反应是十分重要的.食品过敏原检测主要可以分为基于核酸和蛋白质的两大类检测技术.与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传统检测手段相比,生物传感...  相似文献   

16.
食物过敏原的定量检测是实现食物过敏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技术保障。现有国家标准中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方法主要为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本文着重介绍了靶向蛋白质组学质谱技术及其在食物过敏原定量检测中的应用,分析该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为食物过敏原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傅玲琳  王翀  张岩  马爱进  王彦波 《食品科学》2017,38(19):261-267
食物过敏是严重的全球性健康安全问题,对过敏原的研究是预防和治疗过敏的基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利用高通量技术研究过敏原成为可能,过敏组学应运而生。过敏组学是研究过敏原的集合——过敏组的学科,具有通量高、覆盖面广和快速灵敏等特点,能够为个性化的过敏原回避预防和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本文介绍了过敏组学的一般概念,总结了过敏组学的研究方法,评价了不同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过敏组学在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食物致敏原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食物过敏发病率的增加,有关食物过敏的研究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食物过敏已成为当前食品安全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介绍了食物致敏原的性质、种类,详细论述了两类主要的食物致敏原检测技术,并对食物致敏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