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油脂酯交换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酯交换是油脂改性主要方法之一,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度。油脂酯交换催化剂有:常用酸碱催化剂、酶、固体碱、碘、金属配合物等。该文综述油脂酯交换催化剂研究进展,概述每类催化剂催化油脂酯交换研究成果及所存在缺点;指出在今后研究中,酶和固体碱催化油脂酯交换反应将成为人们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2.
胞外微生物脂肪酶可用作油脂酯交换的催化剂。用定向脂肪酶获得的产品是化学酯交换方法所不能得到的。其中一些产品可用于抽脂工业。用把酶涂敷于无机载体材料的方法制备酯交换催化剂。批量酯交换时,添入少量的水激活催化剂,然后与溶解  相似文献   

3.
固体酸催化油脂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柴油是一种环境友好、可再生资源,目前最有效制备方法是化学催化酯交换法。该文综述固体酸催化剂种类及特点,重点讨论固体酸催化剂在油脂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花生油与甲醇在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存在下通过单次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反应条件和两次酯交换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为油脂质量的0.5%、醇油摩尔比为10∶1、反应温度为150℃、反应1.5h,单次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收率可达到93.6%;总催化剂用量为0.5%(占油脂质量)、醇油摩尔比为14∶1、反应温度为150℃、反应4.0h,两次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收率可达到97.9%.  相似文献   

5.
几种固体催化剂催化油脂与甲醇酯交换反应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阎杰 《粮油加工》2005,(8):47-49
酶以及固体材料作为酯交换的催化剂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选择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固体材料作为油脂与甲醇酯交换的催化剂,对它们的催化活性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所有这些催化剂中,CaO的催化活性较强,在植物油与甲醇摩尔数比1∶6,65~66℃,催化剂CaO用量为油脂质量的2%的条件下,反应300min,转化率为95.5%。  相似文献   

6.
1.概况 人们很早就了解了酯交换反应的原理。早在20年代,Normann就证实,油脂与脂肪酸在适宜的条件下,既使无催化剂作用,也会发生酸根置换。到了1930年出现了有关酯交换的专利。而酯交换在食用油脂领域的实用化始于50年代。首先是美国用来对猪油进行改质。后来随着原料利用范围的扩大与制品特性的要求,又开发出许多新用途。使用的油脂主要是液体植物油的部分氢化油、椰子油和棕榈油等固体脂含量较高的油脂及其调合油。  相似文献   

7.
油脂改性主要包括分提、氢化及酯交换3种方法.主要对这3种油脂改性技术的起源、分类、各自的优劣性以及目前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这3种改性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干法分提是物理改性过程,生产中无反式脂肪酸生成、无催化剂污染,因而其应用前景广阔;油脂氢化过程存在反式脂肪酸问题,今后应重点开发具有高活性、低反式脂肪酸、低消耗的催化剂体系;酶法酯交换具有高效、专一,反应条件温和,副产物少,污染少,将是今后油脂改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Lipozyme在桕脂改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Lipozyme酶促酯交换的研究,证实Lipozyme非常适于在油脂改性工程中作为酯交换催化剂促进反应。通过实验研究指出,借助Lipozyme的酶促酯交换桕脂是一种极好的类可可脂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9.
超声强化玉米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杰 《粮油加工》2006,(7):54-57
以氧化钙为固体催化剂,采用16.5kHz、25kHz、40kHz的超声强化玉米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结果表明,与常规方法相比,达到同样的转化率,超声强化可使反应时间由300min减少至180min,催化剂用量由油脂质量的2%降至0.5%,超声参数(频率、声强)对酯交换反应有重要影响。在本文的试验条件下,频率低、声强高对反应有利。当催化剂用量为油脂质量0.5%,甲醇与油脂摩尔数之比为6∶1,温度65~66℃时,采用25kHz,0.46W/cm2的超声作用180min,酯交换转化率达97.2%~98.2%,且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0.
酸催化油脂酯交换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物柴油是一种环境友好性可再生资源,可由动植物油脂酯交换反应制备,其制备方法主要有直接混合法、微乳法、热裂解法和酯交换法等;目前,酯交换法是最普遍使用一种方法。该文简要介绍生物柴油制备方法,综述酸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研究现状,均相酸催化剂虽反应产率高,但废催化剂会带来环境问题,故多相酸催化剂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另外,该文介绍酸催化反应机理,并展望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大豆油和甲醇为原料,在K2CO3与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作用下,合成生物柴油。考查相转移催化剂种类及用量、K2CO3用量、反应时间、醇油物质量比和反应温度对生物柴油产率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生物柴油最佳条件为:TBAB用量为大豆油质量0.6%、K2CO3用量为大豆油质量1.5%、醇油物质量比为6∶1、反应时间为20 min、反应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制备生物柴油产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无外加催化剂的情况下,厨房排油烟机回收盒中的废油脂在近临界水中的水解,考察了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和水油比对水解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水解条件:反应温度230℃,反应压力4.0 MPa,反应时间5.5h,水油比3∶1.在此条件下,废油脂水解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3.
硫酸铝催化玉米油环氧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环氧植物油是一种新型无毒增塑剂;玉米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制备环氧植物油良好原料。该实验以硫酸铝为催化剂进行环氧化反应合成环氧化玉米油,研究反应时间、甲酸用量、双氧水用量、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环氧化反应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玉米油30 g、甲酸用量11 ml、双氧水用量35 ml、硫酸铝用量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9 h;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环氧值达6.3%。  相似文献   

14.
酶法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脂肪酸甲酯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凯泰中性脂肪酶催化菜籽油与甲醇酯交换制备脂肪酸甲酯,相比而言,采用经乳化后菜籽油作反应原料具有更高转化率;为提高转化率,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和分析方法对菜籽油酯交换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47℃,反应时间34小时,醇油摩尔比为4.5∶1,脂肪酶用量420UI;在此工艺条件下,酯交换反应转化率达95.81%。采用GC–MS技术分析所得样品,结果表明,菜籽油脂肪酸甲酯主要组份为油酸甲酯。  相似文献   

15.
以大豆油为原料,KOH作催化剂,通过大豆油与乙醇的酯交换反应合成了大豆油脂肪酸乙酯。应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中的Box-behnken模型对影响大豆油脂肪酸乙酯转化率的四个主要因素(催化剂用量、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大豆油脂肪酸乙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KOH用量1.3%,醇油比8.3∶1,反应温度74.8℃,反应时间130min。在此条件下,酯转化率达98.93%。  相似文献   

16.
以大豆油为皂化反应原料,研究各因素对皂化反应影响,确定合成软皂适宜操作条件,对动力学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大豆油皂化反应总级数为二级,对大豆油和NaOH分别为一级,建立大豆油皂化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7.
优化酶催化甘油解法制备甘油二酯马油的工艺。以粗马油、甘油为原料,脂肪酶催化合成甘油二酯,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法,以甘油二酯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底物比(粗马油∶甘油)、反应温度、加酶量及反应时间等工艺进行优化,并用CS-9301薄层扫描仪,对甘油二酯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甘油解法制备甘油二酯马油的最佳条件为粗马油∶甘油(1∶0.5),加酶量为每克粗马油400U脂肪酶,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40℃,所得甘油二酯马油中甘油二酯的含量达44.18%。  相似文献   

18.
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用量、过氧化氢与油中双键摩尔比、反应温度、乙酸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的13%,乙酸加入量为油质量的20%,过氧化氢与油中双键摩尔比为1.7∶1,反应温度68℃,反应时间7.5h;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环氧化大豆油为淡黄色黏稠状透明液体,环氧值为6.49%.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煎炸油在煎炸过程中的氧化动力学规律,考察了5种常见煎炸油在西式快餐条件下的氧化稳定性,并对煎炸油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亚油酸及油酸)的氧化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煎炸过程中,棕榈油的茴香胺值、全氧化值的生成速率及碘值降低幅度最小,相比其他4种煎炸油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大豆油和菜籽油中亚麻酸的反应规律均同时符合0级和1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棕榈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及稻米油中亚油酸的反应规律均同时符合0级和1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大豆油中亚油酸符合1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及葵花籽油中油酸的反应规律均同时符合0级和1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模型相应的决定系数R2在0.886~0.987之间,均大于0.85,模型拟合程度均较好。表明所构建煎炸油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动力学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以大豆油和极度氢化棕榈油为原料进行酯交换反应,利用高温气相色谱法分析反应前后各种三酰甘油组成的变化,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反应的酯交换率,从而评判催化剂催化效果。采用此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对Lipozyme 435脂肪酶催化大豆油与极度氢化棕榈油酯交换的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到适合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 h、加酶量4%(占油脂总质量)、大豆油与氢化棕榈油质量比4∶3。在此条件下反应随机酯交换率为9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