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探讨采前6种果袋套袋处理对蜜橘果实采后褪绿行为和贮藏特性的影响,本实验以重庆北碚产早熟蜜橘果实为材料,采前1个月以6种不同类型的果袋对蜜橘果实进行套袋处理,采后对套袋蜜橘果实进行乙烯利褪绿处理。结果表明:6种果袋套袋处理均显著增加蜜橘果实的采收单果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幅为10%~30%;3~#、6~#和7~#果袋套袋处理能明显提高蜜橘果实采收时的果汁总酚质量浓度,使采收时果实更好地着色,缩短果实褪绿所需时间;但贮藏的第40天时,各果袋套袋处理果实L*、a*、b*值整体上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相比,6种果袋套袋处理均不同程度增加贮藏蜜橘果实的腐烂率,其中3~#和6~#果袋套袋处理果实贮藏期腐烂率最高;与采收时相比,贮藏40 d的过程中,7~#果袋套袋处理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型抗坏血酸水平和果汁总酚质量浓度变化不大。综合以上结果,采前7#果袋(单层黄袋)套袋处理在改善蜜橘果实褪绿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用乙烯利对重庆本地产早熟蜜橘果实进行褪绿处理,对褪绿处理后的果实进行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照处理,探讨不同LED光源、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对乙烯褪绿蜜橘果皮和果肉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LED光源、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处理均有效地提高了果实色泽指数、色差参数(a*、b*、a*/b*和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了果皮H*值、叶绿素a与b的含量。其中,蓝光LED光源处理组的果实褪绿速率快,色泽指数高,果实着色更佳。300lx蓝光LED光照处理10h在改善乙烯褪绿蜜橘果实着色方面具有潜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以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处理为阳性对照,探讨1.50%壳寡糖和0.50%壳聚糖浸泡处理在改善乙烯褪绿引起的柑橘果实果蒂病害及果实失水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其对果实基本贮藏品质和抗性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乙烯、50.00 mg/kg 2,4-D、1.50%壳寡糖和0.50%壳聚糖复合处理对蜜橘果实内部品质均无显著影响。但1.50%壳寡糖和0.50%壳聚糖能延缓乙烯褪绿引起的果实失重,且效果优于50.00 mg/kg 2,4-D处理。1.50%壳寡糖可以诱导乙烯褪绿蜜橘果皮PPO、POD、PAL、GLU活性以及总酚、类黄酮含量的显著增加,对果皮CHI活性有一定的诱导作用;0.50%壳聚糖对乙烯褪绿蜜橘果皮PPO、POD、PAL、CHI和GLU活性均表现出显著的诱导作用,对果皮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有一定的诱导作用;50.00 mg/kg 2,4-D处理仅表现出对果皮POD和PAL的显著诱导作用,对果皮PPO、GLU活性和总酚、类黄酮含量仅表现出一定的诱导作用。壳寡糖和壳聚糖在替代商业上柑橘褪绿技术中2,4-D的使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重庆当地早熟蜜橘存在果皮晚于果肉达到成熟标准的特点,为解决这个问题,柑橘产业中常用乙烯对蜜橘果实进行褪绿处理。但单独乙烯褪绿蜜橘果实着色浅,感官品质不佳,影响消费者接受度。基于此,前期研究探讨了光照对乙烯褪绿蜜橘果实着色的影响,发现以300 lx、450 nm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蓝光处理能有效改善乙烯褪绿蜜橘果实的色泽,并从类胡萝卜素代谢角度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鉴于蜜橘果实色泽的形成是由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共同决定的,本实验通过对叶绿素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和代谢物质含量变化分析探讨蓝光和乙烯协同处理对蜜橘果皮叶绿素代谢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蓝光和乙烯协同处理通过促进蜜橘果皮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CcRCCR、CcNYC1上调表达和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CcCAO、CcChIH、CcMPEC下调表达,促进果实中叶绿素a、叶绿素b、脱镁叶绿素a、脱镁叶绿酸甲酯a、脱镁叶绿酸甲酯b的降解,从而加速果实转色。研究结果可为系统阐述蓝光和乙烯协同调控蜜橘果实着色的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前套袋对茌梨果实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绿透袋和无纺布袋两种处理,研究采前套袋对采后茌梨果实质构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于花后60 d时进行套袋处理,测定贮藏过程中硬度、弹性、粘性、内聚性和咀嚼性等质构特性,并进行可溶性固形物(TSS)、乙烯释放速率、失重率、虎皮病发生率及腐烂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贮藏120 d时,未套袋果实、套绿透袋和套无纺布袋果实硬度分别下降了23.54%、42.46%、34.40%,失重率分别为20.23%、30.05%和23.30%,腐烂率分别为6.81%、61.36%和17.02%。与套绿透袋处理相比,套无纺布处理茌梨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硬度和弹性下降较缓,粘性和内聚性先升高随后保持平稳,而咀嚼性基本保持不变,但都明显高于套绿透袋果实;乙烯释放速度降低,而TSS含量明显高于套绿透袋果实,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则明显低于套绿透袋果实。套无纺布袋处理的果实其质构特性明显优于套绿透袋果实,但是综合贮藏品质次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外源脱落酸(ABA)和乙烯利处理对绿熟冬枣果实采后乙烯生成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20±2)℃贮藏18d,对照果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量表现为非跃变型果实的特点。100mg/L的ABA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的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含量;1000μL/L的乙烯利处理显著增加了呼吸强度,贮存5d后出现小呼吸高峰,10d时再次处理,呼吸高峰再次出现。ABA处理略微增加了乙烯生成量和ACO活性,而乙烯利处理作用显著;但乙烯利并没有显著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而是显著促进了冬枣的转红。本文对ABA和乙烯在冬枣采后成熟衰老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9):227-232
为探究采后乙烯脱绿处理对尤力克柠檬果皮颜色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质量浓度为5 mg/L的乙烯,在28℃条件下对柠檬脱绿5 d,分别分析了果皮与果肉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对比了脱绿处理柠檬与套袋处理柠檬的品质。结果表明,采后乙烯脱绿处理的果实硬度显著小于对照组与套袋组(P <0. 05),果皮中a*值、类胡萝卜素、氨基酸、总酚、黄酮、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P <0. 05),L*、b*值、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叶绿素含量下降了36. 37%,果肉中的总酸、Vc、TSS、蛋白质、氨基酸、总酚、丙二醛等无显著变化,黄酮含量上升了14. 28%。采后乙烯脱绿处理可以有效改善柠檬果皮颜色以及柠檬果实品质,为今后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柑橘果实乙烯褪绿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皮色泽及其均匀性是柑橘外观品质的两个主要指标。为了避免一些果皮果肉不能同步成熟的早熟或早采柑橘果实采收后存在的果皮着色差问题,目前,国内外在生产上普遍采用乙烯对上述柑橘果实进行褪绿处理。本文对柑橘果实乙烯褪绿技术的参数条件、褪绿机理、影响因素、对品质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柑橘果实乙烯褪绿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乙烯利(ethrel,ETH)与矮壮素(chlorocholine,CCC)分别浸泡处理采后狗头枣,测定处理后枣果硬度和5种营养元素(铁、锰、铜、锌、钙)和铝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乙烯加速了枣果衰老软化,矮壮素能显著减缓枣果软化速度,有效延长枣果保鲜期。其中,500 mg/L CCC处理后,枣果硬度保持最好,而且枣果铜、锌、钙含量在0~3 d期间显著升高。根据铝含量变化得出,用纯净水(reverse osmosis,RO)浸泡处理后枣果铝含量由19.59 μg/g DW降至2.59 μg/g DW,显著降低了枣果铝含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采前套袋对油?果实代谢产物、代谢途径以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套袋后油?果皮和果肉着黄色。基于UPLC-MS/MS技术鉴定到604个油?果实代谢物,采前套袋改变果实代谢特征和代谢途径,筛选出显著差异代谢物58个,上调物质22个,下调物质36个;其中,与滋味相关的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而与滋味相关的氨基酸部分差异显著。基于GC-IMS技术鉴定到油?果实含有醛类14种、酯类5种、醇类4种、酮类3种和其他1种共27个挥发性物质,多数酯类物质在未套袋果实中含量较高,多数醇类物质在套袋果实中含量较高。采前套袋与未套袋油?果实挥发性成分具有不同的指纹图谱。基于中药数据库和已鉴定代谢物查询到199个活性成分,根据筛选标准得到37个关键活性...  相似文献   

11.
刘豆豆  朱璇  王静  马冬艳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10):1272-1276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材,在杏的坐果期、膨大期、转色期及采收前48 h用分子量为5000浓度分别为0.01%、0.05%、0.25%的壳寡糖溶液喷施杏树,采收后的杏果实贮藏在温度为4℃、相对湿度90%~95%的冷库中,定期测定杏果实的品质指标,研究采前壳寡糖处理对杏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05%浓度壳寡糖处理效果最好,能有效地抑制杏果实贮藏期间的发病率,保持杏果实的硬度和叶绿素含量,降低杏果实的失重率,延缓抗坏血酸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  相似文献   

12.
黄仁华  陆云梅  夏仁学 《食品科学》2009,30(20):455-458
以红肉脐橙果实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采前处理对其贮藏期果肉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A处理增加了果实采收时抗氧化成分(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FRAP值),且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处理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果实贮藏以后,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含量持续下降,而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呈上升变化趋势,采前SA处理能显著增加果实贮藏期间上述抗氧化成分的含量,且以2.0mmol/L SA处理的效果最好;此外,体外抗氧化活性先增加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贮藏45d,贮藏结束时(105d),0.5、1.0、2.0mmol/L SA处理的果实体外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果实采前套袋对热带亚热带果树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果实采前套袋是提高果品的品质和商品价值的有效方式。本文综述了热带、亚热带果树果实采前套袋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果实采前套袋对果实品质、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成熟期和采后果实耐贮性的影响,同时指出了果实采前套袋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杨震峰  朱克花  陈伟  陆胜民 《食品科学》2010,31(18):401-404
为研究臭氧处理对梨果实褐变的影响,采用5.0、2.5mg/L 臭氧水和蒸馏水浸泡黄花梨整果和鲜切果,5min后晾干,分别贮于20℃和5℃条件下,对贮藏过程中果实和切片的褐变指数、总酚(TP)含量及与酶促褐变相关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处理的黄花梨整果与鲜切果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臭氧处理显著降低贮藏5d 后黄花梨整果果心和整个贮藏期鲜切片的褐变指数,维持梨整果与鲜切果较高的总酚含量,对二者PPO、POD 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增加梨整果较高的PAL 活性,抑制鲜切梨果PAL 活性。抑制黄花梨整果和鲜切果褐变以2.5mg/L 臭氧水处理为好。  相似文献   

15.
马佳宏  曾凯芳  邓丽莉 《食品与机械》2017,33(8):133-136,193
以果蜡A、果蜡B、果蜡C和果蜡D 4种商品化果蜡,对北碚产无核蜜橘进行涂膜处理,通过测定不同果蜡处理对无核蜜橘贮藏品质的影响,探讨无核蜜橘果实商品化处理适宜的果蜡。结果表明:果蜡C及果蜡A能够有效降低贮藏蜜橘失重率,但果实腐烂率较高;果蜡D对果实转黄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果蒂褐变严重、果实腐烂率较高。果蜡B能有效地抑制果实转黄,延缓果蒂褐变,使果实保持较好的色泽,提高消费者接受度,还能有效地抑制贮藏前期蜜橘腐烂,保持贮藏期间蜜橘果实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即果蜡B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采后蜜橘的感官品质及营养价值,是北碚产无核蜜橘果实适宜的商品化果蜡。  相似文献   

16.
探讨采前水杨酸处理对树莓果实贮藏效果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树莓果实于采前用1mmol/L 水杨酸喷施1 次、2 次和3 次后,采摘并贮藏于1℃条件下,分别隔10、23d 统计好果率,同时测定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研究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杨酸喷施2~3 次均能显著提高树莓采后贮藏期间的好果率,其中喷施2 次的效果最好。采前水杨酸处理可提高采摘时树莓果实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和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而显著降低过氧化氢含量,以喷施2 次效果最为明显。同时,水杨酸处理可提高树莓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过氧化氢、总黄酮含量和清除DPPH 自由基的能力,降低花青素和总酚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采前水杨酸处理主要通过诱导次生代谢物质产生和增强清除DPPH 自由基能力来显著提高树莓果实采后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氯采前处理对红富士苹果的保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前使用二氧化氯(ClO2)处理在红富士苹果冷藏条件下的防腐保鲜效果,探讨ClO2对红富士苹果的防腐保鲜效果机理。分别用质量浓度0、20、50、80mg/L ClO2溶液采前处理“红富士”苹果,定期测定果实采后生理指标,并在贮藏末期观察统计其腐烂指数。适宜质量浓度的ClO2采前处理对果实表面的菌落清除效果较好,可有效抑制冷藏期间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降低苹果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和腐烂指数,无明显抑制果实质量减少的作用,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的活性。通过不同质量浓度处理效果的比较,确定适宜的ClO2处理质量浓度为50mg/L,此处理条件对红富士苹果具有明显的防腐保鲜效果,可有效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18.
套袋对芒果果实采后品质和后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凯芳  姜微波 《食品科学》2007,28(12):507-511
在芒果(Mangifera indica L.cv.Zihua)的生长期内,分别用纸袋和无纺布袋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果实作为对照。果实采收后于20℃,85%~95%RH的环境下进行贮藏,并定期取样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生长期套袋的"紫花"芒果果实果面的锈斑发生率和锈斑指数都比对照果实低,套袋对芒果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硬度、呼吸强度几乎没有影响,但套袋处理更容易使果实着色。布袋的效果优于纸袋。  相似文献   

19.
钟秋平  夏文水 《食品科学》2009,30(2):240-244
以油梨果实为原料,以不同浓度的1- 甲基环丙烯 (1-MCP)、乙烯利和壳聚糖涂膜处理对油梨果实的完熟天数和腐烂程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贮藏在常温条件下 (25~35℃,平均相对湿度85%)的油梨果实其后熟时间的长短与1-MCP 的浓度相关,且随着1-MCP 浓度的提高,果实的后熟时间延长;壳聚糖涂膜处理可显著降低油梨果实的腐烂程度。壳聚糖涂膜的时间越早,防腐的效果越好;1-MCP 处理的浓度高于100nl/L 的情况下,壳聚糖的防腐作用更加明显;对于仅用乙烯利催熟的油梨果实没有必要进行壳聚糖涂膜处理。乙烯利处理3d 后也没有必要用1-MCP 和壳聚糖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明确采前用氯吡脲浸蘸幼果处理对‘中华50’猕猴桃果实品质及食用安全性的影响,确定氯吡脲处理最佳浓度。【方法】本研究在‘中华50’猕猴桃落花后20 d,以蒸馏水为对照,分别用3种浓度(5 mg/L、10 mg/L及20 mg/L)氯吡脲浸蘸幼果处理,在成熟期采摘后进行果实形态结构、贮藏性能及贮藏期相关品质指标及氯吡脲残留检测分析。【结果】试验范围内,采前用氯吡脲浸蘸幼果处理,能显著提高果实纵径、横径及单果重,且氯吡脲浓度越高作用越明显,明显增大果个的同时并未改变果实原有的基本形状,具体体现为果实果个增大和产量提高;果实硬度显著下降,且贮藏期间硬度下降速度加快,失重率有所增大,且氯吡脲浓度高(20 mg/L)时果实后熟变软后容易出现烂果,具体体现为后熟变软快、贮藏性能下降,货架期缩短;有效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及维生素C的含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增高,促进了有机营养状况的改善及果实品质的提升,但氯吡脲浓度较高(20 mg/L)时对可溶性固形物的提升基本没作用;成熟采摘时果实中氯吡脲残留量均已降至远低于我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值水平,风险隐患较低。【结论】综合考虑氯吡脲浸蘸幼果处理后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及品质指标等的变化,结合对采后贮藏性能及食用安全性等的影响,确定‘中华50’猕猴桃采前浸蘸幼果处理氯吡脲最佳浓度为10 mg/L。本研究可为‘中华50’猕猴桃生产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为氯吡脲科学使用及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