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丝绸》2015,(11)
通过分析江陵马山楚墓、代钦塔拉辽墓、福州南宋黄昇墓、盐池冯记圈明墓、金坛南宋周瑀墓、泰州明代刘湘夫妇合葬墓、孔府旧藏等地出土和传世的服装实物,发现古人在裁剪制作服装时始终贯彻着节约思想。文章将古代节约工艺分为三类:"零浪费"裁剪法、以折代剪法、剩料拼接利用,并分析了各种节约工艺的应用特点、使用部位、外观效果等。古代服装的节约工艺体现着古人厉行节俭的设计理念和无尽的聪明才智,是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的精彩亮点,为现代服装设计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黄岩南宋赵伯澐墓,共出土丝绸织物76件。墓主人赵伯澐是宋太祖赵匡胤第七世孙,出土丝绸织物均为墓主人生前穿戴之物。其涵盖的服饰形制多样、织物品种齐全、纹样题材丰富、工艺精巧独特。[1]这些纹样造型如何,包括哪些题材,是怎样排列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南宋丝绸织物纹样的认知,为南宋丝绸艺术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李淑鑫  李爱英 《西部皮革》2023,(24):117-119
在众多美学设计思想之中,中国先秦造物思想在其中以一个主流思潮的姿态,对中国造物活动、造物观念进行引导和教育。它以一种深奥玄妙的哲理和生动形象的技术指引着古代科学的发展,通过对先秦造物思想和精神理念的挖掘,探索如“天人合一”“器以载道”“文质彬彬”“非乐节用”等诸子百家思想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体现,继承和发扬先秦造物思想,通过中国传统服饰的案例研究,看中国传统服饰中蕴含的造物思想对服饰文化内涵的传承以及为现代服饰设计领域的创新提供一定得借鉴与参考。有利于对中国历史及理论进一步探索,还有助于研究在服装设计领域的造物设计思想,为本土服装设计提供了土生土长的智慧源泉。  相似文献   

4.
薛冬梅  赵丰  赵安如  王淑娟 《丝绸》2022,59(2):145-151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南宋赵伯澐墓出土一双丝质“编织鞋”,其制作技艺精巧独特,令人称奇。文章运用实物观察、比较分析、推理验证等研究方法,首先对实物进行观察分析,描述其各部分基本特征;然后将“编织鞋”与其他古代鞋履进行比较,宏观上推测其制作方法,进而转入微观视角,绘制鞋面组织结构图,推测鞋面成形工艺;最后以实践的方式进行验证。研究表明:赵伯澐墓“编织鞋”实际是采用了满地环编绣的装饰技法,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编织鞋”。通过研究不仅有利于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助于启发当代织绣设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魏莉  刘纬桢 《丝绸》2024,(4):137-148
“套鞋”是中国传统鞋履中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功能性样式,它们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共生共存。本文以收藏家钟漫天先生提供的典型“套鞋”标本为主要研究模本,同时结合史料,针对性地对中国传统套鞋结构形制及其功能进行研究,并在其基础上对传统套鞋的造物思想进行探讨;强调考物与文献相结合而重考物的方法,对实物标本一手资料进行系统的信息采集,通过文献考证和实物结构的比较研究,力求展现中国传统套鞋的文化力量和个性风韵,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特质提供一个生动的鞋履范式。  相似文献   

6.
以古代相关典籍和文献中的理论、观念和传统服饰工艺实践为研究基础,结合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服饰实物分析,从"备物致用"的实用、适用、巧用三个层次的造物理念,在造型与技艺中验证理念的可行性,以此发掘传统造物的思想源泉,找出造物艺术中存在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吴欣  崔荣荣  罗静 《纺织学报》2012,33(10):107-112
崇武服装在惠安东部沿海地区最具特色与代表性,其结构与缝制工艺蕴涵着当地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形式,以特色鲜明,代表性强的缀做衫为例对崇武服装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崇武缀做衫采用边裁边缝的传统作业方式,包括面料采购、裁剪、缝制、整烫等基本步骤,结合服装结构特征和缝制工艺特色,分析得出崇武缀做衫“备物致用”的造物观念及“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的审美特征,并从镶拼工艺和手工刺绣上体现其社会文化和精神寄托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尼雅河畔。气候干旱、常年受风沙掩埋的自然条件下,完好的保存了东汉时期突然消失的精绝古国遗迹。100平方米的范围内,一共发现并发掘了8座当时的贵族统治阶级墓葬。随葬品种类繁多、保存完好,为体现汉代工艺美术水平及丝绸之路的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大量实物证据,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其中,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随葬丝织物,从丝织工艺技术和设计纹样方面来看,奇禽瑞兽、占星学说等元素的运用,展现着两汉至魏晋时期,人们希望灵魂升天的神仙思想。本文从工艺技术与纹样装饰两个方面来探讨8号墓中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以下简称“五星”锦)。通过织锦的织造方法,分析汉代织锦工艺水平;通过研究“五星”锦的纹饰特点,以及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纹样中所蕴含的多重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界对宋代服饰文化的纵深研究仍有待展开。大量宋辽金时期的典章制度、笔记小说、绘画图像,以及经考古发掘出的古代服饰实物等资料为宋代服饰的形制文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以四座南宋墓葬出土的服装实物为依托,辅以文字史料及图像考据,从南宋女装"大袖"的称谓考辨及服饰等级、"大袖"的形制特征、形制语言的文化符号价值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揭示了南宋女装大袖作为汉民族宽衣文化的典型符号所具有的积极的政治教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蒋玉秋  王淑娟  杨汝林 《丝绸》2020,57(5):53-61
通过对出土文物进行实物复原的方式,再现服饰原物风貌,解密技术构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动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文章以一件中国丝绸博物馆馆藏嘉兴王店李家坟明墓出土女子圆领袍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一定的研究限制进行复原样本选择,并通过对出土文物信息整理、文物残片分析、服装形制推断、衣料纹样文化阐释等研究路径,展开了始自衣料织造、胸背补子复原等的复原研究,最终按相同结构与工艺完成了技术复原,再现了明代典型服饰圆领袍的实物风貌。  相似文献   

11.
崔荣荣  陈宏蕊  王志成 《丝绸》2020,57(1):81-86
针对中国传统民间蓝印花布中的灰缬蓝印工艺,采用田野调查和文献考据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大量传世实物资料,从工艺、艺术和文化内涵等角度,对灰缬蓝印的制作工序、工艺特征及其蕴含的造物思想进行了梳理和考析。文章指出传统灰缬蓝印中“断刀”的核心工艺及在防染材料及用法上的独特之处,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考析这些工艺特征的形成是受传统民间“致用为本”“因材施艺”和“器以载道”造物思想的影响。通过对灰缬蓝印工艺特征和造物思想的解读,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蓝印花布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也为现代服装设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吕轩  崔荣荣 《丝绸》2024,(3):11-19
传统民间改制型儿童斗篷是利用成人旧衣物改制而成的童装之一。文章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和笔者田野考察拍摄的改制型儿童斗篷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其改制背景、工艺痕迹、服装结构来推演旧衣物来源,并通过复原马面裙、女褂改制成儿童斗篷的过程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民间制作者通常首选布料面积大、绣花精致具有装饰性的传统民间服饰作为改制材料,其次是其他家纺产品;其设计特征表现为色彩选择以祈福为目的,图案重组以满足显露需求为重点,细节装饰以搭配主体为基准,改制遵循“以大化小”“翻旧为新”“美化传承”的原则。所蕴含的设计思想和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艰苦朴素品质、祈福观念、民间造物智慧。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以象生方式表现博为丰富。象生是对既定事物外在结构的摹仿和内在精神的承载,也是现代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竹"在中国文化中并非是一般纯生物意义上的植物,更多是"人化"的自然形态,并积淀着深厚造物的中华民族"以物寄情"的思想观念和象征寓意,构成了可折射出民族内在精神信仰和外化象生形态。本文以竹元素为例,从象生的造物思想出发,尝试从形的仿生、意的象生、物的生生三方面作为切入点,对其艺术特性进行剖析。探索现代陶瓷仿生设计与其承载的文化属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术著作《考工记》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造物思想为当代特装展位形式与内容设计提供的思路。方法引入《考工记》中“循天时、守地气,求材美、树工巧”的造物思想以及由此产生的设计思想与理念,并以2014年北京国际车展奥迪展厅设计为例,对传统造物的思想在当代展位设计中的体现进行分析。结论当代会展设计师应在展位设计过程中运用中国传统的造物思想,严格遵循“天时、地气”,充分发挥“材美、工巧”,努力实现“合此四者”,最终达到“为良”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丝绸》2018,(12)
低碳生活方式的提倡使得遵循零浪费设计的服装款式受到了国内外众多服装设计师的关注。基于零浪费设计的服装款式结构及其定位图案的拼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文章在阐述零浪费设计的概念、特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基于140 cm幅宽,采用"一片布"式设计法进行零浪费服装款式的设计。针对服装款式的定位图案拼接方法的问题,文章旨在运用Photoshop的批处理功能研究智能化的自动拼接方法。以大衣款式为实例,最终得到多种效果的适应服装款式的定位图案。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物的考古学观察,是研究古代服饰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成都十陵后蜀赵廷隐墓出土女乐俑为研究对象,应用考古类型学、三重证据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整理文物信息、比对同期及同地区图像、考辨相关文献等研究路径,对M1:70、M1:72号两件女乐俑的服装进行了名物考证、形制分析,为研究五代时期服装史提供了新的材料与观点。  相似文献   

17.
殷商时代丝纺织业有了较大发展,在丝纺织品上能织出许多精美纹样。如:在山东滕州前掌大地区出土的一座晚商大型的墓葬中出土的织物已有红、黑白三色彩绘图案,伴以菱格纹和带状的花纹;而在殷墟妇好墓则出土了有朱染丝绢织物。  相似文献   

18.
林鹏飞  牛犁 《丝绸》2023,(7):135-142
为研究明代马面裙,文章以常州王洛家族墓出土马面裙为研究基础,结合古籍文献资料,通过相互印证的方法,对马面裙的造型、质料装饰及艺术特征进行现象梳理及背景成因分析。研究表明:常州王洛家族墓出土女裙均为无腰马面裙,形制稳定,对称统一,具有传承性;细节丰富,在平稳中求变化,多为“三褶式”;质地有感,装饰多元,具有僭越性。从王洛家族墓出土女裙映射明代江南地区马面裙崇尚奢华、自由僭越的普遍性,质料装饰的时样性及丧葬服饰品的不实用性。研究成果可以对现代汉服的设计起到一定启示作用,同时也可为中国传统服饰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成都的墓出土的蜀锦——落花流水锦王斌 在成都近郊的明墓中,曾发掘出1件紫红色的锦衣,揭棺时衣服完好。由于四川雨水多、气候潮湿,特别是成都地区地下水位高、环境湿度大,丝织物极难保存,在考古发掘的墓葬中,几乎没有发现过1件完好的锦衣。因此,这件锦衣的出土,十分可贵。经过分析研究后确认,它是我国宋、明时期比较流行的一种蜀锦——“落花流水锦”。这块蜀锦是在蜀地织造的,蜀锦艺人在历史上创造了许多著名的锦样。“落花流水锦”,最早出于北宋,是蜀锦艺人根据唐代诗人的著名诗句:“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相似文献   

20.
从秦瓦汉砖到元代青花瓷,从西汉的乘云绣到晚清的四大名绣.从战国彩绘漆器到明代景泰蓝,无一不沉淀着中国古代造物设计思想的智慧与文化内涵。《周易》、《周礼》《礼记》和先秦时期的诸子著作开创了中国造物设计的认知和思考,并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指引着中国工艺美术设计的方向。在博大精深的传统设计思想中,《庄子》的内篇与外篇通过哲学之思揭示设计中事与物的关系,在工艺造物和设计认知等方面达到极高的水平。同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技进乎道”等美学思想也映射出中国民间传统服饰朴素自然、从容自由的审美特征,为现代本土设计提供了土生土长的智慧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