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电解气浮法回收靛蓝染料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小华  王新民  黄荣连 《印染》2000,26(3):39-40
对采用电解气浮法从染色废液中回收靛蓝染料的原理作了概述论述,并对电解气浮法中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讨论。该方法具有回收染料纯度高,无二次污染,设备简单,成本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自然—化学生物学》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了一种从基因改造的细菌中生产靛蓝染料的环保方法。牛仔面料的代表性蓝色通常来自于靛蓝。这种合成和应用靛蓝染料的生物方法避免了对有害化学物的需求。天然的靛蓝来自植物,人们几千年来一直从植物中提取靛蓝用作蓝色染料。然而,现代社会对这  相似文献   

3.
正媒体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了一种从基因改造的细菌中生产靛蓝染料的环保方法。牛仔面料的代表性蓝色通常来自于靛蓝。这种合成和应用靛蓝染料的生物方法避免了对有害化学物的需求。天然的靛蓝来自植物,人们几千年来一直从植物  相似文献   

4.
《纺织指导》2006,(10):50-51
牛仔布是服装面料的重要部分,而靛蓝染色的牛仔布更是全球流行、无人不晓。由于靛蓝染料在棉牛仔布上的流行外观,它可能是唯一被大众所认识的染料。本文将着重探讨提升靛蓝棉牛仔布附加值的新工艺和新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超细靛蓝染料的制备工艺及其对棉织物的轧染性能.通过讨论分散剂结构和用量、染料质量分数和分散时间对靛蓝染料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细靛蓝染料较佳的制备工艺为染料质量分数为5%,分散剂FPE质量分数则为染料的30%,超声功率800 W,超声波处理70 min.采用制备的超细靛蓝染料对棉织物轧染,其优化的轧染工艺为染液质量分数1%,轧余率70%,浸轧3次,保险粉质量分数3.4%.与常规靛蓝染料相比,超细靛蓝染料染色织物的耐水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植物靛蓝和合成靛蓝染料的性能差异,选择还原温度、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用量、还原时间及保险粉用量等因素,在多水平条件下进行靛蓝染料还原实验。结果表明:植物靛蓝和合成靛蓝染料在还原条件上有很大差异,合成靛蓝染料需要在高温、强碱、高浓度、强还原剂条件下还原,在还原温度≥80℃、烧碱质量浓度5~8 g/L、保险粉质量浓度≥20 g/L条件下染液的还原效果较优;植物靛蓝染料仅需要在低温、弱碱、较低质量浓度还原剂的条件下还原,即40℃、纯碱质量浓度11 g/L、保险粉质量浓度16 g/L。二者在还原条件上的差异是区分植物靛蓝与合成靛蓝染料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植物靛蓝染料染色工艺处方及曲线,对染色时间、温度、保险粉用量、烧碱用量和元明粉用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以K/S值为衡量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植物靛蓝染料染棉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即染色温度为30℃,染色时间30 min,保险粉用量为25 g/L,烧碱用量为5 g/L,元明粉用量为60 g/L,并比较了植物靛蓝染料和合成靛蓝染料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当两种染料染得织物K/S值相近时,植物靛蓝染料染棉织物耐干摩擦牢度与合成靛蓝染料的基本相同,其耐湿摩的擦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稍低于合成靛蓝染料的,但完全可满足大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日本冈山一家工业技术中心最近开发出一种用靛蓝染料染合成纤维的简易方法。靛蓝染料应用于棉织物上进行染色已非常广泛,但在染合成纤维时前处理工序非常关键,而且经常会造成所染织物变硬。 新技术对合成纤维表面的非结晶体部分进行染色,染料中含有能降低碱份的制剂,温度在100~ 120℃,不需要作预前处理,染色后织物不会变硬。 新技术的开发成功,不但可以扩大牛仔服装用料范围,而且还便于生产深色牛仔服。日本开发出新靛蓝染色技术@高鲁青  相似文献   

9.
《印染》2020,(1)
正美国新创公司Tinctorium正试图通过利用生物工程改造的细菌来应对牛仔布行业生产永续靛蓝染料的挑战。新工序解决许多合成靛蓝染料的关键问题:首先是用于生产合成靛蓝染料的化学品,以及必须减少靛蓝染料用于纺织品的严苛工序。Tinctorium的执行长兼联合创始人Michelle Zhu表示:"靛蓝染料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其是石油化学合成品,对于石油以及甲醛等许多其他有问题物质的高度依赖;二是用  相似文献   

10.
文中将天然靛蓝染料和栀子黄染料进行套染,以获得色泽饱满、稳定的军绿色。研究了天然靛蓝在棉织物上的提升力及染色性能,并探讨天然靛蓝染料和栀子黄染料套染染色顺序,测试了染色后织物的色光、K/S值及染色牢度。结果表明,天然靛蓝染色工艺中,染色织物的K/S值随着靛蓝染料浓度的增加明显提升,具有较好的提升力;通过天然靛蓝染料和栀子黄染料套染,染得了一系列绿色样品,获得了目标军绿色,其中栀子黄套染靛蓝染色工艺可以获得深浅、浓淡不一的绿色系染色效果,且染色牢度较佳,其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达到3.0~4.0级,耐日晒色牢度可达3.5级及以上。  相似文献   

11.
对酸性染料在卷染、轧染和溢流染等不同染色方法时染色残液回用及染料回收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残液回用及染料回收实施方案: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下,酸性染料卷染染色残液可以续缸回用;轧染、溢流和卷染末缸染色残液可以采用混凝沉淀法进行脱色回收.  相似文献   

12.
靛蓝染料是染整行业常用的染料之一。综述了靛蓝的来源、还原和染色技术、色牢度提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了提升靛蓝染色的生态性,靛蓝还原染色逐步从无机还原剂还原朝着更加生态环保的有机还原剂还原、生物还原和电化学还原方向发展;靛蓝染色织物色牢度提升方面的研究重点在耐摩擦色牢度、耐日晒色牢度和耐臭氧色牢度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吴远明  姚继明 《印染》2014,40(6):20-23,26
研究液体分散靛蓝染料的制备工艺及其染色性能,分析染料粒径、还原剂等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分散靛蓝染料的最佳研磨时间为4 h,其最佳染色工艺为:还原剂保险粉质量浓度140 g/L,氢氧化钠质量浓度65 g/L,还原时间60 min,还原温度50℃。与常规的粉状靛蓝染料相比,液体分散靛蓝染料的匀染性能优良,耐摩擦色牢度则相当。  相似文献   

14.
靛蓝染料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靛蓝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的染色技术的历史发展回顾和现状分析,使人们对靛蓝染料如何走向更环保更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更清晰的认识,对未来靛蓝染料染色技术达到零排放和无污染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植物靛蓝染料的开发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植物靛蓝染料的来源、制取及染色的原理及工艺,以及植物靛蓝染料的开发应用现状,并展望了该染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植物靛蓝是我国用于染蓝色的经典植物染料,植物靛蓝的应用对实现染料的可持续化发展和制备生态纺织品有积极意义。研究植物靛蓝在工业化条件下的清洁高效染色工艺已成为植物靛蓝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借鉴传统的植物靛蓝染色技法,引入现代生物技术,构建了以全细胞为生物催化剂的植物靛蓝生物还原染色方法,实现了在常温条件下有氧环境中的植物靛蓝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结果表明,植物靛蓝生物还原法染色织物的K/S值可达4.5,染色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为3级;减少了保险粉等还原剂的使用,相较于传统农家染色方法,染色时间短,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天然的靛蓝染料用于染色已有约5000年的历史,印度Sumerian时代的考古发现可以证明这一点。但在欧洲,菘蓝植物的靛蓝染料的应用始于铁器时代。在自然界,靛蓝染料存在于两类植物中:一类是以糖甙形式存在的野生  相似文献   

18.
新技术     
据英国《工业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已经利用转基因细菌成功生产出靛蓝染料,此成果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环保型技术,替代化学法靛蓝生产。从事此研究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公司是利用大肠杆菌进行试验的。研究人员对大肠杆菌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它产生大量的色氨酸,并将色氨酸转换成吲哚酚,而吲哚酚暴露在空气中就能变成靛蓝染料。研究过程还用这种靛蓝染料对牛仔布进行了染色,效果与化学染料并无不同。此前,用细菌生产靛蓝染料的研究也曾进行,但试验中细菌会产生一些微量杂质,使靛蓝中混入一种不受欢迎的红色。现在的试验…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代替水作为棉纤维靛蓝染料染色介质,研究了高浓度靛蓝染料的还原工艺及棉纤维在靛蓝染料/D5体系中的染色新工艺。结果表明,制备高浓度靛蓝染料隐色体的优化工艺为:靛蓝30 g/L,烧碱50 g/L,保险粉140 g/L,60℃还原20 min。靛蓝染料隐色体/D5体系染色的优化工艺为:棉纤维带液率120%,m(棉,以干重计)∶m(隐色体溶液)=1∶2,m(棉,以干重计)∶m(D5)=1∶30,60℃染色50 min。与水作为染色介质相比较,棉纤维靛蓝染料/D5体系染色的表观得色深度可提高3倍,上染率可提高30%~40%,能够达到一次染深色的效果,简化了染色工艺,缩短了染色时间,节约成本,并显著减少染色废水。  相似文献   

20.
牛仔布染整加工中靛蓝染料及助剂的测试分析唐增荣张珏敏(上海市印染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11)1前言牛仔布生产起源于美国,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我国称作靛蓝劳动布或靛蓝坚固呢。八十年代中期受到国际流行的影响,以靛蓝染色为标志的牛仔布生产线,在全国各地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