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油菜产业链脉络的研究视角,以菜籽油加工产业原料供给、菜籽油加工、菜籽油销售等环节为分析的切入点,阐述菜籽油加工产业"差异化"概念,探讨发展菜籽油加工产业"差异化"在油菜产业方面所面临的障碍,认为菜籽油加工产业"差异化"发展有益于国内油菜产业发展。最后,从菜籽油国家标准、菜籽油加工工艺、油菜籽目标价格补贴、产业科技创新、油菜种植科学规划等方面,提出菜籽油加工产业"差异化"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加拿大油菜籽与菜籽油的生产、贸易情况,重点分析了科技、贸易对加拿大油菜籽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国油菜籽和菜籽油的生产、进出口及供需情况,以期为我国菜籽油产业发展提供参考。近年,我国油菜籽收获面积相对稳定、产量小幅增长,但在全球占比呈下降趋势;我国油菜籽压榨出油率低于其他菜籽油主要生产国,油菜籽压榨量和菜籽油产量在全球占比也呈下降趋势。2008年及以后,我国每年油菜籽进口量均在100万t以上,出口量均不到0.5万t。2018—2020年我国菜籽油进口量均在100万t以上,出口量3年累计不足3万t。我国油菜籽、菜籽油进口的最主要来源国是加拿大,2016—2020年间我国进口的油菜籽和菜籽油来自加拿大的分别占90%和70%。将我国油菜籽净进口折油与菜籽油净进口量合计考虑,2020/2021年度该数值达359万t。我国对油菜籽及菜籽油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国内油菜籽和菜籽油产量难以满足国内需求,需要大量进口。相对紧张的耕地资源对油菜生产的限制与乡村小榨坊菜籽油特殊市场的存在也是我国油菜产业的重要特点。对外,我国应对具有油菜生产潜力的国家进行长远投资,以丰富油菜籽和菜籽油的进口来源;对内,应重视国内乡村地区对小榨坊菜籽油的需求,并对其工艺和产品质量进行改进和提升。  相似文献   

4.
亦茗 《饮食科学》2005,(3):17-17
1.菜籽油:西北、华中地区居民普遍喜爱食用菜籽油,菜籽油有利于胆功能,人体对菜籽油的消化吸收率也比较高。但是,菜籽油中亚油酸含量偏低,所以营养价值有限。另外,菜籽油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高芥酸的菜籽油含有大量芥酸等物质,这些物质摄入过量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可能造成不  相似文献   

5.
我省是油菜籽主产区,油菜生产在我省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菜籽油是我省人民主要食用植物油、油菜产业关系我省国计民生,是一种优势产业.要进一步发展油菜籽产业优势,需搞好产业化经营,选育"双低"良种实现优质高产和创新壳仁分离冷榨油制油"加工工艺,提高主副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6.
选取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次数为因素,以未添加抗氧化剂的菜籽油作为对照,测定样品的过氧化值、酸价,并对其进行感官评价,研究TBHQ对菜籽油热加工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在140、160、180、200、220℃下对菜籽油加热0. 5 h时,添加TBHQ可显著降低其过氧化值(P=0. 011 8),但对酸价没有显著影响;在180℃下对菜籽油分别加热0. 5、1、1. 5、2、2. 5 h时,添加TBHQ可极显著降低其过氧化值(P=0. 003 6),但对酸价没有显著影响; 200℃下对菜籽油反复加热2~3次,每次加热0. 5 h,未添加TBHQ菜籽油过氧化值已经超过国标一级菜籽油限值,而添加TBHQ菜籽油过氧化值合格。在试验条件下,添加TBHQ对菜籽油感官品质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菜籽多酚与BHA在菜籽油中的协同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氧化值(POV)与酸价(AV)为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菜籽多酚在菜籽油中的抗氧化效果,及其与BHA在菜籽油中的抗氧化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菜籽多酚在菜籽油中具有抗氧化作用,抗氧化能力强于BHA.菜籽多酚有利于菜籽油保持低酸价.菜籽多酚在菜籽油中抗氧化与维持低酸价的最佳添加量为0.02%.菜籽多酚与BHA在菜籽油中具有抗氧化协同增效作用,菜籽多酚与BHA按0.008%:0.012%使用时,菜籽油的POV与AV值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精炼对菜籽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籽油精炼过程是一个发生物理与化学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菜籽油损失了一些天然的微量物质,也引入或产生了多种其他微量物质,而这些微量物质的变化对菜籽油的品质具有决定性影响.对国内6厂家生产的菜籽油进行取样,选取酸值、过氧化值、磷含量、色泽、生育酚含量、植物甾醇含量、反式酸含量这几类对菜籽油品质影响较大的微量物质,对其进行分析测定,以期得到菜籽油精炼各工序中这些微量物质的变化规律,为菜籽油的适度精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菜籽油的色泽红值和叶绿素含量为考察指标,比较了凹凸棒土、活性白土、活性炭和双氧水4种脱色剂对菜籽油在中低温(40~80℃)下的脱色效果,同时考察了凹凸棒土与活性炭、活性白土与活性炭组成的复合吸附脱色剂对菜籽油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在较低添加量条件下可以获得与凹凸棒土和活性白土较高添加量相当的脱色效果;活性白土-活性炭复合脱色效果优于凹凸棒土-活性炭,在添加量为2%时,80℃下可使菜籽油的叶绿素含量降低32. 5%、70℃下使菜籽油色泽红值降低30. 6%;双氧水对于去除菜籽油叶绿素和降低色泽红值效果明显,70℃下,0. 4%双氧水(10%)使菜籽油叶绿素含量降低9. 0%、0. 6%双氧水(10%)使菜籽油色泽红值降低25. 0%。活性白土-活性炭脱色和双氧水脱色后的菜籽油品质指标均达到国标四级菜籽油水平;就单位质量浓度脱色剂的脱色效果来说,双氧水的脱色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无论在南方还是在北方,菜籽油越来越多了.有人耽心多吃菜籽油会给身体带来副作用,其实这种耽心是不必要的.常吃菜籽油非但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相反还会带来许多好处.菜籽油是用油菜籽榨制成的,它的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油料生产发展形势很好.特别是油菜籽产量已超过百亿大关,在各种油料中,油菜籽已占第一位.这几年来,随着油菜籽的迅速发展,油脂库存越来越大,普遍出现菜籽油销售不了,调不出去的状况.影响菜籽油销售的原因,除了价格原因外,就是菜籽油的质量差,主要反映在色深混浊、烟点低、焦糊味重等方面.因此,如何提高菜籽油的质量,就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尤其是我国有些主产油菜籽的地区,大多数仍采用95型榨油机榨油,用直接火平底炒锅炒籽.由于火候大小和炒籽温度不易控制,使油料发生焦糊现象;有的油厂为了片面追求出油率,而忽视油品的质量,以致造成有些地区菜籽油色泽深、焦糊味重,这就给菜油的精炼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我国现有的制油  相似文献   

12.
以不添加抗氧化剂的一级菜籽油为原料,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为监测指标,在模拟家庭食用期储藏条件下,探讨了充氮储藏的菜籽油(2. 5 L/桶)在3个月食用期内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充氮储藏的菜籽油在3个月的食用期内酸价(KOH)未超过一级菜籽油的限量值0. 2 mg/g;充氮储藏的菜籽油比空白对照组的过氧化值达到5. 0 mmol/kg的时间延长了20 d;充氮储藏的菜籽油p-茴香胺值的变化较为平缓,在前30 d内变化不大。充氮储藏提高了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该储藏方法可以成为菜籽油的一种新型绿色的储藏技术。  相似文献   

13.
Canolol是油菜籽和菜籽油中的主要多酚之一,由油菜籽中天然存在的芥子酸在高温高压下脱酸转化而成.Canolol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及抗诱变、抗癌等生理活性,因此具有重要的医药和营养价值.本文阐述了Canolol的发现、结构鉴定与定量检测、影响其形成的关键因素、在菜籽油精炼过程中的变化及Canolol的主要生理活性等,为油菜籽高值化加工技术发展和高品质、高附加值菜籽油产品以及高效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油菜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全国粮油标准委员会油脂工作专家小组组长何东平称,“菜籽油”国家标准修订方案或于今年12月完成,明年7月1日正式执行。  相似文献   

15.
菜籽油是世界第三大油料,有着高含油率、高转化率等特点。在四个品种的菜籽油中,三级菜籽油是目前市场上销售最好的一种。因此,如何提高三级菜籽油的产量、减少生产成本、提升生产质量安全关键技术,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具体的生产实践,研究分析三级菜籽油在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三级菜籽油质量安全管理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受进口菜籽油价格冲击,国产油菜种植与加工均出现明显减种和减产,而菜籽油进口总量逐年递增,形成目前国内油企以进口油菜籽或进口菜籽油加工为主,以国产菜籽油制炼为辅的局面。通过分析当前菜籽油产品种类与组成、菜籽油消费习惯以及小榨菜籽油加工现状,建议以提升国产小榨菜籽油加工工艺为突破口,为国产油菜种植及相关加工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柑橘皮(CP)为原料,经无水乙醇、氢氧化钠皂化处理,制得改性柑橘皮(MCP)吸附剂。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MCP添加量、脱酸温度、脱酸时间、MCP粒径对四级成品菜籽油的吸附脱酸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MCP对四级成品菜籽油的最优吸附脱酸工艺条件。结果表明:MCP对四级成品菜籽油的最优吸附脱酸工艺条件为MCP添加量4%(以菜籽油质量计)、脱酸温度50℃、脱酸时间10 min、MCP粒径100目。在最优脱酸条件下,菜籽油酸价(Na OH)由2. 20 mg/g降到0. 68 mg/g,FFA吸附率达69. 09%,脱酸菜籽油酸价达到国家三级成品菜籽油酸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菜籽油连续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菜籽油为原料进行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提出了管道式连续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和工艺,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甲醇用量为菜籽油质量的20%,催化剂(氢氧化钾)用量为菜籽油质量的0.8%,反应温度60℃,物料流速0.17 mL/min的条件下,菜籽油转化率达92.92%.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反应连续、产物分离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应用催熟与微波技术对油菜籽进行预处理,测定不同条件下低温压榨菜籽油的质量指标,旨在从生产和加工角度探讨两者对菜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催熟使菜籽油酸价和过氧化值降低,对脂肪酸含量有影响,V_E和植物甾醇含量降低,总酚含量略有增加;微波使菜籽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升高,而对其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P0. 05);微波提高了未催熟和催熟油菜籽低温压榨菜籽油中V_E、植物甾醇、总酚、canolol的含量;催熟油菜籽所得菜籽油的各项抗氧化指标均高于未催熟油菜籽,且两者经微波预处理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值)、氧化诱导期(IP)显著升高,分别为未微波处理的14. 6~15. 2倍、13. 0~16. 3倍、1. 3~1. 8倍,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和氧化稳定性。由此可见,合理催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菜籽油品质,而微波预处理在改善油脂品质方面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杨雯懿 《中国油脂》2020,45(6):120-125
研究菜籽油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菜籽油产地之间的关系。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法测定了15种菜籽油中Be、Ti、Cr、Mn、Fe、Co、Ni、Cu、Zn、As、Se、Sr、Cd、Ba、Hg、Pb 1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将测定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利用SPSS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微量元素的分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菜籽油经煤油稀释后直接进样分析,在MS/MS模式下,分别选择O_2和NH_3/He为反应气,利用CRC技术消除了质谱干扰; Fe、Mn、Cu、Zn、Sr、Ba在0~500μg/kg范围内相关系数大于等于0. 999 8,其余10种分析元素在0~50. 0μg/kg范围内相关系数大于等于0. 999 6,16种元素的检出限为1. 05~20. 30 ng/kg;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累积方差的84. 487%来自前6个主成分,菜籽油的特征元素为Mn、Fe、Cu、Sr,聚类分析将15种菜籽油聚为3类,实现了不同产地菜籽油的初步判别。通过微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可对菜籽油进行有效的产地溯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