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制备能特异性识别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RCT)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将该印迹聚合物与微流控化学发光法结合起来,以制备高选择性的化学发光传感器。方法利用沉淀聚合法制备莱克多巴胺印迹聚合物,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法、吸附实验对其进行表征;以该印记聚合物为识别元件,以微流控芯片为流通反应池,并以化学发光仪作为检测器,通过流动注射分析法来检测猪肝和牛肉中的莱克多巴胺。结果在最佳条件下,测得莱克多巴胺线性范围6~960 ng/mL,线性回归方程为?I=4.8777C-9.7851,r=0.9907,检出限为0.83 ng/mL,对10 ng/mL莱克多巴胺平行测定11次,其RSD(相对标准偏差)为7.1%。应用该方法成功分析了猪肝和牛肉中RCT含量,回收率可达90.3%~99.8%。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样品前处理简单,能很好地用于食品中莱克多巴胺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能特异性识别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 RCT)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IPs), 将该印迹聚合物与微流控化学发光法结合起来, 以制备高选择性的化学发光传感器。方法 利用沉淀聚合法制备莱克多巴胺印迹聚合物, 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法、吸附实验对其进行表征; 以该印记聚合物为识别元件, 以微流控芯片为流通反应池, 并以化学发光仪作为检测器, 通过流动注射分析法来检测猪肝和牛肉中的莱克多巴胺。结果 在最佳条件下, 测得莱克多巴胺线性范围6?960 ng/mL, 线性回归方程为?I=4.8777C-9.7851, r=0.9907, 检出限为0.83 ng/mL, 对10 ng/mL莱克多巴胺平行测定11次, 其RSD(相对标准偏差)为7.1%。应用该方法成功分析了猪肝和牛肉中RCT含量, 回收率可达90.3%~99.8%。结论 本方法快速、准确、样品前处理简单, 能很好地用于食品中莱克多巴胺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莱克多巴胺是一种是苯乙醇胺类β2-兴奋剂,有营养再分配的作用,常作为"瘦肉精"克伦特罗的替代品非法应用在畜牧养殖业中。因此,加强食品中莱克多巴胺残留的监测极为重要。本文综述了莱克多巴胺残留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为食品中莱克多巴胺残留的监测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4.
恩诺沙星属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常被应用在畜禽、水产养殖疾病的防治中,但是长期食用残留有该药物的食品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分子印迹技术以其操作简单、性能优越等特征广泛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分子印迹技术在样品前处理、高效液相色谱及传感器等方面对恩诺沙星检测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莱克多巴胺作为激素类添加剂,对动物机体产生副作用,同时影响消费者的健康.近年我国进出境口岸屡次在进口动物性食品中检出莱克多巴胺.本文对近几年来动物性食品中莱克多巴胺的检测方法新进展和新兴技术做了大量调查和整理,旨在为出入境口岸动物性食品中莱克多巴胺的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为进出口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动物性产品中莱克多巴胺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国家都明令禁止在饲料中使用莱克多巴胺。有效的检测方法是监测莱克多巴胺滥用的关键。现对近年来国内外用于莱克多巴胺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进行综述,旨在为动物性产品安全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莱克多巴胺假阳性结果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应用经验证可靠的ELISA方法对进口猪肉产品进行莱克多巴胺兽药残留初筛检测,对阳性可疑样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进行确证检测,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样品在腐败变质后产生含有可以产生非特异性显色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细菌,从而造成假阳性,干扰检测结果。结论莱克多巴胺检测中造成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假阳性结果的主要原因包括莱克多巴胺的代谢速度快,ELISA检测所用抗体与莱克多巴胺的交叉反应性高,以及样品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改性壳聚糖包埋固定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和莱克多巴胺抗体,构建免疫传感器用于莱克多巴胺的检测。以K3[Fe(CN)6]为探针,利用循环伏安法表征传感器构建过程和差分脉冲伏安法探究莱克多巴胺抗体/抗原间免疫反应对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免疫响应电流与溶液中莱克多巴胺质量浓度的立方根在0.05~4.05 n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Ip=-4.524 4CRAC1/3+14.259(R2= 0.990 4 ),最低检测限为0.08 ng/mL(RSN=3);所构建的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该法对猪肉、羊肉等样品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与国标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致,检测快捷方便,可用于食品中莱克多巴胺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菜克多巴胺人工抗原的光谱表征及免疫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酸菜克多巴胺(Ractopamine hydrochloride,RCT)是一种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即使极低剂量残留对人类健康也有危害.为了建立简单、快速并适应现场检测的免疫分析方法,必须先合成它的人工抗原并进行鉴定.通过对莱克多巴胺进行结构修饰,用碳二亚胺将结构修饰了的莱克多巴胺与牛血清蛋白相偶联,经透析得到纯的莱克多巴胺人工抗原并冷冻干燥备用.结果表明,紫外光谱图中合成的人工抗原的特征吸收峰介于蛋白质和莱克多巴胺的特征吸收峰之间;人工抗原红外光谱图中呈现莱克多巴胺和牛血清蛋白的红外特征吸收峰;通过竞争ELISA实验表明用合成的人工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血清中产生了莱克多巴胺的抗体,三种方法综合鉴定结果表明,莱克多巴胺人工抗原合成成功,该人工抗原可以进一步用于制备抗莱克多巴胺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0.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印迹技术是指制备可选择性识别目标分子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技术。该技术具有识别特异性、高效选择性、可重复利用性等优点,可以有效去除基质干扰,适用于基质复杂样品中痕量水平物质的检测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选择性吸附材料,通过其识别功能可有效将目标成分从样品中分离出来,在目标分子的分离富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分子印迹技术的选择性和实用性等优点,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农药残留检测分析中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在介绍分子印迹技术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该方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重要应用,并展望了分子印迹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发展前景,为农药残留检测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是一种能选择性地与被分析物结合的仿生学技术。本文阐述了MIT在食品固相萃取、色谱分离、膜分离等中的应用,同时对其在传感器检测食品危害物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归纳,重点讨论MIT与分离检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分离检测,以期为MIT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子印迹技术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实用性、良好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综述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在食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添加剂和生物性污染等方面检测应用的研究进展,比较分子印迹技术与传统固相萃取法所具有的优势,同时还分析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印迹技术(MIT)具有优越的识别性和选择性,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潜力。介绍了MIT的产生与发展及基本原理,并对MIT在固相萃取、传感器、色谱分析、膜分离等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合概括,同时分析了MIT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莱克多巴胺(RAC)经化学修饰引入功能基团羧基,合成半抗原RAC- 戊二酸酐半醛化合物(RAC-SA),用混合酸酐法(MA)将RAC-SA 偶联于牛血清白蛋白(BSA),合成人工抗原BSA-RAC,用红外(IR)、紫外(UV)和凝胶电泳(SDS-PAGE)对其进行鉴定;用BSA-RAC免疫Balb/C 小鼠,细胞融合技术建立抗RAC的单克隆抗体(RAC mAb)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RAC mAb,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结果表明,BSA-RAC 偶联成功,偶联率为24.5:1;筛选出3F10、3H12、4D8 共3 株杂交瘤细胞,其中最好的4D8 株间接ELISA 效价细胞培养上清为1:1.28 × 103,腹水为1:6.4 × 105,同种型为IgG1/κ,亲和常数(Ka)为1.65 × 1010L/mol,对RAC 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7ng/ml,与多巴酚丁胺的交叉反应率(CR)为22.3%,与其他化合物无CR。  相似文献   

15.
对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免疫层析技术、免疫磁珠分离技术、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以及免疫传感器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指出食品中待检靶抗原的筛选与纯化、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合理应用,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这2个相矛盾的方面的统筹提高等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保健食品中姜黄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用乙醇替代甲醇对固体颗粒样品和液体样品进行超声提取,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以ZORBAX SB-C18(4.6mm伊250mm,5滋m)为分析柱,乙腈∶4%乙酸=48∶5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430nm,姜黄素在0.264~105.6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0.03mg/L,相对标准偏差(n=7)3.73%,回收率90.3%~98.2%。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易行,是保健食品中姜黄素准确而快捷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分子印迹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对环境和公众的健康构成的潜在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分子印迹技术(MIT)具有优越的识别性和选择性,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潜力。本文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分子印迹的原理及其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4—2011年甘肃省突发并网络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为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甘肃省网络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1年甘肃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73起,中毒2 311例、死亡53例,病死率为2.3%。事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10月,其中9月中毒人数最多。致病因素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30起、植物性和动物性13起、化学性为25起;致死人数较多的因素依次为农药/鼠药(30例)、毒蘑菇(7例)、肉毒毒素(4例)、亚硝酸盐(4例)和其它(8例)。结论: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所导致食物中毒仍是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而农药/鼠药中毒和蘑菇中毒是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中的主要死亡原因。农村是食物中毒的防范重点。  相似文献   

19.
海参是海洋中重要的食物和药物资源,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海参共附生微生物非常丰富。为了从海参共附生微生物获得具有强生物活性的物质,对山东芝罘岛海域的仿刺参来源的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种属鉴定,并利用固体基进行培养,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通过薄层层析、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纯化,综合核磁波谱、质谱对其进行结构鉴定。从该菌中获得dihydrogeodin(1)、TerritremsA(2),TerritremsB(3)、2,4-二羟基苯乙酮(4)、questin(5)和emodin(6)六种物质。利用人口腔上皮癌细胞株(KB)和多药耐药性的细胞株(KBv200)对1,5和6进行了细胞毒活性测试。本研究首次对化合物1进行了完整的谱图解析,并首次发现海洋环境来源的微生物可以代谢化合物dihydrogeodin(1),以及具有强抑制乙酰胆碱酶活性Territremsf3),而这些物质是海参本体不能够产生的,为开发具有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相关的功能食品提供了新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