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浓H2SO4为催化剂,樟树籽油与甲醇预酯化生成酯化油;再以NaOH为催化剂,酯化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酯交换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当甲醇与酯化油摩尔比为4.0∶1、催化剂与酯化油摩尔比为0.050∶1、反应时间为80 min、反应温度为55℃时,酯交换率最高,达94.38%。经气相色谱分析,樟树籽油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甲酯组成为:癸酸甲酯53.67%,月桂酸甲酯42.92%,肉豆蔻酸甲酯0.44%,棕榈酸甲酯0.37%,油酸甲酯2.11%,亚油酸甲酯0.26%。  相似文献   

2.
以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研究无溶剂体系下樟树籽油和甘油合成中链脂肪酸甘油二酯的工艺.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甘油酶解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条件为底物摩尔比(甘油:樟树籽油)=1∶2.3,加酶量11.7wt%,反应温度72℃,反应时间15h.在此条件下得到产物油中甘油二酯含量为51.60%.气相色谱法测定合成产物的脂肪酸组成,产物油中癸酸(C10∶0)及月桂酸(C12∶0)含量分别为54.68%和39.79%,与樟树籽油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合成产物中DAG的中链脂肪酸含量虽有一定降低,但总量仍能达到75%左右.  相似文献   

3.
采用薄膜分散法结合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樟树籽油纳米脂质体,以包封率及粒径为主要指标,考察各因素对樟树籽油脂质体制备的影响,建立以癸酸、月桂酸为指标的包封率测定方法,薄膜分散-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樟树籽油脂质体最佳工艺为大豆卵磷脂质量浓度3g/100mL、大豆卵磷脂与樟树籽油质量比3:1、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6.7:1、磷酸缓冲溶液pH7.0、吐温80加入量占卵磷脂质量的24.2%、微射流120MPa处理两次,此条件下包封率可达(91.8±3.7)%,平均粒径达(107.1±8.6)nm。  相似文献   

4.
龙娟 《中国油脂》2020,45(10):121-126
对核磁共振法监控山茶油甘油解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查找核磁共振谱图中山茶油甘油一酯(MAG)、甘油二酯(DAG)及甘油三酯(TAG)的特征指标,建立了其特征指标与含量的定量关系,从而实现了山茶油甘油解反应程度的有效监控。对1H NMR谱分析得到甘油一酯的特征峰化学位移(δ)为3.92,1,2-甘油二酯的特征峰化学位移(δ)为5.09,1,3-甘油二酯的特征峰化学位移(δ)为4.09,甘油三酯的特征峰化学位移(δ)为5.27,其相对峰面积分别为88.69、42.11、27.26、和36.74,进而推导出未知样甘油酯含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发现核磁共振法和柱层析法监控山茶油甘油解反应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核磁共振法所得到的结果可靠,可以用于山茶油甘油解反应过程的监控。  相似文献   

5.
共轭亚麻酸甲酯化方法的比较和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气相色谱分析油脂和生物样品的脂肪酸时样品需要进行甲酯化,本研究以富含共轭亚麻酸(CLNA)的栝楼籽油为材料,针对共轭亚麻酸三酰甘油和共轭亚麻酸自由脂肪酸两种脂质形式进行了甲酯化方法的优化和比较。结果表明直接以栝楼籽油(三酰甘油形式)采用酸性催化的方法进行甲酯化,在高温和长时间的反应条件下,石榴酸(栝楼籽油含有的主要CLNA)严重异构为其他形式的CLNA,而碱性催化的方法进行甲酯化,55℃反应20 min既能使甲酯化完全,且石榴酸等CLNA保持稳定,适宜作为自由脂肪酸含量低的脂质的甲酯化方法。而对自由脂肪酸含量高的脂质可以采用先以0.3 mol/L氢氧化钾90%乙醇溶液37℃皂化裂解2 h,再采用1 mol/L硫酸甲醇溶液50℃反应10 min进行甲酯化。  相似文献   

6.
海狗油中脂肪酸的组成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两种不同的衍生化方法对海狗油中脂肪酸成分分析的影响.分别用杂环化法和甲酯化法衍生化海狗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海狗油其中含有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用杂环化法衍生化海狗油,再经GC/MS分析可分离鉴定出30个峰,30种成分,并能对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位置进行准确地定位;用甲酯化法衍生化海狗油,再经GC/MS分析只能分离出25个峰,15种成分得到鉴定(有的峰为同一种成分),有两个峰未确定,且双键数目相同而位置不同的脂肪酸的色谱峰分离不够理想.总体而言,杂环化衍生化法优于甲酯化衍生化法.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仁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超临界CO2对樟树籽仁油进行了萃取试验,主要考察了原料粒径、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的影响,并对萃取出的油的组成及物性参数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料粒径80~100目、萃取时间3.0h、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55℃和CO2流量为4L/h的条件下,樟树籽仁油的萃取率达57.2%,并且油的色泽淡,酸值低,质量好.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樟树籽仁油的脂肪酸组成主要是癸酸和月桂酸.  相似文献   

8.
酸性离子液体催化樟树籽油和甘油合成单甘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樟树籽油富含癸酸和月桂酸,含量分别为54.09%和39.62%,是制备单癸酸甘油酯和单月桂酸甘油酯的理想原料。采用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1-甲基-3-(3-磺酸基丙基)咪唑对甲苯磺酸盐催化樟树籽油酯交换反应制备樟树籽油单甘酯,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确定最优反应条件为:醇油摩尔比值4.9,催化剂用量5.6%,反应温度152℃,反应时间5.4 h。在此条件下单甘酯的理论含量可达70.1%,验证试验中单甘酯含量为71.5%,验证值与理论值拟合较好。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催化效果未见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液质联用测定分析了樟树籽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分布、甘油三酯组成,测定分析了其理化性质、融化结晶特性。结果表明:樟树籽仁油中所含脂肪酸主要是中碳链脂肪酸,其中癸酸含量为60. 25%、月桂酸含量为35. 88%、辛酸含量为0. 45%,长碳链脂肪酸含量低于5%;樟树籽仁油的甘油三酯组成为CCC(12. 55%)、CCLa(56. 38%)、CLaLa和MCC(20. 36%);樟树籽仁油酸价(KOH)为0. 32 mg/g、皂化值(KOH)为267. 30 mg/g、碘值(I)为5. 70 g/100 g、过氧化值为0. 03 g/100 g;樟树籽仁油的融化温度为21. 63℃、结晶温度为1. 54℃,在人体体温下处于完全融化状态,利于人体吸收代谢。  相似文献   

10.
牡丹籽油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然而,在牡丹籽油制备和烹饪过程中通常需要高温加热,高温也是导致油脂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针对高温下牡丹籽油品质特性方面的系统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牡丹籽油为研究对象,发现高温加热使脂肪酸组成发生了改变,酸值和过氧化值升高。进一步借助ATR-FTIR和~1H NMR技术,从光谱角度系统分析了高温处理对牡丹籽油化学特性的影响。ATR-FTIR结果显示:在牡丹籽油热氧化过程中,1 730~1 760 cm~(-1)和2 800~3 050 cm~(-1)区域的特征光谱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与A 3 009 cm~(-1)/A 2 924 cm~(-1)(RⅠ),A 3 009 cm~(-1)/A 2 855 cm~(-1)(RⅡ),A 3 009 cm~(-1)/A 1 744 cm~(-1)(RⅢ)和A 1 744 cm~(-1)/A 2 924 cm~(-1)(RⅣ)吸光值比值的改变相关,主要由于油脂发生了初级和次级氧化过程,导致其过饱和度降低而引起的。~1H NMR结果表明高温导致牡丹籽油在δ=0.95、δ=2.79、δ=5.35、δ=2.02和δ=1.30处的特征峰发生了改变,这主要是由于高温导致牡丹籽油的双键含量降低,酰基链上CH_2累积量升高,从而使对应质子的化学位移改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羽毛绒的特性。通过在显微镜下采用不同的放大倍数进行观察,并采用带视频头的电脑设备对它的特征进行拍照,以此作为依据对羽毛绒混纺织物进行了定性测试;提出了结合织物成分定量测试方法,运用科学方式分析羽毛绒与棉、涤纶混纺织物的纤维含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种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鸡肉与牛奶中氯霉素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 将氯霉素鼠单克隆抗体与羧基化铕微球进行偶联标记。经过荧光微球活化、探针偶联等一系列条件优化确定最佳反应体系条件,根据纸条测试线(T线)信号值与质控线(C线)信号值的比值(T/C)和样本中氯霉素浓度建立定量标准曲线。针对鸡肉和牛奶样品,对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等进行评价,并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标准仪器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对鸡肉和牛奶中氯霉素残留的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分别为0.041 μg/kg和0.040 μg/kg,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 LOQ)分别为0.079和0.100 μg/kg,添加回收率在76.26%~112.92%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方法敏度高、稳定性好,且与使用仪器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适用于鸡肉和牛奶中氯霉素残留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桑黄作为一种珍贵的多年生大型药用真菌已经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献计量是分析桑黄研究现状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研究桑黄研究的文献数量变化、涉及学科和研究机构,分析目前我国桑黄研究的现状,同时,阐述了桑黄研究在功能成分、功能作用等研究热点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试谷物中多种营养元素,分析谷物类型、粒径、测量时间、基体校正平衡项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在优化后的试验条件下,通过检测谷物类标准样品,验证了该方法检测小麦、大米中镁、磷、硫、钾等8种营养元素有较好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谷物中营养元素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制备了一种用于稻谷中镉检测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卡。采用铕纳米微球作为荧光探针,标记抗Cd-EDTA的单克隆抗体,基于竞争抑制原理建立免疫层析定量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定量检测卡的灵敏度为0.088 ng/mL,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ng/mL~5.0 ng/mL,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26 mg/kg和0.064 mg/kg,对有证标准物质的正确度在81.0%~91.7%之间,对实际样本的检测与ICP-MS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该法重复性较好,变异系数在10%以内。结果显示,该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因此,非常适合基层单位大量样本的快速初步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花青素是鲜花花草茶中起主要保健作用的成分,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蚁群-遗传区间偏最小二乘法(ACO-GA-iPLS)的近红外谱区筛选方法,并将其用于花茶花青素含量的预测。方法:将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相结合优选特征光谱区间,然后用区间偏最小二乘法算法(iPLS)建立光谱模型。首先对花茶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然后用ACO-iPLS优选出特征子区间;最后对所选的特征子区间,用GA-iPLS进一步细化花青素的特征子区间,并建立花青素的预测模型。结果:优选出3个特征子区间(第1、9、10子区间),所建模型对应的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1460mg/g和0.1840mg/g,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187和0.8856。结论: ACO-GA-iPLS可以有效选择近红外光谱特征波长,简化模型,提高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17.
以分离自东北自然发酵大酱中的一株耐盐植物乳杆菌FS5-5(Lactobacillus plantarum FS5-5)为实验对象,在转录水平上对该菌株盐胁迫相关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数生长期,表达显著下调的共29个基因,分别为参与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的4个基因,氨基酸转运和代谢的9个基因,维生素代谢的3个基因,核苷酸代谢的6个基因,遗传信息翻译、核糖体结构和形成的7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的有参与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的4个基因。这些变化可能与L.plantarum FS5-5的盐胁迫机制密切相关。选取参与维生素代谢的3个基因和核苷酸代谢的1个基因,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转录组学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中基因表达趋势一致。实验对L.plantarum FS5-5的盐胁迫反应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为提高工业生产中菌株的耐受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田晓丽  杨萍  姜文侠 《食品科学》2016,37(2):99-103
通过对酵母胞壁不溶性β-D-葡聚糖的几种定量测定方法的比较分析,表明经酸水解法处理后得到的测定结果偏高,经酸-酶水解法处理后的测定结果更准确;对水解后产生的葡萄糖采用生物传感仪法定量,结果稳定,操作时间短,更适合在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中使用;待测样品中的α-葡聚糖对测定结果有明显的干扰,β-D-葡聚糖含量应为总葡聚糖含量与α-葡聚糖含量之差。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泰来绿豆产地溯源研究,筛选适宜算法与样品形态对模型精度的影响与应用,实验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来自泰来绿豆和非泰来绿豆共计253 份样品进行产地溯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绿豆粉末状态建模效果要优于籽粒状态,对绿豆粉末鉴别研究中,运用因子化法建模的检测精度要优于标准算法,该法结合一阶导数+5点平滑的预处理方式建立的定性分析模型及采用Ward’s algorithm聚类算法结合二阶导数+SNV+5点平滑的预处理方式建立的聚类分析模型分别对粉末状泰来绿豆的正确鉴别率为96.15%和92.30%。对绿豆籽粒鉴别研究中,采用PLS法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其RMSECV为0.129,R2为98.06,RPD为7.18,RMSEP为0.123,对泰来绿豆正确识别率为88.46%,要明显优于其他模型。因此,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泰来绿豆进行产地判别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An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the world implies the necessity of further study of antihypertensive peptides as an alternative means for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systematically the potential of major food proteins as precursors of ACE inhibitory peptides using QSAR-aided in silico approach, and thus to establish the rationale for choosing the appropriate substrate proteins in preparing ACE inhibitory peptides. In silico digestion of proteins from 15 common food commodities by thermolysin generated 5709 peptides ranging from 2 to 6 amino acid residues. Peptid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potency of their predicted activitie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meat proteins from pork, beef and chicken contain the largest number of potent peptides (IC50 < 10 ??M), followed by proteins from milk, egg, soybean and canola, whereas proteins from fish (with the exception of salmon) and cereals (oat and barley) contain the least number of potent peptide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proteins from livestock meat, milk, egg, soybean and canola are good sources of ACE inhibitory pept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