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轻工业   2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促进稻米深加工的进程,分别对乳熟(前、中、后)期、蜡熟期、完熟期五个不同时期鲜食水稻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以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乳熟中期为实验原料,进行鲜食水稻蛋白质提取工艺的优化。本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液料比、pH、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对鲜食水稻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并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鲜食水稻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蛋白质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8∶1、pH 9、提取温度52℃、提取时间118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的理论最大值为69.51%,实验验证值为69.82%,得到的鲜食水稻蛋白质提取工艺参数准确可靠,经红外测得鲜食水稻蛋白质与其他大米蛋白质结构基本一致,为鲜食水稻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黑龙江地理标志大米产地溯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地理标志大米的快速检测技术,更好地维护地方名优大米品牌效益,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定性分析(鉴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对黑龙江省3个水稻主产区的地理标志大米进行产地溯源研究。结果表明:运用鉴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建立的模型对建三江、五常地域预测正确率为100%,响水地域预测正确率为95.83%;五常、响水地域判别正确率为100%,建三江地域判别正确率为95.83%。采用PLS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对建三江、五常、响水三个地域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95.83%、100%、95.83%。通过鉴定及检测结果可知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对黑龙江地理标志大米进行产地保护,且产地预测正确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3.
基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鉴别五常大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五常大米的品牌效益,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FTNI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法对来自五常地区和非五常地区共计191?份大米样品进行产地鉴别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因子化法结合FTNIS技术所建立的鉴别分析模型对五常地区大米的鉴别正确率为100%,非五常地域的大米鉴别正确率为97.50%;利用聚类分析模型判别,对五常大米的判别正确率为100%,非五常大米判别正确率为100%。利用偏最小二乘法结合FTNIS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对五常大米判别正确率为95.83%,非五常大米判别正确率为95.00%。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可知FTNIS法对五常大米产地鉴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最大程度保留鲜食全谷物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试验以鲜食水稻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鲜食水稻在乳熟前、中、后期,蜡熟期及完熟期共五个时期的蛋白质,通过对五个时期鲜食水稻中蛋白质的抗氧化能力及体外模拟消化进行研究发现,五个时期鲜食水稻中的蛋白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在乳熟中期,鲜食水稻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最高为37.46%,必须氨基酸总量和非必须氨基酸总量的比值为0.599,并且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4.79,为五个时期样品的最高值。体外模拟消化结果显示,乳熟期鲜食水稻蛋白质的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率以及总消化率+均高于完熟期。  相似文献   
5.
矿质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已逐渐被应用到农产品的质量控制中,大米中的矿质元素含量不仅与环境(产地和年份)、品种密切相关,还受加工方式的影响。为研究大米中矿物元素在不同加工等级间的差异,筛选出受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元素,以水稻品种龙粳40作为模式生物,加工成5个等级,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不同等级大米中52种矿物元素的含量,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龙粳40水稻籽粒颖果外表面、近表面、近米中部和米中部的元素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加工精度间Na,Mg,Al,Ca,V,Cr,Mn,Fe,Co,Cu,Zn,Rb,Sr,Mo,Cs和Ba元素含量差异显著。Na,Ca,Fe元素在水稻籽粒不同部位的含量有差异,颖果表面Na,K,Ca,Fe含量较高,近米中部和米中部含量较低,说明在颖果中Na,K,Ca,Fe等元素主要富集在糙米籽粒的外最层(主要是糠层和外胚乳层),加工精度是稻米矿质元素指纹分析技术研究中应考虑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泰来绿豆产地溯源研究,筛选适宜算法与样品形态对模型精度的影响与应用,实验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来自泰来绿豆和非泰来绿豆共计253 份样品进行产地溯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绿豆粉末状态建模效果要优于籽粒状态,对绿豆粉末鉴别研究中,运用因子化法建模的检测精度要优于标准算法,该法结合一阶导数+5点平滑的预处理方式建立的定性分析模型及采用Ward’s algorithm聚类算法结合二阶导数+SNV+5点平滑的预处理方式建立的聚类分析模型分别对粉末状泰来绿豆的正确鉴别率为96.15%和92.30%。对绿豆籽粒鉴别研究中,采用PLS法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其RMSECV为0.129,R2为98.06,RPD为7.18,RMSEP为0.123,对泰来绿豆正确识别率为88.46%,要明显优于其他模型。因此,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泰来绿豆进行产地判别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鉴别查哈阳大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哈阳大米为黑龙江特色品牌大米,为保护查哈阳大米品牌,实现查哈阳大米原产地快速真伪鉴别。通过构建不同地域和品种水稻试验田,收获期内对试验田大米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全波长扫描,筛选与产地相关特征波段。在特征波段处对来自查哈阳地区及非查哈阳地区的233份大米进行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产地因素主要相关的波长为5 136~5 501 cm~(-1),利用此波段采用因子化法建立定性分析模型对查哈阳大米正确鉴别率为100%,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对查哈阳大米正确判别率为95.83%。  相似文献   
8.
脂质是食品中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作为一类复杂的生物分子,在不同的生物分子加工过程中发挥着许多关键作用,脂质也影响着食品的品质、营养和安全,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脂质组学作为组学技术中的新兴学科,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科学等重要领域,随着检测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脂质组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本文主要介绍了脂质分类和功能与脂质组学技术及其在食品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以期为脂质组学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用纳他霉素与琼脂进行复配制备抗菌保鲜膜,探究不同湿度对抗菌膜的力学性能及阻隔性的影响,并评价了抗菌膜对鲜切哈密瓜的保鲜效果,得出以下结果,随着纳他霉素含量的增加,抗菌膜对黑曲霉和酿酒酵母的抑菌直径从0 mm增加到约28 mm。在20%、50%及9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随着纳他霉素含量的增加,抗菌膜的透氧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当纳他霉素含量为0.66%(m/m),抗菌膜的抗拉强度分别为24.20、17.05、5.73 MPa,将该抗菌膜结合包装设计对鲜切哈密瓜进行保鲜研究,结果表明,在4 ℃和20 ℃的条件下,当储藏14 d和72 h时,抗菌膜组的菌落数为9.26 lg CFU/g和9.12 lg CFU/g明显低于其他处理组,并且能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及硬度的降低速率。因此,试验制备的包装膜具有一定的抑菌功能并且能延长鲜切哈密瓜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0.
食品产地溯源的问题一直广受关注,一些制售假冒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急需对食品产地溯源进行快速无损检测。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近红外光谱技术、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技术、DNA指纹图谱技术等,其中近红外光谱技术(NIR)因具有高效、快速、无损、无污染及低成本检测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产地溯源的研究中。主要概述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并通过列举了其在肉类、水果、谷物的产地溯源研究中的方法手段和结论等,得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产地溯源检测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可行性。同时分析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产地溯源中应用现状,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其在食品产地溯源方面的研究展望,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追溯体系分析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