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武夷岩茶不同岩区品质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岩茶是四大乌龙茶中闽北乌龙的典型代表。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武夷岩茶有正岩、半岩、洲茶之分。其中正岩茶香高味浓、醇而不涩,其品质优于半岩茶和洲茶。而洲茶的品质较次于半岩茶,这和其生长的环境、土壤因素有着重要关系。本文综述了武夷岩茶不同岩区风味品质差异的历史形成以及现代分析技术依据,并从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两方面分析形成不同岩区岩茶品质差异的成因,得出武夷岩茶不同岩区风味品质差异主要是由于名岩产区独特的地质条件和优异的生态环境所生产出的茶鲜叶品质优良。并指出构建武夷山正岩茶产区自然生态模型将有助于自然生态已遭破坏的茶产区恢复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同时也可作为茶叶设施农艺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对于不同岩区武夷岩茶感官品质的剖面分析可能是进一步研究形成正岩茶优异品质的方向,或许能够为提高其他产区岩茶品质指明道路。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周围60km均可种茶,其品有二:在山者为岩茶,上品;在地者为洲茶,次之。从岩茶中优选培育的老树正丛,具有特殊的“岩骨花香”的“岩韵”风格,它不同于一般的“武夷岩茶”。武夷四大名茶──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是武夷岩茶中的极品茶,历来享有盛誉。1四大名茶的共同特色 武夷山为福建第一名山,位于与江西接壤的崇安县境内。武夷有36峰、99奇岩,岩峰交错,集氤沐日,所产之茶别具风韵,素为中外人士所钟爱;尤其是天心、慧苑、天游、幔陀、碧石、竹窠、兰谷、庆云等人大名岩所产的名茶,在国内外更是久负…  相似文献   

3.
以武夷岩茶为原料,通过4种不同处理方法加工成岩茯茶,并对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料相比,岩茯茶成品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水浸出物含量增加,生物碱的含量增加,儿茶素和氨基酸含量下降。4种岩茯茶组内多重比较表明,高压汽蒸渥堆和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岩茯茶(ZFG)茶多酚含量与未经处理直接按照茯砖茶工艺压制的岩茯茶(F)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高压汽蒸渥堆处理的岩茯茶(ZF)、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岩茯茶(FG)、ZFG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与F之间均未存在显著差异;F与ZF在儿茶素总量上没有显著差异;F与F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上存在显著差异,F与ZFG在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F与其他三种处理茶样的茶氨酸(Theanine)及亮氨酸(Ieu)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岩茯茶成品茶可显著改善武夷岩茶的滋味口感,使之更醇和,鲜爽,为探究武夷岩茶加工成茯砖茶成品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喊茶     
赖晨 《饮食科学》2014,(1):43-43
有道是:“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连逶迤;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名山胜景,陶冶出闽北岩茶的天然灵气;峰岩高耸,峡谷深邃,岩泉渗流,云雾萦绕,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出岩茶的韵味。闽北多山,夏无烈日,冬无严寒,一年四季雨雾弥漫,气候湿润,适合茶树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陈年武夷岩茶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结肠炎的缓解作用,将50只雌性C57BL/6JGpt小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20年陈茶组(2001年武夷岩茶组)、10年陈茶组(2011年武夷岩茶组)和非陈茶组(2020年武夷岩茶组),分析不同武夷岩茶干预后小鼠生理和组织病理学情况,以及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和盲肠内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陈年武夷岩茶均能明显缓解小鼠体质量减轻、腹泻、便血以及结肠长度缩短等症状,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并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此外,陈年武夷岩茶还能够缓解DSS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显著下调Proteobacteria、Enterobacteriaceae和Escherichia相对丰度,增加Verrucomicrobia和Akkermansia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陈年武夷岩茶均具有缓解DSS诱导小鼠结肠炎的作用,其中2011年组陈年武夷岩茶优于2001年组陈年武夷岩茶,这可能是因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儿茶素的适当氧化生成了抗氧化性更好的茶红素类物质。此外,陈年武夷岩茶能够通过调节肠道中...  相似文献   

6.
以回收利用武夷岩茶下脚料和丰富茶产品市场作为宗旨,将武夷岩茶茶梗提取的茶汤作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速溶茶粉。以茶粉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对喷雾干燥的进料口温度、进料流量和茶汤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三因素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并做成品质量检验。结果表明:进料口温度150℃、进料流量3.0L/h及茶汤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为喷雾干燥的最适工艺条件。在此工艺下制备岩茶茶粉,得率为16.93%,且成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拥有千年历史的武夷岩茶,向来价格不菲。但在今年春节期间,媒体调查发现,“天价岩茶”愈演愈烈,有的还打着“非卖品”名义“天价”出售,少数岩茶被炒作成“办事茶”“送礼茶”,成为热门高端礼品,并滋生回收、代售等变现业务。据报道,在市场上疯传的“天价岩茶”里,上榜岩茶分“非卖品”和“在售品”,其中“非卖品”有18款茶.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火功武夷岩茶生化成分浸泡规律,以同一武夷水仙毛茶精制而成的轻火茶、中火茶、足火茶为研究对象,考察浸泡温度、浸泡时间、浸泡次数、浸泡茶水比对各火功岩茶生化成分浸出的影响,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烘焙对武夷岩茶生化成分产生较大影响,无论是同火功武夷岩茶在不同浸泡条件下内含物浸出,还是不同火功武夷岩茶在相同浸泡条件下内含物浸出,均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浸泡温度从60℃升高到100℃不同火功武夷岩茶内含物浸出率均提高,但不同火功茶间差异缩小;浸泡1~3 min各火功茶样内含物浸出率可达60%~90%;三次冲泡后各火功武夷岩茶除游离氨基酸外,其余生化成分已基本浸出;不同茶水比条件下各火功武夷岩茶除茶多酚外,其余各成分变化幅度不足20%。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水质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选用自来水、纯净水、天然饮用水和超纯水为试验用水,测定其对武夷岩茶(武夷肉桂和武夷水仙)的主要生化成分、感官审评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质对武夷岩茶茶汤的感官品质有较大影响,以天然饮用水冲泡的武夷岩茶茶汤品质最佳,花果香明显,滋味醇厚回甘;用纯净水冲泡所得的茶汤主要成分浸出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粮食与油脂》2017,(12):85-88
为探明乳酸菌发酵对武夷岩茶主要功能成分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岩茶中没食子酸(GCG)在乳酸菌发酵前后的变化,以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37℃发酵48 h,乳酸菌活性最高,其活菌数为2.24×10~9 CFU/mL。当接种量为6.8×10~3 CFU/mL时,岩茶乳酸菌发酵液和岩茶萃取液中GCG含量最高,分别达到0.25、0.29 mg/g,表明乳酸菌发酵对岩茶中GCG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岩茶萃取液经乳酸菌发酵后,其清除DPPH·和O_2~-·能力比发酵前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武夷岩茶人工烘培加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对武夷岩茶烘培加工厂的发展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走出当前的困境,一些加工厂纷纷使用了先进的技术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武夷岩茶的烘培加工速度,但同时降低了茶的质量。因此,加强对武夷岩茶电脑控制系统的研究可以有效找出其在烘培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武夷岩茶的烘培加工质量与产量,从而满足现代人们的饮用需求。基于此,本文对武夷岩茶电脑控制系统的操作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根据感性工学研究范式,以感性工学的岩茶包装设计研究框架为指导,通过文献检索、专家评价、KJ法、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确定岩茶包装的典型样本与核心感性词汇,采用语义差分法对用户感知进行量化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岩茶包装呈现出4个核心感知属性:鲜艳的、环保的、精致的和古典的,通过阶层类别分析获取核心感知词汇与设计元素的映射关系,得到一款契合年轻消费者感性认知的岩茶包装设计。  相似文献   

13.
武夷岩茶是闽北乌龙茶的代表,具有"岩骨花香"的风味特征,耐泡、耐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武夷岩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其在15次连续沸水浸提过程中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从武夷岩茶茶汤中检测出醇、醛、酮、酯、吡嗪、酸、苯酚、苯胺、其它苯系物、烃、呋喃、吡咯12类化合物,共108种物质。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第1~3次浸提茶汤挥发性香气成分较为接近;第4~7次浸提茶汤挥发性香气成分较为接近;第8~15次浸提茶汤挥发性香气成分较为接近。随浸提次数的增加,挥发性香气成分总含量逐渐降低。第8~15次浸提还保留有27种香气成分以及17.04%的香气含量,主要为橙花叔醇(0.739μL/L)、己醛(0.349μL/L)、壬醛(0.181μL/L)、癸醛(0.127μL/L)、甲基庚烯酮(0.069μL/L)、β-紫罗兰酮(0.426μL/L)。这些物质在沸水浸提过程中的缓慢释放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武夷岩茶的耐泡特性。这为闽北乌龙茶加工工艺及其品质鉴定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武夷岩茶(水仙、肉桂、梅占、瑞香)为试验材料,研究传统炭焙工艺过程中(炭焙0、4、8、13、18 h)武夷岩茶品质变化规律,从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及其相关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炭焙时间的增加,4个品种的武夷岩茶感官品质均有所提升,且均以炭焙18 h品质最佳。水浸出物含量逐渐增加,炭焙18 h后梅占水浸出物含量(38.00%)最高;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黄酮含量逐渐降低,分别以水仙茶多酚(9.40%)、水仙氨基酸(23.94%)、瑞香咖啡碱(10.06%)、梅占黄酮含量(18.68%)降幅最大。武夷岩茶生化成分与感官审评结果高度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武夷岩茶炭焙品质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怎样才能真正地读懂金华?是坐在茶馆里,听一曲金华道情,品一泡婺州举岩,须得是婺窑的青瓷茶碗,才能沏出这道情的韵和这举岩茶的香;还是得吃一道火腿竹荪,配着金华府酒,再看上一出带着四百年风韵的婺剧,才能感受到金华人生活的安逸.  相似文献   

16.
本文查阅史料记载,研判婺州举岩茶的传统加工工艺,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整理了婺州举岩茶民间传统制茶工艺,在此基础上提出其现代加工工艺及制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贮藏时间对武夷岩茶品质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贮藏时间对武夷岩茶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贮藏1年、3年、6年的武夷岩茶大红袍、水仙、肉桂为试材,分别对其感官品质、茶多酚、游离氨基酸、黄酮类等主要品质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武夷岩茶的感官品质有所下降;不同贮藏时间的武夷岩茶品质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大红袍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黄酮类含量和酚氨比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上升;水仙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酚氨比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肉桂中茶多酚、黄酮类含量和酚氨比先升高后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品种和不同贮藏时间的武夷岩茶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均有明显差异,抗氧化活性表现为大红袍和水仙贮藏1年贮藏6年贮藏3年,肉桂贮藏1年贮藏3年贮藏6年。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岩茶加工智能化控制,降低做青过程中劳动强度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岩茶做青控制方案。系统地分析了做青工艺中温、湿度环境因子对岩茶品质的影响,设计了以做青温湿度偏差为输入参数、以专家数据库做青工艺参数变化值为输出参数的模糊控制器,模拟手工控制思路,调整做青过程各工艺时间,实现做青过程的智能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做青工艺参数的控制与手工控制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声波法从武夷岩茶中提取原花青素类化合物,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最佳提取条件,并建立了武夷岩茶中原花青素的光谱分析方法。此法的回收率为99.15%~104.5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7%。  相似文献   

20.
贮藏方式对武夷岩茶梅占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夷岩茶梅占为试验材料,研究室温(3℃~30℃左右)贮藏和冷藏方式对武夷岩茶生化成分与感官品质变化规律的影响,为贮藏武夷岩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结果表明:贮藏期间茶多酚含量、儿茶素含量、简单儿茶素含量、酯型儿茶素含量、咖啡碱含量呈下降趋势;茶红素含量、茶褐素含量、茶叶感官品质得分呈上升的趋势。室温贮藏(3℃~30℃左右)处理的茶叶感官品质得到提升主要体现在香气逐渐变为浓长、火气逐渐褪去;滋味逐渐由醇厚微涩转变为醇厚甘爽。冷藏处理的茶叶感官品质得分低于室温贮藏(3℃~30℃左右)处理,主要体现在香气带火气、滋味微涩。综上,室温贮藏(3℃~30℃左右)武夷岩茶优于冷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