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起重机械疲劳断裂可靠性分析的新进展,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起重机械疲劳断裂的相关概述,分析了起重机械疲劳断裂的成因,以及起重机械疲劳断裂可靠性分析的新进展,并提出起重机械疲劳断裂修复要点。分析结果表明,起重机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下超负荷工作,极易发生机械疲劳断裂,影响起重机运行的安全性。对起重机械疲劳断裂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并采用科学的修复方法,有利于延长起重机的安全使用寿命,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影响起重机械使用寿命、导致其出现使用安全问题的原因多是因为出现疲劳断裂。本文对起重机械金属结构疲劳断裂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其可靠性,以更好地保证起重机械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赵军 《装备制造技术》2015,(4):208-209,215
金属结构的疲劳断裂是影响起重机械其使用寿命、对人员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之一。对起重机械金属结构疲劳断裂的情况进行分析,以及可靠性进行研究,为起重机械的运行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直接决定了其疲劳强度,由于吊装物的形状以及重量等都会使起重机发生裂纹或者断裂,加之起重机所产生的疲劳断裂形态是十分复杂的,有着很强的综合性,所以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断裂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分析,以便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避免产生安全事故。本文针对起重机械疲劳断裂可靠性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起重机疲劳断裂产生原因、提升起重机疲劳断裂可靠性方法的研究发展、加强起重机械的社交性能、强化对起重机疲劳程度的计算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疲劳断裂可靠性经典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数学理论方法,重点分析起重机械疲劳断裂可靠性分析的新方法和新模型。本文主要讨论随机有限元法、基于神经网络的可靠性模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可靠性模型、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可靠性模型和应变疲劳可靠性模型。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型轿车后轴在可靠性试验时扭杆断裂的问题,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其结构强度进行仿真分析。参照后轴疲劳试验条件,在疲劳试验极限位置,以强迫位移加载方式,对其进行结构强度分析及疲劳分析,通过仿真计算结果与台架疲劳试验及可靠性试验破坏结果的对比,得出了后轴疲劳断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将改进后的后轴重复上述结构强度和疲劳分析过程,得到相对可靠的分析结果,在接下来的路况可靠性试验中未出现疲劳破坏现象。此方法也为后轴的后续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了起重机机械疲劳可靠性分析的背景,从法规、标准角度出发提出了可靠性分析的必要性,进行了国内外可靠性分析的对比,阐述了机械疲劳的成因,分别从结构变形检测、腐蚀检测、静刚度检测、应力分析、无损检测等五方面介绍了可靠性分析的手段。最后,运用工程实例说明了具体过程,希望能够为今后的起重机械检验以及分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铠装加热器受感器加温可靠性问题影响了受感器总、静压的测量。经分析,不加温的主要原因为内丝断裂,断裂机理为高温疲劳和动态蠕变,两者占比与内丝温度有关。加热器焊接缺陷促进了高温疲劳和动态蠕变的发展,降低了受感器的加温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起重机械金属结构振动与故障诊断,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码头门座式起重机金属的结构特点,分析了起重机械金属结构静态疲劳和动态疲劳的差别,提出了起重机械金属结构振动故障诊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振动故障诊断准确性和效率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码头起重机械运行环境复杂,在长期振动的影响下,会加速起重机械疲劳破坏,缩短安全使用寿命,也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科学合理的振动故障诊断方法和措施,可及时发展振动损坏,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理法,以提升起重机械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凸轮轴是发动机关键部件,控制着进排气系统的配气相位,凸轮运转时承受着交变载荷,长时间工作易产生疲劳裂纹,裂纹扩展会导致凸轮轴的断裂,造成配气部件的损坏。针对某柴油发动机凸轮轴断裂情况,根据疲劳断裂生长理论,运用实验分析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凸轮轴疲劳断裂成因进行分析,计算出了凸轮轴极限应力和疲劳安全系数,分析了凸轮轴的疲劳安全可靠性。同时发现柴油发动机凸轮轴在制造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避免柴油发动机凸轮轴发生疲劳断裂的措施,为设计高质量的凸轮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疲劳/断裂可靠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首先简单回顾了疲劳可靠性发展的历史。主要介绍了疲劳/断裂可靠性的几个方面方面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阐述了疲劳/断裂可靠性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了跨世纪疲劳学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乘用车后轴在进行疲劳台架可靠性试验时扭杆出现早期疲劳断裂的问题,基于Hyper Works,UG与n Soft三种软件构造的仿真平台,对后轴进行有限元分析与疲劳仿真,并将计算结果与电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扭杆断裂的原因,提出了适当减小扭杆的外径以提高其疲劳性能的解决方案。随后对改进后的后轴进行了静力计算,通过静态电测试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精准性,最后在静力分析的基础上对改进前后的后轴进行疲劳分析,并与疲劳台架试验结果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分析结果与疲劳台架试验结果相吻合,改进方案成功地解决了扭杆断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击针是枪械的重要部分,随着射击次数的增加,击针可能产生断裂,影响正常使用。疲劳断裂是击针失效的主要因素,而采用随机有限元模型的击针疲劳可靠性分析计算量大,为此提出了一种考虑疲劳损伤退化过程的Kriging模型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元对部件进行应力应变分析,产生了计算疲劳损伤所需的数据,再由Kriging模型模拟结构应力函数,利用Neuber局部应力应变分析法求出击针的疲劳损伤,最后由Kriging模型结合蒙特卡洛方法模拟抽样随机因素下的单发射击时的损伤大小,拟合了击针疲劳损伤退化量的分布函数,并由此退化数据分析评估了击针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为准确且计算量小,更适用于疲劳可靠性问题的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4.
钢丝绳是起重机械上承受载荷力的柔性部件,长期使用会造成机械疲劳损伤而发生断裂,因此是一种重要的安全部件~([1])。目前国内对于在用起重机械钢丝绳的电磁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与研究较少。文中结合起重机械钢丝绳现场使用情况和电磁无损检测结果相结合,通过分析钢丝绳损伤与对应信号的关系,建立在用起重机械钢丝绳损伤、剩余安全使用寿命预估、报废的评价体系,在保证使用单位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证钢丝绳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孙远韬  章增增  张氢  秦仙蓉 《机械强度》2019,41(5):1090-1095
机械结构中普遍存在疲劳裂纹,由于受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裂纹扩展过程下的结构安全性评价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针对有限板宽问题,通过灵敏度分析,优选出了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影响较大的因素(载荷水平、裂纹初始长度和材料参数),并将其视作随机变量,推导出疲劳裂纹扩展下的断裂失效可靠性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可靠性指标的优化数学模型,并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算法给出了裂纹结构断裂失效及静强度联合失效的可靠性指标。最后根据一个具体实例,得到了联合失效模式下的可靠性指标随应力循环次数扩展的曲线,并同单一失效模式下的可靠性变化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基于联合失效模式下的可靠性分析的合理性,实现了对裂纹结构在扩展过程中可靠性变化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型飞机液压柱塞泵内断裂弹簧进行分析,通过宏微观分析、金相分析等方式,确定弹簧断裂原因。结果表明,弹簧断裂性质为疲劳断裂,而导致疲劳的原因则是加工过程中的缺陷。后期对该类弹簧进行无损检测,以保证弹簧使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近场动力学理论(Peridynamic,PD)用于分析工程材料断裂过程中的裂纹扩展问题,键构成了该理论的本构关系,用键的断裂表示材料断裂,但未能用于材料的疲劳分析。基于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改进了键传统的断裂准则,提出了键的疲劳断裂准则,构建了适用于高周疲劳断裂分析的PD疲劳断裂模型。以渐开线标准齿轮为例进行弯曲疲劳分析,结果表明PD疲劳断裂模型的疲劳断裂过程与试验结果是一致的,该模型提供了寿命预测与疲劳裂纹扩展为一体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罗佑新 《机械设计》1995,12(4):22-24,26
根据金属疲劳裂纹扩展理论,对机械零件断裂疲劳强度可靠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新的疲劳寿命可靠性预测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汽车EPB线束在实车模拟弯折试验中出现的断裂问题,全面分析导线断裂的相关因素,并结合试验分析手段对汽车EPB线束导线抗弯折疲劳断裂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并研究其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优化铜导体晶粒度和导线结构,增加芯线数目,降低导线外层保护套内的容积率的工程实用性比较强,能够有效降低汽车EPB线束导线断裂问题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曲轴是发动机中最重要的零件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曲轴的主要失效形式表现为:疲劳破坏和断裂。特别是随着发动机的动力性和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其强度问题变得更加重要。简要介绍了可靠性设计基本理论,指出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可靠性水平。阐述了基于可靠性的抗疲劳设计理论,并总结了三种典型的抗疲劳设计方法,以及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最后运用相关理论对曲轴的疲劳寿命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