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组合赋权-灰色关联投影法的润滑油配方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润滑油配方优选存在性能指标要求多、选择难等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并利用灰色关联投影法建立润滑油配方优选模型。以切削液配方为例,对所建立的优选模型的适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优选模型可根据不同的性能指标要求,选出综合性能较好的润滑油配方,为润滑油配方的综合分析及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润滑油配方优选过程中通常需对多种属性、多个指标进行综合比较,且存在信息模糊难以量化及群体意见如何平衡等问题,提出结合模糊集理论与组合加权算术平均算子(CWAA算子),建立润滑油配方的多属性群决策优选模型的方法。以可燃气体重负荷压缩机油为例,对所建模型的适用性及科学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优选模型可有效地集结众属性信息、综合各决策者意见,优选出综合性能较好的润滑油配方,为润滑油配方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而有效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3.
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润滑油配方优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简要介绍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基本流程的基础上,本文将该法应用于润滑油配方优选环节。通过内燃机润滑油配方优选实例计算、结果分析.以及和其它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适用于润滑油配方设计,合理融合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优选结果的正确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乳化切削液配方方案优选的信息熵模糊物元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乳化切削液配制的最佳配方方案,通过引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乳化切削液各性能指标的权重,将信息熵理论和模糊物元分析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乳化切削液配方方案优选的信息熵模糊物元分析模型,并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模型的运用。结果表明,信息熵模糊物元分析法是配方方案择优的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车身不同轻量化方案的有效优选,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满意度决策机理的车身轻量化方案优选方法。该方法以不同方案对应性能分析数据为基础,以质量减轻、成本降低和性能改善为目标,估测各目标对方案优选的权重,建立车身轻量化方案优选的多目标优化。基于多目标满意度决策机理,对不同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的综合满意度最大的方案经验证合格即为优选的轻量化方案。以车身发动机罩板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润滑脂开发中存在的多指标优选问题,采用ELECTRE-I法对润滑脂配方进行净优势度比较排序,从而获得润滑脂优化配方。以球磨机大齿轮圈润滑脂为例,通过对润滑脂的蒸发性、低温流动性、生物降解性、极压抗磨性及生产成本等指标因素的综合评价分析,建立润滑脂的ELECTRE-I配方优选模型,并得到最佳配方优化方案。该优选模型可根据不同的性能指标要求,筛选出综合性能较好的润滑脂配方,是一种合理可行的润滑脂配方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高效地进行结构改进及优选设计,提出了采用相对距离尺度的改进TOPSIS评价方法,以对多种备选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优选。首先确定评价指标,建立原始数据矩阵;然后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根据可适应设计原则建立多个评价目标,并基于三种距离尺度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总结三种距离尺度方法的特点;最后以某大型立式磨床的横梁设计方案为例,将它的12种变型作为评价目标,采用有限元分析,将其质量及动静热态特性作为评价指标,计算出三种方法下的12种评价目标的评价结果向量,并通过对比,选出综合考虑三种方法的最优评价方案。实践表明,基于相对距离尺度的TOPSIS方法能明确区分方案优劣,且与实际生产所选择方案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以球形蜗杆砂轮磨齿机的床身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不同的床身结构作为备选方案,并建立了各方案参数化模型,对其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和多目标优化计算确定其最优尺寸参数,通过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了优选决策的初步数据。建立了床身优选评价的TOPSIS数学模型,经计算求解优选出最佳方案。对比分析了优选前后床身的静态和动态性能,验证了床身的优选结果的有效性,完成了球形蜗杆砂轮磨齿机床身的优选设计。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产品设计方案评价与优选中存在的模糊性、随机性与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与改进证据理论的设计方案评价与优选方法。构建了面向待优选工业产品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评价基准云;借助云模型确定各评价指标值在基准云中的隶属度,进而转化为证据理论中的基本概率分配;针对传统证据理论中强冲突证据融合后可能产生与实际结果相悖的问题,借鉴博弈论思想将证据的动静态权重进行博弈组合,并基于博弈组合权重对传统证据理论进行改进和信息融合;通过比较各备选方案证据融合后的基本概率分配与最优-最劣理想方案基本概率分配间的贴近度,确定备选方案的优选顺序;以行动障碍者室内移动辅具设计方案评价优选为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综合考虑多属性评价与优选中的特性问题,提高设计评价与优选结果的准确性,为设计者优选产品设计方案提供一种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0.
考虑影响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方案评价的因素复杂多样,建立了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方案评价模型。设计了6项评价指标并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了各项指标的权重,最后应用模糊评价法对各种方案进行了评价,得出了最优方案,从而提高了方案优选工作的科学性、智能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自动导引车自重系数较大的问题,以等强度、轻量化为研究目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自动导引车骨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在对车身骨架结构进行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数学规划得出载荷分配与车轮位置的关系,得到车身骨架拓扑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基于变密度法与优化准则法推导并建立了一种适用于自动导引车骨架结构的多准则优化模型,利用优化软件进行求解。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建立的优化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用于自动导引车车身骨架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制造协作组织形成过程中产品制造任务的优化问题,提出制造任务逆向优化过程模型,进一步形式化描述制造任务性能参数的逆向优化过程,构建任务性能参数优化的一般数学模型.针对不确定性制造任务性能参数,探讨不确定性制造任务性能参数的处理方法,建立逆向优化过程中区间矢量的距离模型,从而确定制造任务性能参数的区间优化模型.利用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对区间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用实例验证优化方法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用内燃机油性能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基于润滑油现场检验法的检验结果,建立了润滑油性能的综合评价数学模型,本文以粘度,水分、滤纸斑点,酸值和总碱值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其权重集和评价标准,结果表明,本方法作为润滑油性能的综合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可操作性和可移植性强,同时对按质换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耿玮 《装备机械》2012,(1):29-32
通过对双叶片转子式压缩机泵体受力特性分析,结合制冷剂、润滑油溶解特性,建立了双叶片压缩机径向泄漏对容积效率的影响计算模型。通过优化计算发现,双叶片转子式压缩机如果保持原有的圆形气缸设计,由于径向泄漏大增,容积效率较低。只有将气缸内径设计为椭圆形结构,才能有效降低径向泄漏,获得较高的容积效率。  相似文献   

15.
面向本体的语义服务组合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服务组合的精确性和一致性,提出一种面向本体的语义服务组合评价模型,并采用面向本体的语义服务描述方法来增强服务识别定位能力。建立了一种评价模型来度量服务组合情况,以提高服务组合的鲁棒性。据此建立服务组合评价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多目标的改进性遗传算法求解服务组合,采用层次模糊评价体系分析各类服务组合,并选择最高的评价结果作为最终服务组合结果。最后通过应用分析表明,克服了传统服务组合的局部性、单一性和评价不对称性,使服务组合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6.
基于MOPSO的航空发动机分支管路多目标布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强  毛莉 《机械工程学报》2018,54(19):197-203
分支管路的布局优化属于NP难问题,其多目标优化情况则更加复杂。针对航空发动机分支管路多目标敷设问题,以分支管路长度最小化、分支点数量最小化以及管路平滑度最优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基于避障Steiner树的分支管路多目标布局模型。考虑到模型的复杂性,设计基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OPSO)的模型求解算法。其中,以分支点数量和坐标作为决策变量;针对分支管路拓扑结构特点,提出一种分支管路平滑度计算方法,结合非支配排序和网格密度计算完成个体多目标评价;通过可视图和测地线处理约束条件;通过多目标粒子群进化计算求得Pareto解集。所建立的分支管路多目标布局模型及求解算法考虑了多端点情况、多目标优化以及避障约束。最后通过管路敷设算例验证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A model of molecularly thin lubricant layer behavior for rough, sliding contact is presented in this work as a function of lubricant layer morphology. Building on previous work by the authors where the lubricant layer was assumed to be uniform in thickness and morphology, lubricant contributions to contact are presently treated at the asperity level and the effects of lubricant bonding ratio and coverage are accounted for. Effective stiffnesses for lubricated asperities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bearing and shear forces, while variable surface energy is modeled at the asperity level and used within an improved continuum adhesive formulation. Contributions from asperities in lubricant and solid contact for partial coverage are determin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model. The proposed model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mixed nanolubrication regime expected during light contact or “surfing” recording in magnetic storage, where sustained nanolubricant contact would partially deplete mobile molecules from the contact interface.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遗传算法的表面组装电子元件热布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热叠加模型,选取表面组装电子元件的平均温度作为评价指标,确定出用于热布局优化的适应度函数,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电子元件热布局优化算法,并编制相应优化程序,实现了对电子元件的热布局优化;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结合具体实例对优化结果进行仿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由此验证了热布局优化程序的有效性;根据优化结果得出热布局规则:各大功率电子元件分散开,并分布于板级电路四周,各小功率电子元件围绕大功率电子元件分布于中心,并按一定规律排列.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FSI) model for the simulation of the flow in the lubricating gaps between gears and lateral bushes in external gear machines (EGMs). The proposed model is capable of accounting for elasto-hydrodynamic effects in the lubricant film, and can predict the lubricant film thickness. Three different constraint methods are considered as concerns the structural problem: “ideally supported”, “inertia relief” and a “low pressure” constraint specifically formulated for EGMs. The proposed model is validated against measurements performed on an experimental prototype. Detailed formulation of the FSI model as well as significant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a wide range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along with comparison to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