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整车开发前期对汽车零部件进行仿真分析,能够缩短整车开发周期,是现在汽车设计发展的趋势。利用仿真分析软件建立了某款SUV车型扭杆弹簧的有限元模型,利用仿真分析软件对扭杆弹簧改前、改后结构进行了刚度、强度及疲劳分析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扭杆弹簧结构改后对其刚度、强度无影响,但是疲劳寿命下降幅度较大。通过对扭杆弹簧改后的结构再进行优化,使其疲劳寿命提高了109%,满足设计要求。分析结果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两级扭杆弹簧的结构设计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的汽车设计中,舒适性越来越被重视.对汽车平顺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客车和卡车的舒适性要求逐渐提高,单级扭杆弹簧悬架已很难满足人们对舒造性的要求.介绍扭杆弹簧的一种新结构,这种弹簧分为两级,其刚度为变刚度,能有效地提高弹簧的性能.还给出了两级扭杆弹簧的设计方法和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3.
残余应力对材料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很多情况下严重地降低了工件的材料结构强度和疲劳寿命,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不易检测。本文探索扭杆弹簧生产过程中应力的检测方法,应用金属磁记忆方法进行应力集中水平的定性分析和快速检测,实现生产现场的产品逐件无损检测。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评估扭杆弹簧各加工工序对应力集中的影响,为改进生产工艺提供参考,同时还能杜绝有缺陷的扭杆进入使用过程,保证整车的质量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运用结构分析、CATIA软件建模、运动学分析,同时结合理论计算,对某轻型载货汽车扭杆弹簧及其悬架进行了设计与开发;通过实验验证,证明扭杆弹簧的设计符合整车的开发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型载货汽车驾驶室已经平头化。为了便于发动机的维修保养,要求驾驶室能够向前翻转,由于中型载货汽车驾驶室太重,单凭人力无法实现驾驶室的翻转,必须要借助于翻转机构。大多数中型载货汽车翻转机构都采用机械双扭杆式,翻转机构上的重要部件是扭杆弹簧。扭杆的弹力是驾驶室得到翻转的主要动力源。因此,扭杆弹簧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驾驶室的翻转,从而影响整车驾驶性能。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对驾驶室翻转扭杆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实现对胶印机传纸机构虚拟样机的仿真分析,得到了传纸机构的动力学特性.根据仿真结果对力封闭扭杆弹簧进行评价,为扭杆弹簧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参考.研究了矩形截面扭杆弹簧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对其进行求解,得到了优化改进后的扭杆弹簧结构尺寸。  相似文献   

7.
对双动力48磨头钢轨打磨车的三种技术实施路线进行分析,确定了整车采用“柴油发电机组+接触网+交流电传动”的技术路线,并列举了整车的关键技术。介绍了整车的主要结构及性能,并对整车的自运行工况及打磨作业工况的牵引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对整车的线路适应性、产品优势、社会效益及试验情况进行了描述。计算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双动力48磨头钢轨打磨车的牵引特性满足长大坡道作业要求,并适应现有各种速度等级的客运专用线路,其车体与转向架强度、动力学性能及作业性能均满足试验标准要求,且具有节能环保、适用于隧道打磨作业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机械传动》2017,(3):177-181
差速器作为大功率分动器的核心部件,用以实现底盘动力的分配,满足整车转弯和爬坡工况需求,对保证整车的动力传递和可靠性起着关键作用。采取了双级优化设计方法,对行星轮式轴间差速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一方面保证结构的强度,另一方面减小产品的质量,以适应整车轻量化和高机动性能要求。通过经典强度计算和有限元方法的校核,证明该优化方法能够满足多轴超重型底盘大功率分动器行星轮式轴间差速器大转矩和高可靠性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扭杆式平衡机的扭杆材料选择、刚度、强度以及疲劳寿命研究是平衡机设计的重点。设计了一扭杆式平衡机,建立了平衡机的平衡工作数学模型,基于ANSYS软件仿真计算,获取扭杆强度和刚度,并计算扭杆疲劳寿命。计算结果表明扭杆式平衡机满足设计要求。该方法可用于大仰角火箭发射装置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0.
郭康泽  谢峰  杨成望 《机械》2012,39(3):23-26
探讨了纯电动乘用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并根据某乘用车主机厂某型纯电动乘用车的动力传动系统结构和控制策略,提出了其动力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在理论计算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对其驱动电机、动力电池以及传动系统传动比进行了参数设计,并用Matlab对整车动力性和续驶里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纯电动乘用车的动力性能和续驶里程基本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