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4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储藏条件与优质籼稻品质变化的关系,将优质籼稻“丰优22”样品在4种储藏温度(15、20、25和30 ℃)、3种水分含量(13.5%、14.5%和15.5%)和2种气体成分(氮气、空气)条件下模拟储藏360 d,定期测定其黄粒米含量、发芽率、电导率、α-淀粉酶活性、脂肪酸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米汤固形物、碘蓝值和米饭硬度、米饭黏度、米饭平衡度、米饭弹性、外观评分、口感评分、综合评分等指标。结果表明,储藏温度越高、水分含量越大,品质变化越明显;在储藏温度、水分含量相同的情况下,氮气储藏具有延缓品质变化的作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6个指标进行分析,通过降维得到5个累积贡献率达到81.055%的主成分因子,对各主成分中正特征值较大的指标进行筛选,获得发芽率、电导率、碘蓝值和直链淀粉含量等具有代表性的品质特征指标。将4个特征指标与储藏温度、水分含量、气体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储藏温度对优质籼稻特征指标影响最大,水分含量影响次之,气体成分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肉脯掺假制假事件层出不穷,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为了快速无损的检测肉脯掺假的质量安全问题,建立拉曼光谱技术快速、准确、无损的检测猪肉脯样品中是否掺假鸡肉。方法 试验制备33份猪肉中掺入不同比例鸡肉的肉脯样品,采集拉曼光谱数据,分别采用标准正态变换、多元散射校正、卷积平滑、归一化、一阶导数等5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连续投影算法、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及随机蛙跳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波长筛选,建立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模型对猪肉脯进行定性定量判别。结果 拉曼光谱数据经过多元散射校正处理的效果最佳,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竞筛选效果更佳,构建猪肉脯中猪肉含量(%)的PLS定量模型,其预测集相关系数(Rp2)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762、7.2998。建立的PLS判别模型的校正集和预测集总判别正确率分别为100%和98.33%。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可有效鉴别猪肉脯是否掺伪及其猪肉含量的比例,为肉脯掺假的快速准确地无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结论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可有效用于定性鉴别猪肉脯是否掺伪及定量分析猪肉肉脯中掺入鸡肉的比例,为肉脯掺假的快速无破坏性检测的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火麻仁油中脂肪酸的不同酯化方法与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火麻仁粗油进行提取,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甲酯化方法处理,通过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甲酯化方法分别鉴定出14、11和10种脂肪酸,占火麻仁油总量的83.36%、99.63%和96.98%。甲酯化方法1的火麻仁油中鉴定出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0.97%,硬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56%,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3.42%,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4.80%;甲酯化方法2的火麻仁油中鉴定出的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33%,硬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53%,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4.64%,亚麻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5.42%;甲酯化方法3的火麻仁油中鉴定出的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20%,硬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23%,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2.19%,亚麻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5.77%。  相似文献   
4.
环境中广泛存在的N-亚硝胺对于人和动物具有潜在的高致癌风险。含亚硝酸盐的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N-亚硝胺,对人体健康存在严重的威胁。准确分析食品中N-亚硝胺含量能有效评价食品安全风险,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本文综述了食品中N-亚硝胺化合物的形成机制,并重点探讨常用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热能分析仪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电化学法以及其他方法。探讨这些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对各方法进行对比和总结,并展望未来检测方法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戴煌  方国珊  李文峰  汪晓伟  刘飞  明建 《食品科学》2010,31(14):229-23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火麻仁精油,精油得率为0.096%,然后经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火麻仁精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分离出128 种成分,鉴定出95 种挥发性成分,占火麻仁精油总成分的90.88%。其中主要成分为α- 石竹烯(7.59%)、十五烷酸(5.74%)、4- 羟基-2- 苯乙酮(5.45%)、a,a,4- 三甲基苯甲醇(5.38%)、萘及其衍生化合物(5.22%)、呋喃酮(3.49%)、1- 甲氧基-4-(1- 丙烯)- 苯(3.71%)、石竹烯氧化物(3.59%)、D- 柠檬烯(3.16%)、苯乙醛(3.03%)、3- 甲氧基丙二醇(2.97%)、苯酚类(2.85%)、葎草烯(2.56%)、环己烯醇(2.14%)、吲哚(1.64%)、1,3,3- 三甲基环庚烷醇(1.41%)、己醛(1.18%)、8- 甲基-1- 十一碳烯(1.15%)、十四烷烃(1.07%)、柠檬醛(1.02%)。  相似文献   
6.
运用索氏提取法取得火麻仁脂溶性成分,主要考察了不同蒸馏温度对分子蒸馏制备火麻仁精油组分的影响.通过GC - MS分析得出,250℃条件下蒸馏的火麻仁精油分离出136种成分,鉴定出115种挥发性成分,占该火麻仁精油总成分的98.81%,且精油的组分数量随蒸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主要物质有:反-1-异丙基-4-甲基环已烷(22.56%)、乙酸(8.43%)、茴香脑(6.50%)、反-3-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已烯(5.06%)、1-甲基萘(4.36%)、已醛(3.87%)、己酸(2.63%)、萘(2.93%)等物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基于可视传感器阵列的鳊鱼新鲜度评价模型。方法 研究采用可视传感阵列与鱼体进行无接触式反应, 提取阵列反应前后的颜色变化信息来表征鱼的气味特征; 同时根据行业标准SC/T3032-2007测得表征鱼新鲜度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 将可视传感技术所得的特征信息与TVB-N指标含量进行关联, 分别建立基于可视传感技术鱼新鲜度评价的定性模型BP神经网络和联合间隔偏最小二乘法(siPLS)定量模型。结果 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较高, 训练集正确率为86.79%, 预测集正确率为86.43%; siPLS模型次之, 模型校正集和预测集的正确率分别为82.52%和80.67%。结论 可视传感器新技术所测得指标与TVB-N相关性较大, 可快速预测出鱼在储藏期间TVB-N的变化从而能够快速、无损地评价鱼类新鲜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大黄鱼新鲜度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索定量评价大黄鱼新鲜度的方法。方法 在整鱼背部采集近红外光谱, 将原始光谱预处理后分别与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建立偏最小二乘(PLS)模型、区间偏最小二乘(iPLS)模型、向后区间偏最小二乘(biPLS)模型和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siPLS)模型。结果 biPLS模型的精度最高、预测性能最佳。TVB-N的biPLS模型的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8371和0.7652; 菌落总数的biPLS模型的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878和0.7009。结论 大黄鱼的近红外光谱信息与其TVB-N、菌落总数间都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所建模型可以快速、无损地定量评价大黄鱼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9.
以小中大分子质量水溶性大豆皮膳食纤维SDF-1、SDF-2、SDF-3为研究对象,对它们单糖的组成、结构、性质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组成三种不同分子质量水溶性大豆皮膳食纤维的单糖单元有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果糖,但含量不同。三种不同分子质量水溶性大豆皮膳食纤维均具典型的糖类特征和三螺旋结构;SDF-2和SDF-3具有部分结晶,而SDF-1为无定形结构;吸水力、吸油力、吸水膨胀力及黏度为SDF-1SDF-2>SDF-3;胆固醇吸附能力为SDF-1>SDF-3>SDF-2。说明:水溶性大豆皮膳食纤维的分子质量大小对其组成分子的单糖单元种类和含量、分子官能团、分子空间结构、结晶和热稳定性、以及性质会产生影响。三种不同分子质量水溶性大豆皮膳食纤维来源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随分子质量增大,链间螺旋加缠绕更加紧密,并可形成结晶部分,热稳定性也随之增强。随分子质量增大,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增多,吸水力、吸油力、吸水膨胀力、黏度增大;阳离子交换能力和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减小。分子质量最小的SDF-1,因呈无定型状态,羧基等基团暴露充分、空间障碍小,阳离子交换、清除羟自由基和吸附胆固醇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毒素(AFs)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类变质食物中,其性质稳定、毒性高、易致癌,可导致家畜和人类患病,严重危害动物和消费者健康。在不当的储藏条件下,食品容易受霉菌感染而产生AFs。准确、快速的AFs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安全至关重要。免疫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安全可靠等优点,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检测技术之一。本文综述近年来基于免疫法的AFs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比色法、荧光法、免疫层析法、电化学法、石英晶体微天平法和微悬臂梁法的基本原理、检测效果、国内外研究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免疫法在AFs检测方法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为发展新思路提供策略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