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1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究我国北方主要刺参产区3种不同养殖模式刺参营养组成与功能性成分的差异。方法从山东和辽宁采集底播养殖、围堰养殖和池塘养殖3种不同养殖模式共75个刺参样品,依据国家标准中的方法,比较分析刺参体壁中营养成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脂肪酸)和功能性成分(胶原蛋白、刺身多糖和刺身皂苷)的含量。结果 3种养殖模式刺参体壁中的灰分、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包括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刺身多糖、刺身皂苷等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底播养殖模式刺参的甘氨酸、胶原蛋白、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含量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模式,围堰养殖刺参的含量位于中间水平;池塘养殖模式刺参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底播养殖模式,K、Na、Mg、Ca和P含量显著高于围堰养殖模式,而V含量显著低于围堰养殖模式,底播养殖刺参位于中间水平。结论 3种不同养殖模式刺参的营养成分组成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促进和完善刺身营养及品质评价体系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青岛近海主要海捕水产品开展质量安全与营养评价研究,掌握捕捞水产品的食用安全现状。方法全面分析青岛近海海域主要捕捞水产品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石油烃的含量,并进行食用安全评价分析。结果研究表明青岛近海海域水产品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元素,是补充人体矿物质营养的良好膳食来源。稀土元素总含量为6.08~232μg/kg,且甲壳类高于鱼类。水产品中鱼类的有害微量元素及石油烃含量均符合我国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但甲壳类中梭子蟹和虾蛄的镉(Cd)和少数样品中石油烃含量存在超标情况。结论亟需进一步加强水产品中有害元素的形态分析研究,科学开展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3.
采用Schall烘箱加速氧化法研究天然生育酚、二氢杨梅素、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对鲐鱼背腹部肌肉脂肪抗氧化的效果,运用响应面优化法确定最佳复合抗氧化剂配方,结果显示,在天然生育酚0.022%、二氢杨梅素0.031%、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21%条件下,过氧化值最低。验证性试验表明该抗氧化剂组合对鲐鱼肌肉脂肪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解冻鲐鱼背腹部鱼片在贮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与脂肪氧化变化规律,分析了鱼片中挥发性盐基氮(TVB-N)、总脂肪、不饱和脂肪酸、酸价(AV)、过氧化值(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冰箱4℃解冻鲐鱼能很好保持鱼肉的鲜度和品质,TVB-N值在贮藏第(6~8)天时超出标准限量范围,表明开始腐败;总脂肪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随贮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AV随贮藏时间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在贮藏(6~14)d增长速度较快;POV先升高,在第(12~16)天期间达到最高,而后呈下降趋势;TBARS值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在贮藏第(10~12)天时,鱼肉已严重氧化,不能食用或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HPLC-HG-AFS)对水产品中硒的赋存形态检测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实验优化流动相、提取剂、提取时间及其仪器条件, 建立HPLC-HG-AFS联用技术检测水产品中硒形态的分析方法。用去离子水在70 ℃水浴下超声提取1 h, 流动相为pH 6.0的40 mmol/L(NH4)2HPO4溶液, 阴离子交换柱分离, HG-AFS检测。结果 样品加标量在0.10、1.00 mg/kg时的回收率均在86.6%以上, 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结论 本研究证明使用该方法测定水产品中的硒形态较为准确、可靠, 为科学评价水产品质量、进一步细化富硒水产品的判定标准和鉴别其真伪提供技术手段, 为科学有效地开展其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3种典型海水鱼在不同温度储藏时,肌肉中生物胺产生的规律。研究发现: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鱼肉腐败加速,生物胺含量增加速率上升;其中尸胺、组胺和酪胺受温度影响较大,是衡量水产品腐败的主要指标;亚精胺的产生受温度影响较小。因此,低温储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保鲜方法。在不同储藏温度条件下,不同鱼种产生的生物胺种类也不相同;4℃储藏发生腐败后,鲐鱼主要产生尸胺和酪胺,蓝点马鲛产生组胺,大黄鱼产生尸胺、组胺和酪胺;20℃时,随着腐败的加剧,鲐鱼和蓝点马鲛主要产生尸胺和组胺,大黄鱼产生尸胺。因此,食用不新鲜的青皮红肉鱼中毒,不能仅仅视为组胺引起的中毒,而应该是多种生物胺共同引起的中毒。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三疣梭子蟹和虾蛄等甲壳类动物具有富集镉的特性,研究了运用体积排阻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SEC-HPLC-ICP-MS)首次对三疣梭子蟹和虾蛄可食用组织中镉的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梭子蟹肝胰腺中总镉含量高于肌肉组织,且不同样品总镉含量差异很大,镉的形态也存在很大差异。总镉含量高的梭子蟹肝胰腺组织中Cd主要以Cd-MT(金属硫蛋白)形态存在,而总镉含量低的梭子蟹肝胰腺组织中Cd主要以Cd-Cys(半胱氨酸),梭子蟹的肌肉组织中Cd主要以Cd-Cys形态存在。虾蛄的肌肉组织中Cd主要以Cd-MT形态存在。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建议对我国国家标准中甲壳类镉的限量标准做进一步评估和再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8.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高氟样品中氟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GB/T 5009.18-2003《食品中氟的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改进,将线性范围扩展至0.04~50.0μg/mL,建立了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南极磷虾和茶叶等高氟样品中氟含量的方法,通过精密度及回收率实验,南极磷虾中氟的回收率为88.7% ~98.2%,茶叶标物的回收率为91.2%~105.3%,紧压茶的回收率为89.7% ~ 104.0%,RSD为1.1%~2.5%.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稳定性好、精密度高、操作简便、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该方法的建立将为高氟样品中氟含量的监测和食用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获知不同加工条件对南极磷虾营养成分及其氟的迁移规律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水煮、油炸、烘烤等加工手段分析南极磷虾营养成分及其氟的迁移规律。结果不同的加工处理过程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破坏南极磷虾中营养成分含量,其影响程度为油炸水煮水洗烘烤。同时发现,南极磷虾富含锶和硒,含量分别为39.14 mg/kg和9.83 mg/kg。另外,南极磷虾中的氟经不同的加工处理会出现迁移,经油炸或烘烤处理后会降低南极磷虾中氟含量。结论以上研究为进一步高效利用和开发南极磷虾开拓了新的途径,并为其产品研制和制定相关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交试验优化海带中砷的脱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总砷和无机砷脱除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最佳食用脱除剂选择、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选出最佳脱砷工艺。结果表明,以3%柠檬酸脱除剂、料液比1:15(g/mL)、温度40℃、时间40min的脱砷工艺效果较为理想,总砷脱除率达到65.71%,无机砷脱除率达到74.39%。对脱砷后的海带样品进行基本营养成分分析发现,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和总糖含量均显著增加,灰分和矿物质元素含量有所减少,未对营养成分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