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4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67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电脑和网络,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角,并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前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国家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部基教司组织编写的<走进新课程>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并且提出了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应与读、写、算能力并列,作为基础教育应培养的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系统比较了干热、预糊化、湿热处理后橡子淀粉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橡子淀粉表面光滑,主要为椭圆形、球形和不规则形状,粒径分布范围为0.42~26.30 μm,糊化温度为76.75 ℃,干热处理使水分子迁移和脱除,未涉及明确的淀粉糊化与回生,对橡子淀粉的颗粒形状、粒径大小、糊化温度和A型晶体结构等理化指标亦无显著影响;预糊化处理、湿热处理改变了原淀粉的颗粒结构和结晶类型,增大了淀粉颗粒尺寸,粒径分布范围为1.26~416.87 μm,淀粉颗粒变为不规则形状,表面粗糙,糊化温度降为50.17 ℃,ΔH、To、Tp、Tc、冻融稳定性显著降低(P<0.05);橡子淀粉体外消化速率大小顺序为:干热处理>对照组>湿热处理>预糊化处理,抗性淀粉(RS)含量与之相反,预糊化处理RS含量最高,为38.21%,干热处理RS含量最低,为16.15%。本研究为橡子淀粉的深加工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有利于高品质橡子淀粉制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以蛋白水解度为指标,利用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蚕蛹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蚕蛹蛋白水解度的因素进行优化试验,分析了两种蛋白酶对蚕蛹蛋白酶解效果的影响,并测定水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酶解蚕蛹蛋白时,最优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为1.2%、酶解时间3.5 h、酶解pH 10.0、酶与底物比5.0%,此时,蚕蛹蛋白水解度最高为27.38%;木瓜蛋白酶酶解蚕蛹蛋白时,最优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为1.5%、酶解时间5.0 h、酶解pH 10.0、酶与底物比9.0%,此时,蚕蛹蛋白水解度最高为18.26%。最佳工艺条件下,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DPPH清除率分别为83.84%和81.24%,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36%和9.72%,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3.30%和62.24%。综上所述,木瓜蛋白酶对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微粉碎工艺对荞麦进行粉碎并与小麦粉混合制备混合粉,研究了超微粉碎荞麦粉添加量(0~20%)对混合粉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糊化特性、面团的热机械特性和面条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粉碎荞麦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的蔗糖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显著增加(P<0.05),荞麦粉添加量为20%时,混合粉的蔗糖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最高,分别为182.69%、223.02%、177.98%。混合粉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添加量为12%时最小,分别为242.00、202.00、408.50 cP。在0~20%范围内,混合粉吸水率从56.80%增加到60.50%;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都随添加的增加而降低,形成时间从3.34 min减低到2.40 min,稳定时间从5.87 min降低到4.61 min。糊化特性、热稳定性和回生值随超微粉碎荞麦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面条的硬度、黏度和回复性随超微粉碎荞麦粉的增加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并对比芦笋在热风、真空冷冻和微波干燥过程中出现的褐变问题,故采用不同的护色剂对芦笋进行浸泡、喷涂护色处理。结果显示,相较于不护色,经护色的芦笋粉营养及色泽品质更佳。其中护3的护色效果显著(P<0.05)优于护2和护1。干燥方式和护色剂的协同使用优于单独干燥。其中,护色剂-真空冷冻干燥(VFD)协同处理的芦笋粉的酚类物质保留程度、结构完整性、色泽及抗氧化能力最佳;护色剂-热风干燥(HAD)协同处理的芦笋粉组织结构稀疏分散,酚类含量、色泽、抗氧化能力不及VFD;而护色剂-微波干燥(MD)所得芦笋粉色泽焦黄,营养及色泽品质最差。此外,相较于浸泡,经喷涂的芦笋粉水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更高,葡萄糖、胆固醇吸附能力也更好,但前者的护色效果更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芦笋粉的总酚和芦丁含量,以及理化和功能性质指标与其营养及色泽品质具有高度相关性。综合品质排名前三的芦笋粉为护3-浸泡-VFD、护2-浸泡-VFD和护3-喷涂-VFD;后三为护1-喷涂-MD、护2-喷涂-MD、对照-MD。本研究结果为提高芦笋干燥产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林文强  李广华  隋勇 《机械强度》2004,26(Z1):124-126
湿热环境严重影响复合材料的物理及力学性能 ,为研究湿热效应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建立考虑湿热影响的复合材料疲劳性能试验方法。文中以剩余强度衰减模型为基础 ,对考虑湿热效应的层板复合材料的拉—拉疲劳性能试验的全过程进行介绍 ,阐述试件准备过程、试验中测试的项目 ,详细介绍基于剩余强度衰减模型中的参数的确定以及试验中试件个数确定的计算方法 ,并且指出试验中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 ,对试验中的有关数据处理也给出相应的理论基础。以此试验方法为基础可以方便地进行疲劳寿命的预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菜心贮藏品质,研究二氧化氯(ClO2)、臭氧(O3)两种杀菌剂对菜心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等品质指标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在贮藏期内ClO2和O3对菜心呼吸的影响是先促进后抑制,二者均使菜心呼吸高峰提前到达,但贮藏中后期(6 d^9 d)杀菌组的呼吸强度低于对照组,ClO2对呼吸的抑制优于O3;ClO2和O3提高了菜心贮藏前期的硬度,贮藏后期ClO2组菜心硬度适中;ClO2降低了菜心a*值,有利于保持菜心的绿色;O3对菜心a*值略有提高,对菜心绿色影响不显著;ClO2和O3促使菜心中丙二醛的累积,但量小难以促衰老;ClO2能稳定维持偏低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延缓其木质化和衰老,保持品质。综合分析得出,ClO2更适合杀菌处理菜心,货架期可达12 d,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荞麦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小杂粮,通过在小麦中添加荞麦可提升传统面条的营养价值,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营养需求。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加水量、荞麦粉添加量、谷朊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和魔芋胶添加量对于荞麦面条蒸煮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影响,之后选取荞麦粉、谷朊粉、食盐和魔芋胶添加量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荞麦面条的最佳工艺:荞麦粉添加量16%,谷朊粉添加量4%,食盐碱添加量0.9%,魔芋胶添加量0.2%。此外,比较最佳工艺下制备的荞麦面条与小麦面条特性,结果显示,荞麦面条的咀嚼性、剪切力、拉伸强度和拉伸距离高于小麦面条。荞麦面条和小麦面条在消化终点时淀粉水解率分别为78.55%和85.44%;荞麦面条中抗性淀粉含量比小麦面条高6.18%,荞麦面条血糖生成指数比小麦面条低3.32。  相似文献   
9.
本文展开了乙醇浸泡对鲜切荸荠品质变化的研究,通过分析在贮藏期内鲜切荸荠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呼吸速率、硬度、外观色度、气味、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数等变化,确定乙醇浓度对鲜切荸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时乙醇浓度对鲜切荸荠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荸荠硬度变化不显著,但对鲜切荸荠的呼吸速率、气味和外观色度影响显著。在贮藏1 d,当浸泡用乙醇浓度由15%增加到75%时,鲜切荸荠的呼吸速率由74μg/(kg·h)增加到134μg/(kg·h);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乙醇处理组鲜切荸荠的呼吸速率呈现下降趋势。色度分析知,贮藏0~4d浸泡时乙醇浓度对荸荠色泽影响不显著;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当浸泡乙醇浓度≥35%时,乙醇处理组的鲜切荸荠不产生黄化现象。电子鼻分析浸泡用乙醇浓度越高,在贮藏过程中生成的甲基类和醇、醛、酮类等物质越多,其中75%乙醇处理组荸荠对代表甲基类和醇、醛、酮类等物质的传感器R(6)和R(8)响应值分别由111.13和37.10上升至270.65和121.70。此外,乙醇可减少鲜切荸荠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当浸泡时乙醇浓度由15%增加到35%时,贮藏至13 d荸荠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降低到可计数范围内;当浸泡时乙醇浓度大于55%时,在贮藏期内没有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出。在贮藏温度4℃、贮藏时间为13 d的条件下,用浓度35%~55%乙醇对鲜切荸荠进行浸泡处理,可显著延长鲜切荸荠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0.
辐照对榨菜品质及其贮存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榨菜为试材,经去皮、切分、腌制、拌料、包装等加工步骤后,分为4组(吸收剂量分别为0(对照组),3、5、7 kGy(受照组))进行辐照杀菌处理。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受照组榨菜的总酸、色泽、褐变度、杀菌效果等品质指标均优于对照组;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贮存榨菜的总酸含量、褐变度、脆度均有所下降、杀菌效果有所增强、亚硝酸盐含量则有少量增加;当吸收剂量5 kGy,榨菜贮存56 d时,菌落总数约10~3 cfu/g,符合生产要求,亚硝酸盐含量为8.97 mg/kg、总酸含量为5.27 g/100g、褐变度为2.57、脆度为157.41 g·N,能较好地保持榨菜原有的色泽和品质,与对照组相比,榨菜的贮存期至少可延长28 d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