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6篇
金属工艺   19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25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锌焙砂中性浸出是湿法炼锌工艺流程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初始酸度、冲矿温度、浸出时间和焙砂粒度等因素对锌焙砂中浸的影响,试验结果得出较优工艺条件为:初始酸度50 g/L、冲矿温度65 ℃、反应时间60 min、焙砂粒度≤96 μm;4个考察因素均对中浸渣含锌有极显著性影响,影响由大到小为焙砂粒度>初始酸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某公司结合试验结果,实施了一系列技术改造:在锌精矿焙烧出料系统增加风选球磨装置,锌焙砂粒度降低至≤120 μm;在中浸双沸腾浸出槽后以串联方式增加2个100 m3搅拌反应罐,同时进行工艺流程再造.经改造前后的生产实践对比,中浸渣锌质量分数从28%~35%降低到22%~25%,中上清液质量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2.
增材制造技术突破了传统模具加工工艺的限制,可用于高效个性化定制生物医用材料。近年来,医学上对骨骼修复和移植的个性化需求显著增加,增材制造可满足该定制化的需求,促使增材制造技术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材料科学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技术(CAD/CAM)的发展,可用于增材制造的生物植入材料不再局限于钛系、钽系、钴铬钼等合金,聚醚醚酮、磷酸钙盐等非金属类材料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仿生人造骨植入体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的原理,对激光、电子束、光固化等增材制造技术进行了比较,并阐述了增材制造在生物植入体和医疗器械方面的应用现状,对增材制造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利用含钼废料钼酸钙为原料,采用碳还原法冶炼钼铁,通过单因素分析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的试验条件,钼酸钙加入量应低于10%,熔炼温度为1 525 ℃,保温时间为25 min,碱度为1.3。通过XRD、SEM、EDS分析得出用此方法生产得到的钼铁合金中,钼以Mo2C、Fe3Mo以及Fe3Mo3C的形式存在,渣系为二元玻璃渣系,具有与普通玻璃相似的成分系统。经测定合金中钼的回收率大于99%,钼资源回收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4.
刘峰  庞玉华  罗远  孙琦  王海  刘东 《金属热处理》2021,46(10):137-143
研究了07MnNiMoDR钢淬火和回火制度与晶粒尺寸和多边形铁素体含量的关系,建立了淬火保温时奥氏体尺寸窗口和回火保温时多边形铁素体含量窗口,确定了更为精准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奥氏体晶粒尺寸随淬火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变大,均匀性存在最佳区间,合理的淬火制度为加热温度(940±10) ℃保温(80±10) min;随回火温度升高,约650 ℃出现多边形铁素体,其含量随回火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合理的回火制度为:加热温度(665±5) ℃、保温时间(165±15) min。优选后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40 ℃×80 min淬火和660 ℃×180 min回火,最终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伸长率、冲击吸收能量和屈服强度相比国标分别提升了40.88%、206.25%和12.1%。  相似文献   
5.
高能喷丸对TC4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能喷丸对TC4焊接接头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焊接接头各区域的横截面微观组织,对各区域表层晶粒尺寸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采用洛氏硬度计测量了表层各区域的硬度,利用应力仪测试其不同区域的残余应力,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能喷丸处理后在TC4焊接接头表面获得一定厚度的塑性变形层,经过高能喷丸处理,在强烈塑性变形作用下接头各区域表层晶粒尺寸均细化到纳米尺度。焊接接头三个区域的表面层硬度一致,且高于高能喷丸处理前试样的硬度;残余应力测试表明,经高能喷丸处理后焊接接头表层各区域均为残余压应力,高能喷丸实现了焊接接头表层组织和性能的均一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设计并研制出ZG30SiMnCrMoVRE合金及其热处理工艺制度。对给定的合金成分,在930℃对其进行水淬,(230±10)℃进行回火处理,所得合金的硬度和冲击韧性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数值。而采用1150℃超高温淬火所得材料的硬度计冲击韧性并不理想。该合金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硬度及冲击韧性较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简化已有阻垢缓蚀荆的制造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以水为溶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用乙烯磺酸钠(SVS)、丙烯酸羟丙酯(HPA)和丙烯酸(AA)合成了兼具阻垢分散特性和缓蚀性能的AA-HPA-SVS共聚物,按国家标准对其阻垢和缓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A-HPA-SVS三元共聚物对中性介质中CaCO<,3>和Ca<,...  相似文献   
8.
吕明  王斌  杜金晶  朱军 《矿冶工程》2021,41(2):106-109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VO2粉体,研究了水热条件和Y、La、Ce等元素掺杂对VO2结构及相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热反应时间和温度对VO2晶粒生长影响显著,190 ℃保温72 h条件下制备的VO2粉体结晶度较好。稀土离子掺杂对VO2粉体成型和相变温度都有影响,其中Y掺杂能起到明显的细化晶粒作用,同时能使VO2相变温度由未掺杂时的68.3 ℃降到61.6 ℃;La和Ce的掺杂效果相近,都会对VO2主体结构产生一定破坏,虽然能起到一定降低相变温度的作用,但相转变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钒电池电解液的性能,选取了3种复合添加剂,研究了复合添加剂对钒电池正极电解液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2 mol/L的全钒液流电池正极5价钒离子电解液,采用临界胶束浓度法得到复合添加剂的配比为:1% KHSO4+3 mmol/L SDB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 KHSO4+2 mmol/L D-山梨醇、1% KHSO4+2 mmol/L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并考察添加剂加入电解液后的稳定性与电化学性能。通过XRD分析手段,对电解液沉淀物的成分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添加剂的加入,并不会引起钒离子价态的变化,1% KHSO4+2 mmol/L CTAB加入后,电解液峰电位差减小12 mV,峰电流增加9.8 mA,说明CTAB与KHSO4在合适配比下,能够有效提高正极电解液的稳定性及可逆性,添加剂的引入并未引起电解液沉淀物的物相组成变化,电解液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铅膏为研究对象,采用碳酸钠为脱硫剂,系统研究了碳酸钠浓度对铅膏脱硫率及铅收得率的影响,并借助化学分析、扫描电镜分析仪(SEM-EDS)、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揭示了铅膏脱硫反应机理,计算了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铅膏脱硫率随碳酸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铅收得率变化规律相反。铅膏主要由硫酸铅及铅的氧化物组成。在碳酸钠浓度小于0.150 mol/L时,脱硫产物中主要以PbCO3和Pb3(CO32(OH)2形式存在;随着浓度的增加,PbCO3不断向Pb3(CO32(OH)2转化,并最终转化为NaPb2(CO32(OH)2,导致铅收得率降低。铅膏脱硫过程活化能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受化学反应控制。浓度低于0.208 mol/L时,活化能降低幅度较大,由7.275 kJ/mol降至5.312 kJ/mol,之后活化能随浓度的增加变化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