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20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77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唑螨酯是一种高效、广谱、非内吸性的苯氧基吡唑类杀螨剂,广泛用于果蔬害螨防治。但近年来因为不合理使用导致残留及安全性问题。笔者综述了唑螨酯的应用、残留、代谢降解及毒性研究进展,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测定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LC2W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ST-III在以非消化性寡糖为唯一碳源的MRS液体培养液中的吸光值,以及在添加非消化性寡糖的脱脂牛乳中发酵后,发酵乳中益生菌菌落总数、乳酸含量和pH,研究非消化性寡糖对L.caseiLC2W和L.plantarumST-III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低聚半乳糖和菊粉可以明显促进L.caseiLC2W的体外增殖(P0.01),其最佳添加浓度为3%;而对L.plantarumST-III体外增殖促进作用最显著的是棉子糖和菊粉(P0.01),最佳添加浓度为2%。研究表明不同益生菌菌株对非消化性寡糖发挥体外增殖效应具有选择性,研究结果可为益生菌产品的开发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鱼腥草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其富含的多糖已被证明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关于鱼腥草多糖的研究多集中在全株或地上部分,不同部位鱼腥草多糖结构与活性的差异鲜有报道。本研究对鱼腥草的地下茎、茎和叶3个部位的多糖分别进行提取分离,并测定其结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旨在探究鱼腥草多糖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鱼腥草3个部位的多糖均为酸性多糖,均由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以及少量的岩藻糖、甘露糖、木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但比例各不相同;分子质量范围是4.11×104~1.20×106 u;红外结构基本相同;叶多糖具有较多的甲酯基和乙酰基基团,其含量分别为0.95%和1.05%;3种多糖的表面形态均为光滑平整的片状结构;叶多糖不具有三螺旋结构而地下茎多糖和茎多糖存在三螺旋结构。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强。试验发现不同部位鱼腥草多糖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鱼腥草多糖的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鱼腥草多糖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25℃常温、4℃冷藏、0℃冰温贮藏下稻花鸡肉p H值、水分含量、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及感官评价;基于16S rRNA,研究货架期前后鸡肉细菌群落结构、演替规律及相对丰度。结果表明:结果表明:25℃常温12 h菌落总数和TVB-N均超过国家标准规定,水分含量和p H第12 h后变化趋势极大;4℃冷藏4 d菌落总数超过国家标准规定,TVB-N为13.64 mg/100 g,水分含量和p H第4天后均呈显著性差异;0℃冰温8 d菌落总数为8.90×105 CFU/g,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但TVB-N为15.25 mg/100 g,超过国标限值,水分含量和p H第8天后变化趋势极大。综合各品质指标,三种贮藏温度下货架期分别为12 h、4 d、8 d,感官评分均在可接受范围内。25℃贮藏末期以不动杆菌属、沙雷氏菌属、多源菌属、泛菌属、肠杆菌科未分类属细菌为主。4℃与0℃贮藏末期优势腐败菌均以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沙雷氏菌属、肠杆菌科未分类属为主,但丰度占比有较大差异。不同贮藏温度下稻花鸡...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通过分别将黑米饮料中的大分子蛋白质、纤维素、淀粉酶解制备不同的黑米饮料,探究加工及储藏过程中不同食品大分子对黑米饮料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过程中大分子的降解会造成花色苷保留率下降,全谷物组不加酶经过相同加热条件保留率最高,为62.88%;灭菌后全谷物组花色苷保留率为17.62%,高于各酶解组。将灭菌后的各组样品分别在不同光照(常温光照/避光)和不同温度(4℃/37℃避光)条件储藏10 d,除4℃避光条件下外,其他条件下各组的花色苷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相较于花色苷水提液,全谷物组和各酶解组花色苷的半衰期均延长,全谷物组的半衰期最长,分别在常温光照、常温避光、37℃避光条件下将花色苷半衰期由4.31、4.72、0.76 d延长至8.99、9.65、4.09 d。储藏过程中虽然花色苷存在不同程度的降解,但黑米饮料的抗氧化活性仅在37℃避光条件下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复杂食品体系中蛋白质、膳食纤维、淀粉可以在热加工及储藏过程中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界中,细菌常以细菌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其形成给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环境等诸多领域带来了不利影响。复杂的细菌生物膜结构为生理多样化的细菌细胞提供了保护屏障,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细菌感染及细菌抗药耐药性问题出现的主要驱动因素。噬菌体是细菌的天敌,细菌与噬菌体之间的共同进化迫使噬菌体开发特定的策略来克服生物膜防御屏障并杀死细菌。本文总结了细菌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形成过程及噬菌体对细菌生物膜的感染机制;综述了基于噬菌体及其衍生物对抗生物膜和耐药细菌感染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针对目前噬菌体疗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发现和更好地利用噬菌体的天然抗菌潜力,促进新型、高效的细菌生物膜检测及控制技术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是天然存在的碱性多糖,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低毒性和易于制备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构建各类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的递送体系。壳聚糖基营养递送体系主要通过交联法、干燥法、层层自组装法、凝聚法、共价接枝法、微流控法及生物合成法等方法构建而成。壳聚糖可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质体复配结合,形成的复合载体可获得更加优异的性能,拓宽其在食品包装材料、生物活性物质缓释以及益生菌包埋等方面的应用范围。此外,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壳聚糖基营养递送体系在食品工业实际应用时的障碍与局限性,以期为壳聚糖基递送载体在赋予食品新的功能特性、开发新的食品配料以及营养素强化中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酵母β-1,3-葡聚糖的酶法增溶及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酵母β-1,3-葡聚糖为原料,利用木霉菌株LE02产β-1,3-葡聚糖酶对其进行酶解增溶,并对酶解产物组分进行了分析,以得到最大量的可溶性多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55℃、pH4.5、底物浓度20%、酶用量4U/ml,酶解时间2h,可溶性多糖得率达到52%;不同水解时间酶解产物经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均可得到组分Ⅰ(大分子量多糖)、组分Ⅱ(寡聚糖)和组分Ⅲ(小分子量低聚糖和单糖)三个组分,随着水解时间延长组分Ⅰ比例下降、而组分Ⅲ的比例迅速上升.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水解2h酶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其中分子量大于30kD组分占总糖的比例为66.2%.  相似文献   
9.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雪莲果叶中的绿原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惠  彭光华 《食品科学》2010,31(2):224-227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雪莲果叶中的有效成分绿原酸进行分离,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雪莲果叶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 C18 柱(4.6mm × 30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 体积分数0.5% 磷酸溶液(8:92,V/V),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25nm,柱温为25℃。绿原酸在10~100μg/mL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加标回收率为97.0%,RSD 为1.10%。本法快速、简单、准确、分离度好,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干香菇经不同复水条件处理后其特征香味物质含量的变化,实现干香菇的科学复水。方法新鲜香菇经热风干燥后进行复水处理,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SPME-GC-MS)的方法对复水香菇中的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和八碳化合物进行分析,以环己酮为内标物,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分别考察不同复水时间、不同复水温度和不同复水pH值下香菇中特征香味物质的含量。结果经不同复水时间处理后,香菇中含硫化合物含量为38.30~79.84μg/g,八碳化合物含量为4.33~10.97μg/g;经不同复水温度处理后,香菇中含硫化合物含量为12.82~44.45μg/g,八碳化合物含量为2.50~9.84μg/g;不同pH值条件下复水处理后,香菇中含硫化合物含量为6.10~72.52μg/g,八碳化合物含量为0.86~7.61μg/g。结论结果表明,干香菇在温度为40℃、pH值为9时,复水处理40min,其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复水香菇表现为浓郁的"香菇味";干香菇在温度为40℃、pH值为7时,复水处理20 min,其挥发性八碳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复水香菇表现为明显的"蘑菇味",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复水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