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海南传统酸瓜的细菌群落结构,为发酵酸瓜的品质提升和食品安全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收集3种海南地区常见原料(小西瓜、哈密瓜、葫芦瓜)腌制的传统酸瓜,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其细菌多样性,并比较其差异,并对潜在的可利用微生物资源和引发食品安全风险的条件致病菌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原料发酵的酸瓜具有不同的细菌群落,3种海南酸瓜中优势细菌主要有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片球菌属(Pediococcus),其中乳杆菌属相对丰度占90%以上;同时,由哈密瓜制作的酸瓜中检测到了条件致病菌大肠-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和克罗诺属(Cronobacter),存在一定的食用安全风险。结论 海南酸瓜中蕴藏着丰富的乳酸菌菌群资源,为传统发酵食品产业资源发掘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支撑,对影响食用安全的肠杆菌科等的防控也是发酵食品加工制作、储存销售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管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C-ICPMS)测定大米中无机砷的不确定度。方法采用LC-ICPMS测定大米中As~Ⅲ和As~Ⅴ含量,建立数学模型,并从测量重复性、样品称量、提取液移取体积、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曲线拟合等方面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结果大米样品中As~Ⅲ、As~Ⅴ、i-As的含量分别为0.180、0.014、0.194 mg/kg,在95%的置信区间下,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3、0.002、0.028 mg/kg, k=2。结论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的重复性、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曲线拟合,需要在测量过程中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中常用的农药包括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有机氯和新烟碱类,然而农药的高毒性对消费者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在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开发和使用具有“绿色化学”特点的溶剂和方法一直是分析工作者努力的方向。QuEChERS技术中基质净化步骤在农药残留分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QuEChERS样品制备方法在水果蔬菜等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概况,总结了QuEChERS技术常用的传统净化材料如N-丙基乙二胺和石墨化炭黑、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固定相和新型净化材料如多壁碳纳米管、磁性纳米材料、氟化材料及其他新型改性材料等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就新型净化材料的结构特性、功能及应用进行了分析,阐明了QuEChERS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在于开发更多操作便捷、成本低廉的新型净化材料,有助于这一领域进一步的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海南酸瓜中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植物乳杆菌,并探究其发酵液与壳聚糖复配处理对芒果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MRS培养基结合生理生化特征从酸瓜中分离植物乳杆菌,通过牛津杯法筛选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具有抑菌效果的菌株,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方法对菌株进行确认。以芒果为保鲜对象,分别用菌株发酵液、壳聚糖、菌株发酵液-壳聚糖复配液进行处理, 25℃贮藏12 d,每2 d取样,测定好果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 (vitamin C, VC)、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的变化,评价不同处理方式对芒果的保鲜作用。结果 从海南传统发酵食品酸瓜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抑菌效果的植物乳杆菌R2。菌株发酵液、壳聚糖、菌株发酵液-壳聚糖复配液3种处理方式对芒果均具有保鲜效果,均能有效提高芒果好果率,降低失重率,减缓VC的损失,抑制表面微生物的生长而减缓芒果腐烂,其中菌株发酵液-壳聚糖复配液的保鲜效果最佳。与CK组对比,在贮藏第12 d时,菌株发酵液-壳聚糖复配液处理组的好果率高40%,失重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降低了4.4%和3.1%,可滴定酸下降趋势减缓,V...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assspectrometry,ICP-MS)测定糖果中铅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按照CNAS-GL006-2019《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及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和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因素,计算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糖果中铅含量为0.077 mg/kg,置信概率为95%时,测定结果中合成不确定度为0.0054 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0.011 mg/kg (k=2)。结论标准曲线的拟合及测量重复性是糖果中铅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源自常见生食蔬菜黄瓜中肠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 EAEC)的分布和耐药情况, 并建立其生长预测模型。方法 将采集的黄瓜样品进行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和鉴定, 通过PCR对EAEC特征性毒力基因进行确认, 并通过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药敏系统进行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以分离鉴定的EAEC为研究对象, 监测其在4、15、25、35℃贮藏条件下在黄瓜上的生长数据, 绘制生长曲线, 采用Slogistic模型进行拟合, 建立黄瓜中EAEC生长预测模型。结果 自黄瓜中分离到一株EAEC, 携带aggR和astA毒力基因, 对磺胺类药物复方新诺明高度耐药。4个不同温度条件下EAEC在黄瓜上的生长用Slogistic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5,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反应EAEC在黄瓜上的生长情况 。结论 黄瓜上存在EAEC污染的风险, EAEC的耐药性进一步加剧生食黄瓜的安全风险。通过Slogistic方程可以有效的建立不同温度条件下EAEC在黄瓜上的生长预测模型, 对生食黄瓜的加工、供餐等过程中食源性致病菌风险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进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化妆品乳液质控样品中铬的不确定度评定,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化妆品乳液质控样品中铬含量,建立数学模型,评定方法的不确定度。结果发现,化妆品乳液质控样品中铬的测定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2.95%和2.11%;在95%置信区间时,不确定度报告为(0.592±0.035)mg/kg和(1.13±0.05)mg/kg。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为标准曲线溶液在线稀释、标准曲线拟合和试液测量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定密度瓶法测定糯米酒中酒精度的不确定度。方法分析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通过统计方法从测量重复性、温度计读数偏移、密度瓶校准、容量瓶的容量允差和天平校准等方面计算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最后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当糯米酒的酒精度为13.65%vol时,扩展不确定度U=0.11%vol (k=2)。结论密度瓶法测定糯米酒中酒精度过程中,密度瓶校准的不确定度分量所带来的影响最大,是该方法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其次是是测量重复性;读数偏移、容量允差、天平称量的误差等对其测定不确定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建立测定热带水果饮料中胭脂虫红(以胭脂红酸计)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经盐酸超声提取、乙腈稀释、过膜净化,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0.3%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采用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对胭脂红酸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结果 在5~5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以上,方法测定低限为50μg/kg,检出限为10μg/kg;火龙果、百香果、西瓜、莲雾、椰子饮料样品在低(1 mg/kg)、中(5 mg/kg)、高(25 mg/kg) 3个浓度加标回收率实验的回收率范围为82.20%~104.11%,相对标准偏差为1.47%~2.43%(n=6)。结论 该方法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多种热带水果饮料中胭脂虫红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鲜切菠萝中致病菌在不同温度及抑菌处理条件下的生长变化情况,评估其食品安全风险,查找降低风险的因素。方法 采用16SrDNA测序并结合平板计数法分析鲜切菠萝在贮藏中细菌组成和数量变化,并查找疑似致病菌,最后以致病菌快速检测片确认鲜切菠萝中的致病菌。结果 用5个不同产地的原料制作的鲜切菠萝中均含有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志贺氏菌、阪崎肠杆菌5种致病菌。这些鲜切菠萝经室温贮藏后仅金黄色葡萄球菌消失;经4℃贮藏6 d后上述5种致病菌均未消失。经10 mg/kg ClO2处理后,鲜切菠萝中细菌数量大幅降低,但蜡样芽孢杆菌和阪崎肠杆菌仍能检出;继续于室温贮藏5d后,仅金黄色葡萄球菌消失;继续于4℃贮藏9 d后,仅李斯特菌消失。经1%壳聚糖处理后,在短时间内鲜切菠萝中致病菌已低至无法检出,但继续在室温贮藏5d,则仅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李斯特菌消失;继续于4℃贮藏9d后,仅李斯特菌、志贺氏菌和阪崎肠杆菌消失。结论 鲜切菠萝存在多种致病菌风险;无论在室温或4℃贮藏大部分致病菌仍能存活甚至生长; 10 mg/kg ClO2处理不能消除这些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