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8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海关监管部门对进口酒类安全风险的预测预警能力,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加速通关效率,构建进口酒类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 基于调查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运用风险矩阵获得模糊隶属度矩阵,进行模糊综合运算得到各级指标风险值,同时模型引入动态调节因子,最终实现对具体批次进口酒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 我国进口酒类安全风险等级为中风险,检测项目中甲醇风险值最高(82.917),纳他霉素风险值最低(52.083)。结论 模型可根据进口酒类总体风险等级和检测项目风险值大小输出推荐检测项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为进口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Journal of Infrared, Millimeter, and Terahertz Waves - Terahertz radiation has many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at make it useful for noninvasive mail inspection. Whil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mail...  相似文献   
3.
根据动力电池的电性能、电安全、机械安全和环境可靠性等项目,分析动力电池检测过程中潜在的危险。从管理制度、人员、设备、环境和储存等方面,提出动力电池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以降低风险,保证试验室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ecycl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rPET)的半挥发性污染物分布和地域差异性。方法本文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GC×GC-QTOF-MS)非靶向筛查不同区域rPET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质(SVOC),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探索区域间的差异、关键差异物质和影响因素。结果 北方地区和广东地区的rPET分别检出260和90种SVOCs;1,1’-[1,2-乙二酰双(氧基)]双苯和壬醛二甲基缩醛均是检出频率最高的物质;OPLS-DA结果证明广东地区和北方地区的rPET之间存在显著差异(RC2YU M为0.98,QC2YUM为0.932)。关键差异物质主要包括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十一烷和对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结论 添加剂、其他废塑料的降解产物以及香精香料残留等因素是导致rPET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不同区域间rPET中的半挥发性污染物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可以通过半挥发性有机物质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rPET的来源进行溯源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有效考察食品接触用再生聚氯乙烯类材料中氯乙烯、1,1-二氯乙烯和1,1-二氯乙烷的迁移风险。方法 建立测定食品接触用再生聚氯乙烯类材料中氯乙烯、1,1-二氯乙烯和1,1-二氯乙烷在水、酸性、含乙醇、橄榄油和化学替代溶剂中迁移量的气相色谱法。采用DB-624(60 m×250 μm×1.4 μm)毛细管柱对迁移实验后的3种物质进行组分分离,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进行检测。结果 氯乙烯、1,1-二氯乙烯和1,1-二氯乙烷的色谱分离效果较好,在0.005~0.05 mg/kg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001 mg/kg,定量限为0.005 mg/kg。当添加量为0.005、0.01和0.02 mg/kg时,3种物质的加标回收率为94.8%~108%,相对标准偏差(n=6)为0.0%~9.0%,均低于10%。结论 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用于食品接触用再生聚氯乙烯类材料中氯乙烯、1,1-二氯乙烯和1,1-二氯乙烷迁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再生PET材料中非有意/有意添加物的迁移风险,采用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和顶空串联气相色谱法建立了再生PET制品中非有意/有意添加物筛查的方法,并对迁移实验所得食品模拟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共筛查出了6个化合物,其中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三甘醇辛酸癸酸酯和三乙二醇二异辛酸酯等4个化合物是有意添加物,亚油酸甲酯和1, 2-双-(4-羧基-苯甲酰基)-乙烷是非有意添加物。检出的化合物均未在GB 96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列出,是未被允许使用的化学物质。依据毒理学关注阈值法评估所检出的化合物均为Cramer Ⅰ类物质,结合膳食暴露条件评估它们的暴露量大大低于安全暴露阈值1.8 mg/人/d,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中国和欧盟分别规定的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进行差异分析,并对2种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的迁移试验结果差异进行考察。方法 选取4类典型的酸性食品(共123种)进行pH测试,分别以3%(质量分数)的乙酸和4%(体积分数)的乙酸为食品模拟物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进行迁移试验,并测试样品的总迁移量、甲醛迁移量、三聚氰胺迁移量、双酚A迁移量和重金属(锑)迁移量,比较样品在2种不同酸性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差异。结果 pH测试结果表明,中国生产的4类酸性食品的pH范围为2.3~5.1,国外生产的4类酸性食品的pH范围为2.49~4.88,pH<5对4类酸性食品的pH覆盖率均大于或等于pH<4.5。迁移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食品接触材料在4%(体积分数)的乙酸中的迁移量,无论是总迁移量还是特定迁移量都大于或等于在3%(质量分数)的乙酸中的迁移量,食品接触材料在3%(质量分数)的乙酸中的迁移量高于在体积分数4%的乙酸的情况极少。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中国采用pH<5定义酸性食品符合中国人的餐饮习惯,酸性食品覆盖性更广,更具合理性。迁移量测试结果表明,4%(体积分数)的乙酸是比3%(质量分数)的乙酸更为严苛的食品模拟物,因此对于国外出口中国的食品接触材料,即使已经按照欧盟标准采用3%(质量分数)的乙酸进行了迁移量测试,在进口到国内时还应用4%(体积分数)的乙酸按照中国相关标准再次进行迁移量测试,以满足中国标准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抓手和重大实践,再生塑料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是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应对塑料垃圾污染的关键举措之一.概述了欧盟和美国对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的管理举措,总结了鼓励政策和标准化的推进为可再生塑料用作食品接触材料带来的机遇,与此同时,详细地分析了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面临的挑战,如污染物迁移、满足食品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食品接触用纸制品中铅、砷、铜等40种无机元素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 纸制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ICP-MS动能歧视(KED)模式测定试样溶液中各元素的含量,用锗、铑、锆、铪、铼元素作为内标校正检测结果。将此方法运用于常见食品接触用纸制品的测定。结果 该方法可在约3.5min内完成40种元素的测定, 各元素方法定量限为0.05~0.1 mg/kg, 且线性关系良好,R2 >0.995,加标回收率为80%~120%,精密度为0.6%~7.5%(n=6)。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适用于纸制餐具的无机元素检测。使用该法对食品接触用纸制品的检测结果显示铬、铜、锰、锶等元素在纸杯、纸碗、纸盒中检出率高达96%~100%,需引起消费者及监管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尖晶石型锰酸锂由于具有优异的安全性能且成本低廉,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然而,由于锰溶解所导致的循环性能衰退是锰酸锂发展的主要障碍。随着温度的升高,锰溶解加剧,因而电池在高温条件下衰退更加严重。将硼酸锂包覆于锰酸锂表面,可以抑制锰的溶解。通过高能球磨的方法可将硼酸锂均匀地包覆于锰酸锂表面。X射线衍射与电化学阻抗表征结果表明,硼酸锂不会引起锰酸锂结构的变化和电池阻抗的增加。通过对界面转移电阻的研究发现,硼酸锂包覆量超过2%(质量分数)时电池的极化会增加,因此将硼酸锂的最佳包覆量控制在2%。相比于未经包覆的锰酸锂,经包覆的锰酸锂不论是对锂半电池还是对石墨全电池均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尤其是在60 ℃下的循环性能大大改善。软包全电池体积能量密度达到308 W·h/L,1C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率可达到94.7%。通过硼酸锂包覆可有效抑制锰酸锂的锰溶解,改善其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