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7-二乙胺基香豆素-3-羧酸、甘氨酸、组氨酸为原料,采用标准多肽合成法成功合成了水溶性的荧光探针分子香豆素—甘氨酸-甘氨酸-组氨酸(Coumarin—Gly-Gly-His,CGGH),利用GGH三肽对Cu~(2+)的络合作用形成C-GGHCu~(2+)络合物,使探针分子C-GGH的荧光猝灭;然后,通过向体系中加入氰化物后,CN~-对Cu~(2+)的强络合作用形成稳定的络合物[Cu(CN)_x]而使探针分子荧光逐渐恢复,以此实现对氰化物的定量检测。该法检测限为0.015μmol/L,远低于国家标准(GB 8537—2008)中要求最严的矿泉水中氰化物的限量值0.01mg/L(相当于摩尔浓度0.385μmol/L),该探针分子对CN~-的检测不受SCN~-、F~-、Cl~-、Br~-、I~-、PO_4~(3-)、N~(3-)、NO_3~-、AcO~-、SO_4~(2-)、CO_3~(2-)等共存阴离子的影响。经对实际食物样品中氰化物进行检测,证明该方法的准确度与国标(GB/T 5009.48—2003、GB/T 5009.36—2003、GB/T8538—2008)方法一致,且更快捷、简单。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正交试验优化检测条件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研究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真伪及产地鉴别。方法收集吉林、湖南、四川、云南4个不同产地的天麻及紫茉莉根、大丽菊、蕉藕和马铃薯等天麻伪品,以天麻样本成分作为振荡底物,构建"硫酸+硫酸锰+溴酸钠+丙酮+样品成分"振荡体系,利用硫酸、硫酸锰、丙酮、溴酸钠和样品成分产生的非线性化学反应来测定天麻及其伪品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通过指纹图谱直观差异比较和系统相似度计算对天麻真伪及其道地性进行鉴别评价。结果样品用量为0.800 g,反应温度为50℃时,天麻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特征性和重现性。天麻和伪品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之间的特征差异大,可通过直观差异比较直接区分。不同产地的天麻指纹图谱相似,具有相同的振荡起伏规律,但振荡寿命、振荡幅度及振荡波数等有差异。利用系统相似度模式识别可对天麻的产地进行鉴别,同一产地的相似度均≥0.989,而不同产地天麻相似度均≤0.951,鉴别准确率达98.3%。结论本研究为天麻真伪鉴别及产地溯源提供了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萘酰亚胺偶氮苯为检测信号基团,以水杨醛为氰根离子的识别基团,通过将萘酰亚胺重氮盐和水杨醛单元偶联,得到基于萘酰亚胺的偶氮苯染料分子探针。研究发现,探针溶液与氰化物反应后,紫外光谱吸收峰从波长404 nm转移至505 nm,颜色从黄色变为红色。在水溶液体系中,探针分子能实现对氰化物的比值式检测,线性范围为0.5~40.0μmol/L,检出限为0.13μmol/L,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中的氰化物最大含量(1.9μmol/L)。且该探针分子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对CN~-的检测不受F~-、Cl~-、Br~-、I~-、SCN~-、Ac O~-、S~(2-)、H_2PO_4~-、N_3~-、NO_3~-等共存阴离子的影响。在对实际食物样品中氰化物进行检测时,该方法的准确度与国标方法一致。另外,利用探针分子制备了氰化物的检测试纸,可直接目测出含氰化物浓度大于5.0μmol/L的样品溶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各类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污染状况,把控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方法:实验室靶向性采集610份可能含有丙烯酰胺的食品样品,涉及糕点、饼干、薯类食品、膨化食品等8类食品,依据GB 5009.204—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进行检验。结果:有73个样品检出丙烯酰胺,检出率达12.0%,其中薯类食品、饼干、糕点等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丙烯酰胺污染,而马铃薯片中丙烯酰胺污染情况较为明显,检出率达47.5%,丙烯酰胺平均含量为1 315 μg/kg,具有较为突出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结论:食品生产企业应控制丙烯酰胺的来源,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风险监测与监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