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58篇
  免费   3545篇
  国内免费   2866篇
电工技术   5202篇
综合类   4708篇
化学工业   2776篇
金属工艺   981篇
机械仪表   2747篇
建筑科学   3427篇
矿业工程   1199篇
能源动力   835篇
轻工业   2470篇
水利工程   3501篇
石油天然气   1103篇
武器工业   468篇
无线电   427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83篇
冶金工业   577篇
原子能技术   751篇
自动化技术   5768篇
  2024年   377篇
  2023年   1290篇
  2022年   1317篇
  2021年   1404篇
  2020年   1369篇
  2019年   1492篇
  2018年   845篇
  2017年   1177篇
  2016年   1332篇
  2015年   1552篇
  2014年   2541篇
  2013年   1988篇
  2012年   2259篇
  2011年   2304篇
  2010年   2047篇
  2009年   2120篇
  2008年   2415篇
  2007年   2001篇
  2006年   1663篇
  2005年   1643篇
  2004年   1365篇
  2003年   1189篇
  2002年   1054篇
  2001年   934篇
  2000年   807篇
  1999年   663篇
  1998年   631篇
  1997年   647篇
  1996年   524篇
  1995年   461篇
  1994年   423篇
  1993年   303篇
  1992年   298篇
  1991年   287篇
  1990年   268篇
  1989年   256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本文识别了影响施工安全的6个影响因子和产生安全事故的7个因子并对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首先,通过文献分析,结合建筑事故数据的事故因子,提出施工安全管理的发展现状;其次,建立施工安全因子模型,采用模糊DEMATEL法根据建筑行业专家对影响因子的打分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各安全因子的特点;最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全因子分析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的具体内涵,并提出安全施工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王永胜  吕宝宏  王金珂  王冰 《水利学报》2021,52(11):1281-1294
针对常见泥石流防治结构被冲击破坏的问题,基于“柔性消能”理念,结合张弦梁结构和竖向预应力锚杆技术,提出一种既能改善结构受力性能、增加结构整体抗冲击能力、保证结构安全可靠,又能减小结构构件截面尺寸、节约成本、便于现场施工组装和后期运营维护的新型地锚张弦梁式泥石流格栅坝,并阐述其技术原理。根据泥石流荷载分布和新型地锚张弦梁式泥石流格栅坝的受力特征,给出其简化的内力计算方法;并利用SAP2000建立新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结构的整体受力,验证了构件简化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结合Python语言和Qt De? signer软件开发了相应的设计计算软件,对新型地锚张弦梁式泥石流格栅坝的内力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提出的新结构抗冲击性能好,构件受力均匀;以后设计中应关注竖杆的剪切脆性破坏和立柱偏心受力情况,保证结构安全;变形协调仅使底层张弦梁与竖杆内力偏大,实际工程应用时,应着重验算底层构件,防止其破坏;文中提出的简化计算方法能较准确的反映结构的受力特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研究可为新型地锚张弦梁式泥石流格栅坝的设计计算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青岛华润万象城属于复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长宽比偏大,平面布置较为复杂,具有扭转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竖向不规则、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结构超长等特点。结构设计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对结构进行详细的小震弹性计算、小震弹性时程分析、中震及大震验算,并在工程中设置了RBS消能墙作为"抗震二道防线",其对平面扭转不规则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此外,对超长结构的温度应力作用、大跨度楼盖的舒适度以及抗浮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与研究。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各项指标能较好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结构布置合理、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5.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钾(PAAK),并作为新型消焰剂加入单基发射药中。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试了PAAK中钾的含量;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特性黏度;采用DSC法研究不同pH值的PAAK与硝化棉(NC)的相容性;利用充氮氧弹法对添加PAAK、硝酸钾KNO3、硫酸钾K2SO4的单基发射药的燃烧残渣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PAAK中,钾的质量分数为15.21%,相对分子量在3 000左右,有利于和NC均匀混合,且在中性或微碱性(pH=7.0~7.5)的情况与NC相容性良好。与传统的KNO3、K2SO4消焰剂相比,PAAK能够和NC均匀混合,制备均质透明的单基发射药;PAAK发射药的燃烧残渣最少,占发射药质量的0.18%。  相似文献   
6.
针对VHF/UHF频段电台仅能视距通信的应用局限,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流层散射传播体制的赋能通信技术,并对其原理进行了介绍。该技术在不改变现役VHF/UHF电台硬件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建立赋能站和加载对流层散射通信波形,可以在VHF/UHF电台与赋能站之间实现可靠的超视距通信。通过理论分析、信道特性试验以及通信试验证实了该技术的可行性。最后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对实现多个被动传感器的优化选择和合理布站,提高目标定位精度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将强跟踪思想引入容积卡尔曼滤波(cubature Kalman filter,CKF),建立强跟踪CKF能有效克服CKF在模型不确定、状态突变等情况下,滤波性能下降的问题。通过分析现有多渐消因子计算方法,发现它们均只利用了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并没有考虑各个状态之间的相关性,不能充分发挥多渐消因子的优势。为此,本文提出渐消因子矩阵,基于正交原理推导渐消因子矩阵的求解方法,提出多渐消因子强跟踪CKF算法。多渐消因子强跟踪CKF算法突破了传统多渐消因子为向量的限制,也不再要求渐消因子取值要大于1。仿真验证了算法具有更好的滤波精度何鲁棒性,能更好的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9.
为了开发β受体阻断剂新药(S)-噻吗洛尔半水合物,采用3-吗啉-4-氯-1,2,5-噻二唑为起始原料,经水解反应得到中间体1(3-吗啉-4-羟基-1,2,5-噻二唑)。中间体1与R-环氧氯丙烷发生醚化反应,经后处理及重结晶得到中间体2 {(R)-4-[4-(环氧乙烷-2-基甲氧基)-1,2,5-噻二唑-3-基]吗啉}。中间体2经胺化反应、马来酸成盐及重结晶得到(S)-马来酸噻吗洛尔。(S)-马来酸噻吗洛尔经游离、纯水转晶得到符合药典标准的(S)-噻吗洛尔半水合物,总收率14.05%且e.e.值为99.66%。最终成品经IR、1H-NMR、13C-NMR、MS、TGA、DSC表征,并优化各步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以三乙胺为醚化反应缚酸剂75 ℃反应最佳;以乙醇为胺化反应溶剂46 ℃反应16 h最佳;S-噻吗洛尔的转晶拆分以水作溶剂,比传统不对称合成工艺安全稳定,操作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表达纯化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蛋白,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E.coli中表达C-端带有6×His标签的可溶性TRAIL蛋白,并优化诱导时间(4、6和8 h)和诱导剂IPTG的浓度(0.06、0.125、0.25、0.5、1 mmol/L)。表达产物经Ni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TRAIL(终浓度分别为100、200、400 ng/ml)的活性,并检测亲和层析过程中两种洗脱方式(洗脱液4℃留柱过夜后进行洗脱和洗脱液进柱后直接收集流出液)及纯化过程中两次透析的时间(均为24和48 h)对TRAIL活性的影响。结果最佳诱导时间为6 h,最佳IPTG诱导浓度为0.5 mmol/L。表达产物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0%,相对分子质量为20 000,可与兔抗人TRAIL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TRAIL终浓度为100、200和400 ng/ml的实验组的抑制率分别约为36%、53%和73%。亲和层析的两种洗脱方式的TRAIL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48 h比透析24 h获得的TRAIL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 TRAIL蛋白成功在E.coli中表达,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优化后的TRAIL诱导条件和纯化方法可进一步大量生产高TRAIL蛋白的活性,满足了TRAIL的基础及临床相关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