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50篇
  免费   3392篇
  国内免费   2313篇
电工技术   4066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535篇
化学工业   5530篇
金属工艺   5497篇
机械仪表   9022篇
建筑科学   3563篇
矿业工程   3053篇
能源动力   1629篇
轻工业   3250篇
水利工程   781篇
石油天然气   3398篇
武器工业   1397篇
无线电   619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118篇
冶金工业   1703篇
原子能技术   627篇
自动化技术   5892篇
  2024年   402篇
  2023年   1436篇
  2022年   1327篇
  2021年   1583篇
  2020年   1559篇
  2019年   1625篇
  2018年   886篇
  2017年   1235篇
  2016年   1479篇
  2015年   1796篇
  2014年   3338篇
  2013年   2548篇
  2012年   3270篇
  2011年   3091篇
  2010年   2726篇
  2009年   2860篇
  2008年   3274篇
  2007年   2882篇
  2006年   2778篇
  2005年   2678篇
  2004年   2805篇
  2003年   2392篇
  2002年   1960篇
  2001年   1704篇
  2000年   1578篇
  1999年   1350篇
  1998年   1297篇
  1997年   1263篇
  1996年   1135篇
  1995年   1004篇
  1994年   867篇
  1993年   791篇
  1992年   782篇
  1991年   734篇
  1990年   712篇
  1989年   870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油机械》2021,(1):124-131
碳纤维连续抽油杆(简称碳纤维杆)具有质量轻、抗拉强度高和抗腐蚀性强等优点,用于深井、超深井和腐蚀性油井可大大降低能耗、提高采油效率,但是由于碳纤维杆的抗剪能力差、表面摩擦因数低,已有的碳纤维杆夹持系统提升力不足、伤杆断杆等问题突出,大大影响了碳纤维杆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解决碳纤维杆的夹持难题,开展了碳纤维杆的基础性能评价、夹持摩擦副材料开发、表面结构及介质影响配套夹持系统试验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优选了碳纤维杆的夹持摩擦副材料和夹持表面结构形式,提高了对碳纤维杆夹持的提升力和可靠性;结合碳纤维杆作业机注入头夹持系统非对称运动的特性,优化了夹持块的结构,并对夹持块切入角部位采用软合金材料,解决了碳纤维杆夹持时存在的错位夹持块弯折咬杆和注入头运转时的切入角磕碰伤杆问题。配套作业机注入头形成的碳纤维杆无损伤夹持技术,为碳纤维杆技术在油田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童焱 《水泥》2021,(1):59
我公司1#生产线的窑头使用布袋收尘器,型号:HMMC391-4×4,处理风量:1 350 000 m3/h,过滤风速<0.9 m/min,收尘器风室4 排×4 列。投入使用3个月后停机检查,发现第一排4 个风室的滤袋较多底部被磨穿,主要集中在灰斗四周的前3 环区域,前两排风室其他位置的滤袋也较多出现异常磨损,但后 两排风室的滤袋却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3.
针对深竖井、大吨位的提升条件下,摩擦衬垫需要高比压和高摩擦因数的难题,在工况分析和参数设计的基础上,研制了比压为2.5 MPa、摩擦因数为0.28的摩擦衬垫,并分别对衬垫的稳定性、抗比压能力、硬度特性、压力特性和磨损情况进行试验.委托第三方检测验证,衬垫的比压试验值达到9.8 MPa,摩擦因数试验值达到0.381,满足实验室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FeS和CuSn8Ni1粉末为原料,利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和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FeS/Cu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载荷情况下所制备的FeS/Cu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及润滑膜与转移膜特征。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提高了FeS与铜合金基体界面结合性能,进而提高了材料减摩耐磨性能;当载荷较小时,摩擦副表面接触不稳定,复合转移膜不连续,摩擦因数波动大;载荷较大时,复合转移膜易破损,材料的减摩耐磨性能变差;当载荷为150 N时,载荷适宜,材料表面软化,复合转移膜更加完整,摩擦因数较小。  相似文献   
5.
利用三种基于不同铆钉穿透机理的搅拌摩擦单面铆接工艺(Friction stir blind riveting, FSBR)对AA6061-T6(厚度为1 mm)与AA6022-T4(厚度为2 mm)铝合金板进行了铆接。发现完全依靠挤压机理实现铆钉穿透的工艺(FSBR-III),其最大铆钉穿透力比另外两种同时依靠挤压与切削机理实现铆钉穿透的工艺(即FSBR-I和FSBR-II)分别高33%与83%。通过分析铆钉穿透单一工件的过程,建立了工件材料去除率与铆钉穿透力的关系曲线,并综合考虑铆钉穿透机理以及摩擦热的影响,分析了穿透过程中不同结构铆钉的穿透力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挤压机理在铆钉穿透机理中所占比重越高,则相同材料去除率下铆钉穿透力越大,同时穿透力受摩擦热的影响越明显。此外,通过接头断面观察,发现铆钉切削性能更优异的FSBR-II,所得接头中的上下工件间隙最小;FSBR-I与FSBR-II工艺会产生切屑,而在FSBR-III连接过程中没有切屑产生。  相似文献   
6.
罗显泉 《电工技术》2020,(4):115-116
针对架空线路故障判断问题,文章介绍了二分比较法的原理及二分巡线器,并通过实例阐述其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不间断中小功率电源的需求,设计了两路输出分别是4.2V和12V的不间断直流电源,主要由多路输出正-反激变换器、Buck充电电路、单环稳压控制电路及锂电池放电切换电路组成。具体实现方法是,市电正常供电时,通过UC3845芯片控制正-反激变换器实现三路电压输出,其中两路分别是4.2V 和12V的稳压输出,另一路输出由ARM控制给锂电池分 阶段充电,在市电断电时,通过ARM智能控制继电器使锂电池切换到放电状态,利用同一个变压器再次通过反激变换器方式实现两路稳压输出,并且由ARM控制器采用 PID算法实现主路输出的稳定,完成相应的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了电路设计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实现了不间断双路输出直流电源各项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8.
《煤矿安全》2015,(9):107-110
阐述了一种新型复合式自救器的设计原理、基本结构、装药量计算及其控制,经实验室性能检测和现场实际人工佩戴试验,自救器均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对自救器的设计和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 解 决 远 程 控 制 时 ,操 作 者 无 法 对 操 作 现 场 全 局 掌 握 的 问 题 ,通 过 视 觉 方 法 对 现 场 环 境 进 行 建模 ,利 用 虚 拟 仿 真 技 术 ,实 时 显 示 在 操 作 界 面 。 利 用 视 觉 算 法 处 理 双 目 相 机 获 得 的 目 标 图 像 ,获 取 目 标 的 位置 信 息 。 利 用 仿 真 平 台 对 目 标 位 置 信 息 进 行 二 次 处 理 ,在 现 场 环 境 的 模 拟 模 型 中 将 目 标 物 体 仿 真 建 模 。 最后 在 操 作 界 面 上 利 用 虚 拟 提 示 ,引 导 操 作 者 完 成 任 务 。  相似文献   
10.
《铸造技术》2015,(11):2636-2639
采用等通道转角热挤压方法对Gcr15钢进行处理,并分析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经ECAE处理后GCr15钢晶粒得到细化,磨粒尺寸也就随之减小。这样两接触摩擦表面间的磨粒压入软基体的深度也就降低了,摩擦磨损过程中摩擦表面磨损体积减小就会使试样的磨损量显著减小,从而使GCr15钢试样的耐磨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