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20篇
  免费   3180篇
  国内免费   1980篇
电工技术   4911篇
综合类   3839篇
化学工业   4275篇
金属工艺   3298篇
机械仪表   7666篇
建筑科学   4061篇
矿业工程   1898篇
能源动力   968篇
轻工业   2967篇
水利工程   3004篇
石油天然气   1131篇
武器工业   524篇
无线电   63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89篇
冶金工业   2398篇
原子能技术   508篇
自动化技术   5476篇
  2024年   397篇
  2023年   1375篇
  2022年   1229篇
  2021年   1741篇
  2020年   1584篇
  2019年   1431篇
  2018年   714篇
  2017年   1090篇
  2016年   1338篇
  2015年   1637篇
  2014年   3324篇
  2013年   2508篇
  2012年   3020篇
  2011年   3055篇
  2010年   2686篇
  2009年   3104篇
  2008年   3314篇
  2007年   2931篇
  2006年   2419篇
  2005年   2451篇
  2004年   2142篇
  2003年   2001篇
  2002年   1559篇
  2001年   1351篇
  2000年   1201篇
  1999年   1003篇
  1998年   982篇
  1997年   840篇
  1996年   707篇
  1995年   690篇
  1994年   642篇
  1993年   509篇
  1992年   492篇
  1991年   505篇
  1990年   483篇
  1989年   519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研究织物组织结构与复合纱线线密度对织物凉爽性能的影响,将线密度为7.4和9.8 tex涤纶分别与线密度为7.8 tex锦纶反向加捻、并线后作为纬纱,以8.3 tex涤纶/竹浆纤维50/50混纺纱作经纱,设计平纹、二上一下斜纹和透孔组织织物.测试织物的瞬间接触凉感、热湿舒适性能及织物干、湿态升温曲线,并采用凉爽温度指数对织物的综合凉爽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6种设计织物的瞬间接触凉感均高于标准,且平纹织物最好,纬纱粗细对瞬间接触凉感影响不显著;透孔织物透气性最好,且在人体出汗的状态下具有较好的导湿散热性能.平纹织物凉爽温度指数最高,最大凉爽温度为2.8℃,综合凉爽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4.
为了解决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厦门大学进行了化工原理实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预习实验,并以预习演示文稿代替手写预习报告;课堂教学以“学生汇报+讨论+教师点评”的方式代替教师讲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显著增加了学生的预习时长,改善了预习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国内其他高等院校化工原理实验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雷创 《现代导航》2021,12(4):246-250
基于多种导航信息综合处理、告警计算的近地告警系统,对于避免可控撞地事故、 提升飞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地告警系统的工作原理,研究了基于 SOC 曲线的告警包线设计技术,并以过大近地速率告警模式为例进行了告警包线的仿真。最后,利用实际飞行数据分析验证了告警包线合理性以及导航信息可靠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授课内容和学校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了一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线下课堂知识点传授与现代线上多媒体、多平台的信息共享、在线视频会议等相互融合,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相似文献   
7.
8.
为了减少资源损失,需要在保护穿层暗斜井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合理规划跨采工作面煤柱及终采线位置等相关参数。以山西神州煤业41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上部煤层开采过程中的围岩应力分布情况和底板损伤状态,当穿层暗斜井位于上部正在回采工作面下方时,根据分析计算结果进行优化决策,确定了4102工作面跨采行人进风斜井延深段的布置方式。与原工作面布置方式相比,优化后该工作面可多回采出约2.2万t优质主焦煤,对于进入资源枯竭阶段的矿井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EDEM自动划分网格较稀疏问题,采用Hypermesh划分仿真模型网格,利用Herz-Mindlin接触理论的Archard磨损模型对转载溜槽磨损问题进行仿真,在网格单元上提取出漏斗和溜管衬板的接触能量和磨损量,分析了磨损量与接触能量的关系。假设转载溜槽衬板磨损深度为物料与溜槽衬板的使用时间为线性函数,根据现场衬板磨损量的测量值,将衬板的磨损系数关系的看作隐式的单变量方程,应用EDEM软件的仿真结果求解出磨损系数的标定值。分析了漏斗和溜管的磨损机理。该方法可用于转载溜槽的磨损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