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轻工业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甲基化处理方法,对瓜蒌籽油中总脂肪酸、结合态脂肪酸(脂肪)和游离脂肪酸进行分析测试,并对其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瓜蒌籽富含油脂,出油率达52%,其中以结合态脂肪酸为主,占总脂肪酸的99%;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83.3%,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油酸和亚麻酸;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当瓜蒌籽油在浓度为1.0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95.0%,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具有量效关系。因此,瓜蒌籽油为一种富含结合态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可作为功能性食用油脂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碱提法与盐提法对瓜蒌籽粗蛋白质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通过实验,当碱提取条件为:碱液浓度2%、固液比1∶2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60min时,蛋白质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索氏抽提的瓜蒌籽油为原料,测定其酸值、碘值和皂化值。分别采用酸催化法、碱催化法和BF3催化法对瓜蒌籽油进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脂肪酸中十八碳三烯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瓜蒌籽油酸值为0.51 mg KOH/g,碘值为1.3398 g I2/g,皂化值为1.9143 g KOH/g。酸催化法鉴定出5种十八碳三烯酸,为栝楼特征性脂肪酸-瓜蒌酸、梓树酸、α-桐酸、γ-亚麻酸和α-亚麻酸,含量分别为6.43%、9.5%、7.00%、5.82%和1.52%;碱催化法和BF3催化法均鉴定出4种,为瓜蒌酸、α-桐酸、梓树酸和α-亚麻酸,其含量分别为31.24%和27.17%、3.33%和3.56%、1.23%和2.02%和0.38%和0.78%。结论:瓜蒌籽油品质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可进一步开发利用;碱催化甲酯化法对十八碳三烯酸的异构效应最小,更适合用于瓜蒌籽油脂肪酸分析。  相似文献   
4.
瓜蒌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成分,通过精炼可以提高其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研究采用低温冷榨法制取瓜蒌籽油,在对瓜蒌籽油基本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瓜蒌籽油的精炼工艺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采用冷榨法榨取的瓜蒌籽油可以保留较多的营养物质,在压榨前进行炒籽处理才能保证提取出瓜蒌籽中的亚麻酸,瓜蒌籽油中的脂肪酸主要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高达65.91%,其中还包括瓜蒌籽油特征性脂肪酸瓜蒌酸含量为27.24%。精炼后,瓜蒌籽油中的水分、酸值、过氧化值等均有明显降低,表明该脱色工艺不仅脱色效果理想,还提升瓜蒌籽油的品质,并更利于瓜蒌籽油的储藏。  相似文献   
5.
脱色是瓜蒌籽油精炼过程中比较难处理的环节。选用活性白土对瓜蒌籽油进行脱色,测定了瓜蒌籽油的脱色率,并探讨了不同脱色工艺对瓜蒌籽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磷脂酶脱胶-脱酸-脱色工艺脱色效果较理想。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白土用量14 g/100 g,脱色温度95℃,脱色时间2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瓜蒌籽油脱色率达到98.5%。  相似文献   
6.
瓜蒌籽含油量高,油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特征性脂肪酸——栝楼酸和油脂中的微量成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综述了瓜蒌籽油组成成分、提取方法及功能特性,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安徽、河南、山东3个产地的瓜蒌籽油的基本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甘油酯组成、甘三酯组成及微量组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个产地的瓜蒌籽油均呈深绿色,瓜蒌籽油中的组分主要是甘三酯,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17. 13%~26. 17%)、亚油酸(35. 83%~37. 91%)、瓜蒌酸(22. 57%~37. 4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3%以上;河南瓜蒌籽油中瓜蒌酸含量最高,达37. 47%;瓜蒌籽油sn-2位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和油酸,瓜蒌酸主要分布在甘三酯sn-1,3位上;3个产地的瓜蒌籽油甘三酯组成主要为β-Tc LO、β-TcLL、β-TcLTc; 3个产地的瓜蒌籽油中生育酚总量在415. 71~486. 59 mg/kg,其中γ-生育酚含量最高(67%~74%),其次是α-生育酚(25%~33%); 3个产地的瓜蒌籽油中有5种植物甾醇,总含量在0. 19%~0. 28%。  相似文献   
8.
瓜蒌籽为原料,研究微波预处理对瓜蒌籽细胞结构、脂肪酶及油脂和饼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的瓜蒌籽细胞壁断裂、间隙增加;微波预处理后脂肪氧合酶的活性降低90.30%,瓜蒌籽油的出油率提高5.24%,酸价、过氧化值升高;微波后瓜蒌籽油中亚油酸、瓜蒌酸、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总酚含量增加,体外抗氧化能力提高;微波后瓜蒌籽饼粕粗脂肪含量降低5.70%,粗蛋白含量增加5.90%。微波预处理是一种适宜于提高瓜蒌籽油、饼粕品质的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郑义  李超 《粮油加工》2010,(10):13-16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瓜蒌籽油超声提取工艺中的液料比、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3因素的最优化组合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并分析了各因素与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2.7mL/g、超声温度50℃和超声时间50min。经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得率为46.54%,与理论计算值46.85%基本一致。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瓜蒌籽油的提取得率。  相似文献   
10.
冷冻干燥瓜蒌籽粉作为实验原料,分别采用Plackett-Burman软件和Central Composite软件设计相关实验,优化了超临界CO_2萃取瓜蒌籽油工艺。根据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从五个影响瓜蒌籽萃取因素中筛选出瓜蒌籽粉颗粒和萃取时间两个显著影响因素。对瓜蒌籽粉颗粒和萃取时间两个显著影响因素施行爬坡实验,在瓜蒌籽粉颗粒200目和萃取时间250 min条件下,瓜蒌子油萃取率可以逼近最大域,并以此作为中心组合实验中心标点。中心组合实验导出瓜蒌籽油萃取率数学模型和瓜蒌籽油优化萃取工艺,建立模型达到显著水平(F=16. 65,P=0. 000 9);超临界CO_2萃取瓜蒌籽油优化工艺参数:瓜蒌籽粉颗粒为200目、萃取压力为20 MPa、CO_2流量为15 L/h、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260 min。依照优选工艺实验,瓜蒌籽油萃取率均值为84. 2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