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15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45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对Nd:YAG激光的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疗前、治疗后的鼻粘膜的临床表现及黏液毛系统的光镜、电镜进行了对照研究,对Nd:YAG激光治疗慢性鼻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心脏黏液瘤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例心脏黏液瘤进行了临床病理总结,着重进行了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黏液瘤细胞有4种超微结构表现:(1)原始间叶细胞;(2)纤维母细胞样;(3)肌纤维母细胞样;(4)上皮样。提出心脏黏液瘤细胞起源于原始间叶细胞,有纤维母细胞、肌及上皮样分化。并且提出瘤细胞参与黏液瘤基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Ni-P-PTFE镀层改性换热面对微生物污垢的抑制作用.方法 调整化学镀工艺,在换热器常用的低碳钢表面制备不同性能的复合镀层,获取镀层厚度、镀速和表面能等参数.对低碳钢和Ni-P-PTFE复合镀层进行微观形貌对比,并进行黏液形成菌污垢静置实验,测量菌悬液中的细菌数量变化及试样质量变化.分析复合镀层表面在黏液形成菌污垢实验前后的宏观和微观形貌,与低碳钢试样进行对比,研究复合镀层试样表面能和镀层表面污垢沉积的关联性.结果 Ni-P-PTFE复合镀层改变了换热面的表面性能,接触角明显增大,表面能由改性前的49.16 mJ/m2降低到7.54 mJ/m2.与低碳钢的静置结果 相比,悬挂复合镀层试样的菌悬液中黏液形成菌数量显著减少,复合镀层试样表面平均污垢沉积量减少到2.3 g/m2(低碳钢表面为12.1 g/m2).结论 Ni-P-PTFE镀层可以有效抑制黏液形成菌的生长,低表面能有效减少了微生物污垢的沉积,使其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和抗垢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5株不同来源的纳豆菌JLTH-075、JLGZL-018、JLTH-157、JLCC-243、JLLY-214,通过纳豆发酵实验,研究不同菌株对纳豆激酶活力、黏液营养物质的影响,评价其发酵性能,为纳豆工业生产用菌筛选提供借鉴。结果表明,菌株JLGZL-018生产的纳豆激酶活性最高,为4 167 IU/g;其生产的纳豆黏液成分中总蛋白、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7.38±0.54)%、(5.21±0.13)%;水解氨基酸总量适中,为(5.24±0.27) g/100 g,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为(0.87±0.08) g/100 g;游离氨基酸各成分与其他4株菌无显著差别。菌株JLGZL-018综合发酵性能较好,具有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微生物在固体表面吸附的过程,探索微生物黏膜的形成机理,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铜电极表面黏液形成菌吸附形成的生物黏膜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由实验数据拟合出的等效电路与根据理论分析而设计出的等效电路基本吻合,通过测量生物膜电容计算出的生物黏膜厚度为1.8 μm,与用SEM观测显示的黏膜厚度基本一致,由此说明了用交流阻抗表征生物膜的可行性和微生物在固体表面吸附传质成膜过程分析的正确性,该方法为探索微生物黏膜的形成机理提供了有力的检测手段,并对静态下实时监测生物黏膜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胶囊机器人在黏液中旋进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面螺旋胶囊机器人在外部旋转磁场作用下在黏液中的运动特性。首先介绍外磁推进的胶囊机器人的系统构成,给出表面螺旋胶囊在黏液中旋进的磁主动矩的表达式,然后制作了镶有条形强磁片的胶囊机器人样品,搭建了旋转磁场试验台,配置了不同动力黏度的二甲基硅油以模拟人体体液。试验模拟旋转磁场对胶囊机器人在不同黏性液体中的旋转,证明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当外部磁场强度在6.281 A/m左右时,胶囊机器人受到的驱动力矩为1.0 mN·m左右。在胶囊机器人的设计中,决定需要的外部磁场强度以及所受到的阻力矩大小的因素依次为胶囊直径、设计的工作转速和黏液的黏度。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0):20-2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具有囊性特征的胰腺导管腺癌与胰腺囊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囊性特征的胰腺导管腺癌与胰腺囊腺瘤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胰腺CT扫描且经过病理证实。其中胰腺导管腺癌12例、浆液性囊腺瘤16例、黏液性囊腺瘤20例。分析肿瘤位置、单(多)囊、最大囊直径、形态、囊内容物、囊壁特征、囊内分隔、胰管扩张、胰腺萎缩等影像学征象。结果:同时满足4项CT征象(包括形态不规则,囊肿多发,有壁结节,囊壁局部增厚)对于鉴别具有囊性特征的胰腺导管腺癌和囊腺瘤具有较高的敏感度(88%)和特异度(74%)。其他CT表现如囊肿的位置、大小、分隔、胰腺萎缩、淋巴结肿大等对病灶的鉴别诊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项CT征象:形态不规则、囊肿多发、有壁结节、囊壁局部增厚对于鉴别具有囊性特征的胰腺导管腺癌和囊腺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对泥鳅的加工与流通副产物黏液进行开发利用,采用超声辅助的水提醇沉法,从大鳞副泥鳅黏液中提取一种泥鳅黏液多糖(PDMP)。采用紫外光谱、凝胶过滤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1H NMR和13 C NMR分析PDMP化学组成,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研究PDMP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PDMP的总糖含量为(95.51±2.27)%,硫酸基含量为(23.41±0.87)%,不含糖醛酸,含有乙酰基。PDMP的分子质量为362 928 u,由岩藻糖、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和木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13.27 ∶ 5.68 ∶ 2.31 ∶ 2.23 ∶ 0.45。PDMP中含有(1→)-和(1→6)-的α-糖基和β-糖基的吡喃糖。PDMP热稳定较强,有一定的结晶性,表面具有均一密集的蜂窝状孔洞,内部具有大小不一的孔洞结构。体外降糖研究表明,PDMP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IC50值分别为152 μg/mL和550 μg/mL。9 mg/mL的PDMP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5.02%和86.40%。本研究结果为PDMP在现代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朝阳 《润滑与密封》2023,48(12):152-157
为考察仿生黏液透明质酸体系与水相界面行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合Forcite模块,采用Nose扩展系统控温法、Atom based计算方法和Ewald计算方法,通过分子动力学研究,探讨仿生黏液-水界面的分子之间的变化。以透明质酸的水溶液为代表,模拟生物黏液,从微观层面探讨界面稳定性:从界面张力、界面相互作用能、径向分布函数和均方根位移等方面分析影响界面稳定性的因素。结果表明:仿生黏液在透明质酸高分子多聚体和水分子在质量比为1∶10时的界面张力最小为61.33 mN/m,此时的单位界面能最低为242.67 kJ/(mol·nm2),界面最稳定。根据MSD曲线和RDF(径向分布函数),从水分子和透明质酸分子相互作用的强弱和水分子的移动也间接地表明在质量比为1∶10时,体系界面稳定性最高。模拟结果与实验的稳定性结果一致,从微观层面解释了透明质酸体系和水界面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5)
为了研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POD)、非特异性酯酶(NSE)4种胞内酶及黏液细胞在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体质量为150 g±30 g)肠道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利用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光密度测定技术对其进行定量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ACP活性部位主要存在于肠上皮细胞核上区和固有层中,中肠ACP组织化学染色程度最强;ALP活性部位主要存在于肠道纹状缘和固有层,中肠ALP组织化学染色程度最强,前肠最低;POD活性部位主要存在于肠道固有层和黏膜肌层中,后肠POD组织化学染色程度最强;NSE活性在上皮细胞中尤为明显,后肠NSE组织化学染色程度最强;AB-PAS染色显示,肠道内有3种类型的黏液细胞(Ⅰ、Ⅱ、Ⅲ型),这3种黏液细胞在前肠中均分布在黏膜的上皮细胞中,在中肠和后肠中则分布在上皮和固有层中。研究表明,ACP、ALP、NSE、POD和黏液细胞广泛分布于建鲤的肠道组织中,且肠道不同部位的酶活性和黏液细胞分布具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