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523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icro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of chicken meat depends on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animals are reared, slaughtered and process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farm origin and processing stages at slaughterhouse on the microbial safety and quality of chicken. Samples of chicken carcasses from three different farms were taken from a slaughterhouse. Mesophiles, Escherichia coli, coagulase positive Staphylococcci counts, presence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Campylobacter and Salmonella were determined at five sampling points: after defeathering, after evisceration, after washing, after chilling and after cutting. Chilling reduced log numbers of mesophiles, coagulase positive Staphylococci and E. coli by 0.85, 1.52 and 2.2 log units, respectively. Salmonella was not detected after chilling. High prevalence of Campylobacter spp was observed at all the stages ranging between 84% and 100%. L. monocytogenes was not detected in chicken carcasses after defeathering. However, it was detected after evisceration and after washing and chilling. The most critical stage for Lmonocytogenes contamination was the portioning operation, the prevalence in breast and legs being 88% and 84%,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
In this study, the inhibition of an alginate-based edible coating (EC) containing thyme oil (0.05%, 0.35% and 0.65%) was evaluated against Listeria monocytogenes, Salmonella Typhimurium,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inoculated onto fresh-cut apples. To investigate the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thyme oil, the constituent compounds of that were analys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the cellular damage of pathogens was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Results showed that alginate-based EC containing thyme oil effective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pathogens on fresh-cut apples. GC-MS analysis revealed thymol (47.23%) as the major compounds in thyme oil. SEM showed that the cell membrane of foodborne pathogens was damaged by thyme oil, causing their inactivation. Treatment with alginate-based EC containing 0.05% thyme oil preserved the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fresh-cut apples. Therefore, using alginate-based EC with thyme oil may represent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preserve and enhance the safety of fresh-cut apples.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WGS)比较分析2019—2022年聊城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食品和病例分离株基因组特征、毒力性、耐药性以及遗传多样性。方法 对聊城市33株市售食品和临床病例中Lm分离株开展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和WGS。利用MGAP对WGS数据进行拼接组装,对组装基因组进行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MLST,制作cg MLST最小生成树图,并与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上获取的18株国内外Lm构建wg-SNP进化树。结果 33株Lm分离株的基因组大小为2.89~3.41 Mb,CG含量为37.81%~37.97%,可分为6个ST型(ST9、ST121、ST8、ST87、ST155、ST101),分别属于6个克隆复合群(CC9、CC121、CC8、CC87、CC155、CC101);分离株均携带fosXmprF耐药基因,此外还携带lplA1prsA2等其他18个毒力基因,有不同程度的毒力基因缺失情况。2株菌对四环素耐药,1株菌对林可霉素耐药。均携带毒力岛LIPI-1和LIPI-2,未检测到毒力岛LIPI-3和LIPI-4。wg-SNPs、cgMLST和基于单拷贝核心蛋白序列的系统发育树遗传进化分析显示,33株Lm分子分型呈现高度多样性,病例来源菌株与食品分离株亲缘关系密切,食品分离株与国外暴发分离株在进化关系上密切相关。结论 山东省聊城市食品和病例中分离的单增李斯特菌均携带毒力基因,具有一定的潜在致病能力,耐药情况尚不严重。分子型别呈现出多样性,食品来源菌株和病例分离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提示市售食品有食源性感染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4.
食源性疾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以微生物危害因素中致病菌导致的危害最为严重,在基于风险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下,识别优先管控的危害因素极其重要的食物来源是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前提和关键。结合微生物分型和统计建模的归因方法是国际通用的以确定不同食物来源对食源性疾病相对贡献的技术方法,目前欧美等国已经建立了频率匹配和群体遗传学两大类基于微生物分型的归因方法模型,并将其结果转化为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制定的科学依据,而我国目前正处于食源性疾病归因方法研究的初步探索阶段。本文系统梳理了目前国际广泛应用的归因方法的方法原理和模型,结合我国食源性疾病归因研究基础和现状,提出“建方法、合数据、搭平台、强交流”四个我国下阶段食源性疾病归因体系建设的工作方向,其中研发本土化微生物分型归因模型方法是解决我国确证管控核心和防控我国食源性疾病面临的挑战,最终实现食品安全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5.
食源性疾病一直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而病原菌是引起这类疾病的主要原因。快速、简单、灵敏地筛选食源性致病菌对保证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纳米材料因其光学特性、独特的结构和催化性能、良好的稳定性和优异的穿透性,已成为近年来光学传感研究的热门课题。作为传感器的信号转换装置和生物识别分子的负载基质,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高、生物相容性好、表面官能团丰富等特点。适配体是通过体外筛选的短单链核酸,具有合成简单、稳定性好、亲和力高、选择性强、适用性广等优点,是生物应用中理想的分子受体。利用基于适配体的光学纳米传感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的耗时费力、难以定量、不便现场检测等缺点,成为当前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综述了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基于适配体的光学纳米传感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细菌捕获方法和传感技术,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前景,以便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吉林省3121份水产品及其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 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吉林省9个地市级行政区采集市售水产品及其制品样品共3121份,包括鲜活产品、生食产品、冷冻鱼糜制品和熟制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10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 全部3121份样本食源性致病菌总阳性检出率为2.3%(72/3121)。检出率最高为生食产品(4.6%,25/540), 其次是冷冻鱼糜制品(2.5%,23/938)和鲜活产品(1.5%,24/1556)。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污染生食产品和鲜活产品,检出率分别8.9%(16/180)和6.0%(18/299)。单增李斯特菌主要污染冷冻鱼糜制品,检出率为8.6%(21/244)。熟制品致病菌检出率为0%。其他致病菌检出率很低,甚至为0%。结论 吉林省市售的水产品及其制品受到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 存在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2006-2009年上海市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食品分离株进行肠毒素基因检测和基因分型研究,以了解肠毒素基因的分布规律及S.aureus的流行特点.方法 利用PCR方法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包括5种传统肠毒素基因(SEA-SEE)和4种新型肠毒素基因(SEG-SEJ);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对49株食品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本研究发现49株食品分离株中有19株含有肠毒素基因,16株含有传统肠毒素SEA和SEC,且SEC占93.8%,并检测到新型肠毒素SEG、SEI、SEJ和SEH.PFGE法基因分型显示5株菌不能被分型,其余44株可分为28个基因型,表现为基因型的多样性,且分离自不同时间的菌株具有相同的带型.结论 应加强食品中S.aureus的监测分析,为其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吉林省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分析主要的危险因素,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采样原则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样本采样要求,对2011-2019年吉林省9个市的肉及肉制品采集5683株样品,依据GB/T 4789的标准方法,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出阳性食源性致病菌314株, 总体检出率为5.53%, 其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依次为1.47%、5.51%、9.41%。在不同地点采集的标本中,农贸市场、酒店和超市检出率较高,集体食堂和学校周围小商铺均未检出。结论 吉林省各市不同场所的肉及肉制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根据污染程度实施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9.
啤酒废酵母超声破壁提取食源性β-1,3-D-葡聚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啤酒废酵母为原料,采用Box-Behnken正交析因素试验优化超声破壁工艺,得出破壁参数理想条件为酵母质量浓度200 g/L,超声功率800 W,超声时间80 min,超声温度50℃;制得的酵母β-1,3-D-葡聚糖不含甘露聚糖,纯度达90.63%,得率达10.3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石家庄市零售鸡肉中弓形杆菌的污染情况,为石家庄市弓形杆菌分布特征和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从石家庄市市内四区的菜市场、超市、连锁肉店随机购买零售鸡肉样品90份,应用驱动增强动力双孔滤膜法从样品中分离培养弓形杆菌,利用弓形杆菌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及测序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利用16S rDNA、rpoB基因测序的方法验证菌种鉴定结果。结果 90份鸡肉样品中,60份样品检出弓形杆菌86株,其中嗜低温弓形杆菌49株、布氏弓形杆菌37株,弓形杆菌检出率为66.67%(60/90)。60份阳性样品中,嗜低温弓形杆菌阳性样品45份(75.00%),布氏弓形杆菌阳性样品35份(58.33%)。嗜低温弓形杆菌和布氏弓形杆菌混合感染阳性样品20份,占比为22.22%(20/90)。不同采样点弓形杆菌检出率有较大差异。结论石家庄市零售鸡肉中弓形杆菌污染较重,嗜低温弓形杆菌污染率高于布氏弓形杆菌,两种弓形杆菌混合污染样品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