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38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8篇
化学工业   126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35篇
矿业工程   56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14篇
石油天然气   258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56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热液白云岩展布非均质性强的问题,开展基底断裂与茅三段沉积演化关系研究,分析断裂样式与白云岩分布关系,建立沉积演化模式,预测白云岩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茅三段可划分为5个小层,1~3小层为白云岩发育主要时期,4~5小层为台地均一化时期,不发育白云岩;15-1、15-2和16号基底断裂控制了早期“台-洼”相间的沉积地貌,断裂附近的地貌高部位为生屑滩发育有利部位,为白云岩的发育提供物质基础;15-1、15-2号基底断裂样式为花状,周边生屑滩白云石化程度高,为白云岩发育最有利区;16号基底断裂为直立状,附近白云石化发育程度较低,为白云岩发育较有利区。研究成果可为热液白云岩领域的进一步勘探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提出的9种主要的白云石化作用模式及机理,在此基础上对黔桂地区泥盆系—石炭系层(块)状白云岩的成因进行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研究层位中的层状白云岩储层概念模式,包括同生成岩环境中的潮坪潮汐泵汲白云石化模式,潮下海水泵汲白云石化模式,调整白云石化模式,埋藏成岩环境中的调整-压实排挤流白云石化模式,有机质参与的压实排挤流白云石化模式,以埋藏热水为主的混合白云石化模式,以埋藏热盐水为主的混合白云石化模式.以及与区域构造断裂有关的构造热液白云石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有利储集层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是近年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目前在中国石油探区内已发现罗家寨、渡口河、铁山坡等大中型气藏。对鲕滩气藏白云岩储集层进行岩心观察、显微薄片分析,并进行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X衍射、阴极发光及电子探针等分析,结果表明,白云岩化和多期溶蚀是形成优质白云岩储集层的关键因素,混合云化与埋藏云化的叠加作用是形成孔隙性白云岩储集层的基本条件。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储集层经历了4期溶蚀作用,即同生期溶蚀作用、浅埋期溶蚀作用、深埋期溶蚀作用和抬升期溶蚀作用,形成优质白云岩储集层的主要溶蚀作用是浅埋期和深埋期的溶蚀作用。优质白云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台缘鲕粒滩相带,纵向与亮晶鲕粒灰岩呈韵律性互层,横向主要分布在鲕粒滩坝靠近漏湖-潮坪一侧。  相似文献   
4.
5.
合成镁白云石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优质轻烧白云石、轻烧菱镁石为原料,经干法消化、高温煅烧,制得杂质含量2.66%、体密>3.28g/cm~3的合成镁白云石砂。用合成镁白云石砂制得CaO MgO>97%,总杂质含量2.11%的高纯合成镁白云石砖,在太原钢铁公司AOD炉第一次试用,最高炉令达36炉次。  相似文献   
6.
白云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典测定白云石中钙、镁含量的方法是先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钙镁总量再测定钙含量,然后运用差减法计算出镁的含量。采用在指示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方法,使其在滴定过程中生成三元络合物,提高了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增加有色化合物的稳定性。实验中确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加入指示剂的表面活性剂。在测定钙的过程中,苦味酸的加入消除了终点时微红色的干扰,终点易于观察和判断。与普通法相比,新方法终点变色敏锐,准确度、精密度均较高,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白云石中钙镁的有效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生产镁化合物的工艺存在着设备投资高、收率低和纯度低等问题,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其中钙镁分离是影响产品纯度的关键。首次采用填料塔代替传统的碳化塔,获得了白云石钙镁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即碳化温度为50℃~60℃,碳化时间为15 min。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白云石碳酸化法生产轻质碳酸镁,二次碳酸化法新工艺的理论依据、实验结果及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9.
复合白云石表面链状纳米CaCO_3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a(OH)_2-H_2O-CO_2反应体系中,根据非均匀成核原理,通过调整体系反应温度、Ca(OH)_2浓度、ZnSO_4添加量等反应参数,控制在白云石颗粒表面生成具有链状结构的纳米Ca-CO_包覆层.利用SEM,XRD等检测表征手段,分析了不同反应参数对纳米CaCO_3晶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25℃,ZnSO_4加入量为Ca(OH)_2的4%,Ca(OH)_2浓度为0.3mol/L时,在白云石颗粒表面生成了长径比为7:1的链状纳米CaCO_3.提高体系的反应浓度能够减少ZnSO_4的加入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国石化大牛地区块一系列深井的钻探成功,发现乌审旗古隆起对奥陶系马家沟组的成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充分利用盆地北部钻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乌审旗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对下古生界成储和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乌审旗古隆起形成于新元古代,一直持续活动到奥陶纪末,具有“水上、水下交替发育”的特点,可分为5个演化阶段;(2)乌审旗古隆起在早古生代的持续活动造成了其东侧断裂系统发育,这些断裂为加里东期—海西期马家沟组岩溶作用提供了通道,形成深层岩溶储层;(3)乌审旗古隆起上沉积水体较浅,利于微生物岩的形成和准同生白云石化,可以形成白云岩孔隙型储层;(4)乌审旗古隆起东侧的断裂是成藏期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断裂沟通了多套储层,具有“三向供烃、断裂控储、立体成藏”的特征。该研究为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的立体勘探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