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0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1.
介绍了朔里矿综采发展状况与矿井生产、运输环节造,提出了创建百万吨综采队的一些做法,对类似条件煤层的开采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单探测型复合轴系统探测器大视场与高帧频之间的矛盾以及主轴与子轴单元控制输入耦合的问题。采用智能相机控制技术,在线调整CCD探测器的工作参数,实现了探测器在捕获/粗跟踪阶段大视场与精跟踪阶段高探测帧频状态之间的切换;将PZT位置输出与脱靶量进行位置信息的合成并将该信息作为主轴控制输入以保证子轴正常工作。并对系统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提出根据跟踪精度作为判断系统是否解耦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消除了系统的耦合,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910℃保温60 min两次淬火对低碳铌微钛微硼复合700 MPa级钢板进行热处理,应用金相、透射电镜和EDS分析手段对组织和析出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两次淬火后,得到细马氏体组织,淬透性明显增加,钢板强度明显提高。钢中碳、氮化物的固溶程度提高和成分均匀,是淬透性提高的主要原因。且经二次淬火后,有部分细针状析出物钉扎在晶界上,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控轧控冷(TMCP)+回火工艺试制了高强度工程机械钢板Q550,研究了不同温度回火后性能和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回火使抗拉强度持续降低;400 ~ 450℃回火后屈服强度增加,而伸长率降低;500℃以上回火后屈服强度随回火温度上升而下降,而伸长率和低温冲击韧性随着回火温度上升而增加,400 ~ 500℃出现回火脆性.在550℃回火60 min后M/A岛组织分解,贝氏体板条合并粗化,位错密度大大降低,并析出更加细小弥散,直径约为30 nm的Nb、Ti碳氮化物,钢板性能有所提高:屈服强度为725 MPa;抗拉强度为780 MPa;伸长率为20%;-60℃冲击吸收能量平均值为186.7 J.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金相显微镜、SEM、TEM方法研究了轧后冷却制度对铌钛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钢微观组织结构、第二相析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后空冷(弛豫)至一定温度后加速冷却获得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随轧后空冷终止温度降低,铁素体含量增加,晶粒尺寸越大,第二相析出尺寸也有长大趋势,贝氏体形态发生改变,贝氏体板条边界和取向越不明显,位错密度降低,M/A形态也发生一定变化;力学性能表现为强度降低,屈强比和韧塑性得到改善.当轧后空冷终止温度在725~740℃,然后以15℃/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440℃,可以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性能满足标准GB/T 1591中Q690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低碳Cr-Mo系添加微量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成分设计,通过TMCP工艺控制,获得均匀铁素体/贝氏体组织,充分发挥析出强化、细晶强化和贝氏体组织强化作用,研制80 mm厚高韧性工程机械用Q460钢。试制钢板力学性能均匀,不仅具有良好的拉伸力学性能,且低温冲击韧性优良,-60℃冲击功大于180 J,冲击断口呈明显塑性变形;SEM分析表明,断口微观形貌韧窝特征明显,面积约为55%,韧窝内圆形氧化物夹杂细小;钢板厚度方向铁素体/贝氏体组织均匀,晶粒尺寸约为8~10μm;TEM分析表明,晶内存在高密度位错,大量细小弥散的第二相粒子沿位错线析出。  相似文献   
17.
将20mm厚1 000MPa级钢板在线淬火后进行不同温度的回火处理,观察了组织及屈强比的变化。结果表明:回火区间在400~550℃范围,屈强比从0.81增长到0.93;回火区间在550~650℃范围,屈强比从0.93降低到0.88。试验钢单相回火索氏体组织屈强比最高,屈强比上升按组织形貌排序为:回火贝氏体加回火马氏体、回火贝氏体加回火索氏体、回火索氏体。  相似文献   
18.
AISI304不锈钢渗铜后的微观组织及抗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CuO+NH4Cl为渗剂对AISI 304不锈钢表面进行化学渗铜处理,获得了具有优良抗菌性能的渗铜层。用扫描电镜及小掠射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层深度、微观组织及相组成。试验结果表明,当渗铜处理温度大于900℃后,渗铜层深度及渗层中富铜相Cu9.9Fe0.1及Cu3.8Ni的生成量快速增加。渗层中富铜相生成量越多,不锈钢的抗菌效果越佳,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AISI304不锈钢经950℃保温4h渗铜处理后得到了较深的渗铜层,铜以富铜相形式均匀分布于渗层,具有优良的抗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世森  陈晓 《钢铁研究》2006,34(5):60-62
通过对国外压力容器用钢牌号及相关标准研究情况的分析,结合国内压力容器钢的研究、生产现状提出在节约能源和降低消耗基础上研制生产高强度级别压力容器钢的思路,充分发挥微合金化(Micro alloying)成分设计和利用热机械控制轧制(Thermo 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简称TMCP)优势可生产出高强度压力容器用钢,实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和节约成本获得等同或高于调质处理的优质性能的钢材.  相似文献   
20.
根据某钢铁公司4300mm宽厚板实际生产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法分别建立了4300mm宽厚板精轧轧机轧制力矩模型.通过两种模型比较表明:用BP网络建立的模型计算精度好,预报的轧制力矩相对误差小于5%,可以很好地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