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37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46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8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冶金工业   11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铝合金弹壳是实现弹药轻量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耐冲刷抗烧蚀涂层是大口径铝合金弹壳完成作战使命的有力保障。针对7050铝质弹壳的"氧化陶瓷-有机硅树脂"复合涂层耐冲刷抗烧蚀性展开研究:采用SEM观察实弹射击前后复合涂层形貌变化,利用ICP法分析氧化陶瓷层的组成,测试涂层的耐热性、隔热性、结合力等耐冲刷抗烧蚀考核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涂层在高温高压的火药气体冲刷作用下,没有出现剥离脱落,铝质弹壳基体未见任何烧蚀,涂层表现出良好的耐冲刷抗烧蚀效果;氧化陶瓷底层由Al_2O_3、MgO、ZnO、CuO四种高熔点的氧化物组成,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复合涂层可使整体导热系数降低50%以上,隔热性良好;复合涂层与基体结合力达到0级。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优化大口径铝质弹壳涂层制备工艺、探究铝质弹壳涂层耐冲刷抗烧蚀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研究发源于批判,批判是高教研究的题中之义、重要职能,是高教研究发展进步的助推器.当今中国高教研究中批判的极度缺失,严重弱化了高教研究的社会责任,阻碍了高教研究的进步.重建批判之维是中国高教研究的理性选择.政策批判、理论批判、校本批判是批判的三种类型,也是重建批判之维的三个方向.当前要重新定位大学高教研究机构服务本校的职能,为校本批判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制定及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迫切需求,可再生能源在电网中的发电比例将逐年提高。但因其自身的随机性及间歇性特点,可再生能源对电网调峰的贡献极其有限。为了提高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具有良好调峰潜力的煤电机组正担负着电网中基础调节能源的重要角色。其中,燃煤锅炉作为煤电机组的前端核心系统,其低(变)负荷运行性能直接影响着煤电机组的整体调峰能力。  方法  为此,文章从燃煤锅炉低(变)负荷运行过程中的燃烧稳定性、运行可靠性、环保性及经济性需求出发,首先总结了大型燃煤锅炉深度调峰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并分别从低(变)负荷运行下的燃烧稳定性、机组运行环保性和经济性、主要辅机适应性和安全性及热电机组的热电解耦四个方面,对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进展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燃煤锅炉调峰能力深度提升技术的研究及发展展望。  结论  通过文章分析得出,为了发挥燃煤锅炉在提升电网调峰能力方面的先发优势,应从燃煤锅炉的整体系统出发,综合开展主要辅机运行状态监测及评估、燃烧性能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过程智能优化控制及预测,从而提升燃煤锅炉在低负荷运行、快速启停及升降负荷过程中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建筑热环境的舒适性标准规定冬季风速不大于0.15m/s,很多学者对这一风速的适宜性提出了质疑。本实验也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物理测试加生理测试的方法,通过在冬季室内自然工况下改变室内空气流速,测试受试者在每一情况下的体温,运动(MC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S),并记录受试者在不同风速下的主观热感觉和热舒适状况。得出在冬季室内自然状态下,长时间有风状态对人体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以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趋势。随着吹风时间的增加,SCS、MCS趋于减小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人体体温变化不显著;吹风感越来越强烈,热感觉投票由适中向微凉及凉迅速变化。本实验也说明人体的热舒适感可以以生理指标量化的形式表示。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二次供水用水量日变化系数大的特点,设计了一套由流量自动调节光照强度的紫外消毒系统,并通过试验确定了该装置的最佳操作工况,即当用水量< 2.5 m3/h、2.5~7.3m3/h或>7.3 m3/h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开启不同数量25 W的UV灯管使其光照强度分别为0.54 ×1019、0.82×1019和1.48×1019 quanta/s时,可满足灭菌达标要求.同时考察了浊度、光照强度、接触时间等对紫外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水浊度<5 NTU时,其对紫外杀菌效果无明显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光照强度越强,接触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米镉结合蛋白(rice cadmum-binding protein,RCBP)的纯化及生化性质,探讨RCBP的形成机制。方法采用Sephedex G-75凝胶层析从乙醇沉淀的大米蛋白(Ethanol precipitation protein,EP)中纯化RCBP,SDS-PAGE鉴定RCBP的纯度及测定分子质量,氨基酸自动分析仪、FTIR分析RCBP的氨基酸组成及二级结构。结果凝胶层析纯化得到组分b(目标RCBP),组分b为纯度均一的RCBP,分子质量约为32 kDa。组分b中疏水性氨基酸占56.76%、芳香族氨基酸占19.41%,是一类富含疏水性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镉结合蛋白。组分b中N-H相对于C=O以反式构型存在,二级结构只含有β-折叠和β-转角。结论镉通过疏水氨基酸或芳香族氨基酸的特征基团与大米蛋白结合形成RCBP。  相似文献   
18.
水滑石高效催化缺电子烯与胺类的共轭加成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novel efficient procedure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conjugate addition of amines to electron deficient alkenes. A series of hydrotalcite-like materials were synthesized as catalyst for the conjugate addition of amines and alkenes. After optimizing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ZnAl-LDHs (3︰1) was chosen as the best catalyst for the rea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talyst worked very well for the conjugate addition of amines to electron deficient alkenes with the excellent yields in several minutes. Operational simplicity, no solvent, low cost of the catalyst, high yields, reusability, excellent chemoselectivity, wide applicability are the key features of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19.
李瑞  谢芳霞  朱巧霞  陈露  简选 《化工进展》2021,40(11):6211-6218
通过直接电化学法,本文利用MXene表面官能团的诱导能力,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将苯胺单体与MXene共同修饰在不锈钢电极表面,成功制得具有三维结构的MXene/聚苯胺复合电极材料。采用SEM、XRD、XPS、FTIR和Raman光谱对复合电极材料的表面形貌、物相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并在1mol/L H2SO4中详细研究了该电极材料的电容性能。结果表明,得益于MXene的掺杂,MXene/聚苯胺复合电极表现出较好的电子传导能力和优异的电容性能,在10mV/s的扫描速率下电容可达417F/g,当扫描速率增至200mV/s时,其电容保持率为52%,比纯PANI电极高31%。该复合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1.0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0次后电容保持率可维持在83.4%。此项研究工作可为三维MXene复合材料的构建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当代中国建筑理论建构所面临的挑战之重大、现实之复杂、视角之多元,注定令其不仅是理论家和学者的集体工作,亦需要来自设计实践的“一线”视角。由此,围绕当代中国建筑理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之于理论建构的潜能及关系、未来技术革新对于建筑学科知识体系的影响三大方向,特以访谈的方式,邀请18位建筑师和学者展望当代中国建筑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