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0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349篇
电工技术   477篇
综合类   441篇
化学工业   889篇
金属工艺   414篇
机械仪表   544篇
建筑科学   699篇
矿业工程   337篇
能源动力   182篇
轻工业   1068篇
水利工程   356篇
石油天然气   418篇
武器工业   66篇
无线电   76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90篇
冶金工业   270篇
原子能技术   85篇
自动化技术   880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506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437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416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79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71.
目的 基于锌/钴双金属无限配位聚合物(Zn/Co-bimetal infinite coordination polymers, Zn/Co-ICPs)构建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纳米酶催化比色法。方法 基于Zn/Co-ICPs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核酸适配体对类酶活性的增强作用及特异性识别能力, 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 TMB)为催化显色底物, 建立Zn/Co-ICPs纳米酶催化比色法, 对Zn/Co-ICPs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 并考察适配体浓度、pH、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饮用水和冷冻巴沙鱼样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测定。结果 在优选的条件下, 单增李斯特菌的浓度与蓝色显色产物氧化型TMB (oxidized TMB, oxTMB)在652 nm处的吸光度呈负相关关系。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2×102~1.0×105 CFU/mL, r2为0.9964, 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为1.5×102 CFU/mL。加标回收率为90.7%~108.7%, 相对标准偏差为0.17%~7.20%。结论 该方法无需使用复杂昂贵的仪器即可实现可视化检测, 且检测速度快、准确度高、选择性好, 在复杂样品快速分析中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972.
以小麦醇溶蛋白和卵磷脂为原料,利用pH循环法制备小麦醇溶蛋白/卵磷脂复合纳米粒子,并以此为稳定剂制备Pickering乳液。探究了纳米粒子质量分数、油相体积分数对Pickering乳液的粒径、微观形貌、乳析稳定性、储藏稳定性及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Pickering乳液为水包油型乳液。当小麦醇溶蛋白/卵磷脂质量比为2∶1时,Pickering乳液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为9.33 m2/g和93.33%。固定油相体积分数为50%,当纳米粒子质量分数由0.1%增加到2.0%时,Pickering乳液的粒径由56.19μm减小到36.57μm,乳析指数由46.5%增加到91.0%;固定纳米粒子质量分数为1.5%,当油相体积分数由20%增加到60%时,Pickering乳液的粒径由31.43μm增大到38.79μm,乳析指数由54%增加到93%。流变学结果表明,乳液的表观黏度和弹性性能随着纳米粒子质量分数以及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且都具有剪切稀化的现象,形成了凝胶网络结构;环境应力稳定性实验表明,Pickering乳液具有良好的NaCl离子稳定性。  相似文献   
973.
沈晓静  解富娟  周绍琴  冯宇 《食品与机械》2023,39(5):144-149,181
目的:为咖啡中多糖成分的研究和天然活性多糖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研究了云南小粒咖啡生豆多糖(GBP)的水提工艺和抗氧化活性。应用响应面法对咖啡生豆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共同鉴定和表征咖啡生豆多糖的结构特点。采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和FRAP法评估咖啡生豆多糖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咖啡生豆多糖水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温度59℃、提取时间45 min、液料比(V∶m咖啡生豆)21∶1 (mL/g)、浓缩体积1/8及乙醇体积分数75%,该条件下咖啡生豆多糖得率达9.56%。多糖样品经红外光谱和电镜扫描显示咖啡生豆是表面呈不规则的孔状结构的多糖。咖啡生豆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2.32 mg/mL(IC50)、0.011 mmol Trolox/g GBP,铁还原能力为0.95 mmol Fe2+/g GBP。结论:咖啡生豆多糖是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不规则孔状结构多糖,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974.
介绍了生物可降解材料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聚对苯二甲酸-共-丁二酸丁二醇酯(PBST)的合成工艺技术及基本性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PBST的研究现状和产业化现状。PBST的合成工艺主要是酯交换法和直接酯化法,酯交换法原料成本高、副产物分离较难、合成的PBST相对分子质量低;直接酯化法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PBST,副产物只有四氢呋喃,现已成为合成PBST的主流工艺。PBST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与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的性能相近,在耐热性、拉伸强度、透水率方面性能更优。国外PBST没有批量化商业产品,国内PBST工程化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推广方面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利用PBAT生产装置通过工艺调整进行生产。国内PBST产业化主要受原料丁二酸(SA)的制约,今后的研发重点是加强PBST合成、应用技术的开发,开发高效环保的SA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975.
通过氩离子抛光与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中国几个地区泥页岩中的粒间孔、粒内孔和有机质孔的形状大小等形貌学特征。结果表明,粒间孔主要呈不规则三角形状,大小在80~400 nm之间;粒内孔主要是溶蚀成因孔,其形状不规则,成群发育,孔隙壁呈曲线,大小在几十到几百纳米不等;有机质孔主要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大小一般在1μm以下,主要集中在几十纳米左右。泥页岩中有机质孔的发育程度不仅受热演化程度的控制,而且还可能和有机质的化学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976.
铁路车轮踏面外形的逆向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基于逆向工程概念的铁路车辆轮踏面外形的设计新概念,导出以轮径差和接触角差相对于轮对横移量的函数为设计目标的逆向设计数值算法,实现了通过轮径差或接触角差函数将车辆动力学要求与车轮踏面外形设计的直接沟通,可以指定需要的等效斜度和轮径差等信息反求踏面外形,并且还能同时计及钢轨的实际外形、轨底坡和接触点的分布位置、并研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基于轮径差函数的算法适用于刚性轮对的踏面外形设计,可以设计出不同速度要求与曲线通过导向性能要求的踏面外形;基于接触角差的算法适用于独立轮对的踏面外形设计,可以设计出具有不同重力复原刚度的踏面外形.通过几个算例验证了这种方法及其软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7.
在室温下对电解铝液直接合金化生产铸态6063铝合金实施了道次等效应变约为0.5和0.9的等通道转角变形(Equal-channel angular pressing-ECAP),对其夹杂物的分布、碎化和合金的硬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ECAP加工将未充分电解的尺寸极为细小(纳米尺度)、分布集中的团絮状A12O3夹杂物分散开,将粗大(长(5~15)μm、宽(1~2)μm)几乎呈连续分布的AIFeSi夹杂物折断碎化(长1-3 μm)并分散开,明显提高了合金的致密性、抗蚀性,并引入了大量位错于铝合金中,提高硬度的幅度达到60%.试验结果说明了ECAP作为一种提高电解铝液直接合金化生产的铸态铝合金组织的工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8.
文章研究了一种基于矩阵式变换器的异步电机控制策略,分析了异步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和矩阵式变换器的空间矢量调制,研究了直接转矩控制方案中,矩阵式变换器矢量电压的选择。这一控制策略同时实现了矩阵式变换器的空间矢量调制和异步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一控制策略的调速系统具有良好的静、动态性能,并且保持了单位功率因素。  相似文献   
979.
锂离子无机固态电解质是先进锂电池材料研究的重点之一,对未来锂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锂离子无机固态电解质相比较,这种新型锂无机固态电解质Li5La3M2O12具有高的离子电导率、电子电导率可以忽略、与电极材料的稳定性好、安全无泄漏、高的电化学分解电压和环境友好等优越性能。石榴石结构锂快离子导体是一种新型的锂无机固态电解质材料,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分别从结构、导电机理、合成方法、电导率测量、改性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指出了Li5La3M2O12无机固态电解质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80.
介绍基于DSP和FPGA的矩阵式变换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硬、软件设计。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为矩阵式变换器在无刷双馈发电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