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1篇
金属工艺   129篇
机械仪表   43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7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游艇转向机构中某转向臂在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充不满的缺陷,设计了以模具预热温度、始锻温度、镦粗台孔深、镦粗下压量、压扁厚度为设计变量,以锻件充形率、终锻力为目标函数的混合水平正交表,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处理,并进行极差分析,得知镦粗下压量、镦粗台孔深对目标函数影响显著。为了得到更优的工艺参数,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心复合试验进行再优化,建立了以镦粗下压量、镦粗台孔深为自变量,以锻件充形率和终锻力为因变量的二阶响应面模型,从而得到了该产品的最优工艺参数。经过生产验证,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能在较低的成形载荷下锻造出合格的产品,并且消除了充不满的缺陷。  相似文献   
92.
针对机动车尾气后处理系统铝泵体精锻过程中出现的锻件凸台充填不完整、模具易开裂和飞边废料多等问题,建立了以锻件凸台端面充填率、终锻力比率和材料利用率为优化目标,以模具预热温度、坯料长度、坯料加热温度和飞边桥部高度为设计变量的二次多项式响应面模型。然后结合响应面法与差分进化算法对锻造参数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优锻造参数为:模具预热温度为350℃,坯料长度为83. 27 mm,坯料加热温度为490℃和飞边桥部高度为1. 15 mm。最后,采用最优锻造参数进行实际生产,生产出的锻件充填完整,提高了模具寿命和材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93.
合肥工业大学锻压教研室承担的机电部基金项目“冷锻工艺设计专家系统”,自1989年以来,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现已开发出反挤压杯形件工步分析专家系统FJES。该系统是用Turbopascal语言在IBM—PC机上实现的,是一个基于规则的产生式系统。该系统包括了知识库、推理机、人机接口和解释性子系统。推理机采  相似文献   
94.
本文基于冷塑性变形过程中热效应的影响 ,将热和力的相互影响耦合在一起 ,采用有限单元法推导出求解温度场的热力耦合数值模拟方程式。  相似文献   
95.
从实用角度出发,模拟金属挤压工况,对比研究了模具钢、陶瓷薄膜强化模具钢和结构陶瓷三种模具材料的摩擦学特性,测试了高温下的磨损规律。研究结果对挤压模具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
通过分析冷轧铝板带材轧制过程中轧制油起泡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阐述了轧制油起泡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轧制油起泡的对策.轧制油的皂化、因氧化引起的轧制油质量下降、混入其它油品和设备原因是引起轧制油起泡的主要原因,可分别采用添加消泡剂、过滤水分和杂质、保证轧制油循环过滤系统的正常运行等措施来消除因氧化引起的轧制油质量下降、轧制油的皂化和设备原因等引起的起泡.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介绍了挤压成形中的摩擦学特点及常用润滑剂,从环保角度和工艺要求阐述了挤压润滑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8.
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专家系统结构模型及实现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张专家系统中,研制了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专家系统结构模型,从而使专家系统的各子系统在数据库的管理下得到统一。以开发挤压工艺专家系统为例重点阐述了知识库、事实库、推理和解释模块的数据库建立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9.
文章结合实例说明了Active控件在基于VFP的企业EMIS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与过程,该方法能够加快开发具有工业强度的EMIS的速度,为EMIS的集成提供了技术支持,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100.
介绍了反复镦压工艺的原理、路线及特点,并研究了纯铜反复镦压后的组织、硬度及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反复镦压可在不改变试样形状和尺寸的情况下累积很大的应变。退火态纯铜经多道次镦压后晶粒明显细化。3道次镦压前,纯铜的平均显微硬度随应变的增加快速增加,随镦压次数的进一步增加,硬度上升的幅度下降。多道次镦压后纯铜的抗拉强度明显提高,从退火态的198.5 MPa提高到最高约488.8 MPa。镦压后纯铜的断后伸长率明显下降,但仍在15%以上,其断裂性质仍属韧性断裂。研究结果说明反复镦压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制备块体细晶材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