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7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70篇
机械仪表   9篇
矿业工程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1.
利用显微组织演变集成模型预测梅钢新开发的无镍耐候钢B480箱板在热轧每道次轧制流变应力和轧制力,结合梅钢热轧实际能力,为此钢种的生产可行性提供重要依据。通过所采用的数学模型预报值与实际生产的实测值对比发现,两者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说明该模型对实际轧制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的预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2.
研究了Si元素对抑制含铜钢高温氧化后表面铜元素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i元素使合金氧化后形成较多内氧化产物2FeO.SiO2,该氧化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基体局部区域形成包裹,可割断液相铜的扩散途径,降低富铜相中Cu的浓度,有利于减轻含铜钢高温氧化后基体表面铜元素偏聚,但同时会导致合金在1 150℃以上高温区抗氧化性能减弱。  相似文献   
43.
卢云  何宜柱  李建新 《工业炉》2010,32(3):32-36
考虑板坯实际温度分布不均匀的事实,结合某钢厂的一座步进式加热炉建立了板坯加热过程的三维数学模型及其离线仿真系统。应用Sysweld有限元软件的热处理模块对加热炉内板坯温度场进行计算,并与黑匣子拖偶测试数据进行比较验证。计算结果显示在保证板坯加热质量的前提下,得到了板厚以及入炉温度与板坯所需加热时间的关系式,表明提高板坯入炉温度有利于提高加热效率,缩短板坯在加热炉内的加热时间,降低板坯氧化烧损量。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篦条的分析发现原始篦条的相组成为α-Fe、Cr7C3型碳化物和少量的γ-Fe,碳化物呈网状分布于基体上.篦条氧化膜的相由FeCr2O4、Cr2O3、Fe2O3组成,氧化膜与基体问有微裂纹存在.添加Apl后,氧化膜结构致密且变薄.  相似文献   
45.
热模拟工艺对V微合金化双相钢的相变及组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结合光学显微镜,研究V微合金化热轧双相钢在不同控轧控冷条件下的相变行为及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变形温度为850℃、变形量为50%时,不同冷却速度和保温温度下的组织均由铁素体、贝氏体和马氏体组成.第二相的体积分数随冷却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保温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冷却速度的变化比保温温度的变化对第二相体积分数的影响大.最佳冷却速度应控制在5~25℃/s.  相似文献   
46.
钼对钴基合金激光熔覆层组织与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低碳钢基体表面制备了钴基合金涂层.利用金相显微镜(OP)、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等研究了不同Mo元素含量的钴基合金涂层的组织结构;通过采用显微硬度试验、滑动磨损试验等方法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含5.4%Mo的合金熔覆层主要组成相为γ-Co,Cr_(23)C_6,而含28%Mo的合金涂层主要相组成为γ-Co,Cr_(23)C_6,Co_3Mo_2Si_2和NiCor等相;含5.4%Mo涂层的组织主要为柱状生长树枝晶;含28%Mo单道涂层的结合区为紊乱的粗大树枝晶,中部为向上生长的细小的树枝晶,表层为细小的等轴晶,多道搭接涂层组织为细小的等轴晶;含28%Mo涂层的显微硬度可达800 HV以上,比含5.4%Mo涂层的硬度提高了一倍;耐磨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Abstract:
Co-based alloy coatings with different Mo content (5.4% and 28 % ) on the surface of low carbon steel were prepared by laser cladding.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hases composition of the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optical microscope (OP),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X-ray diffraction instrument (XRD). Microhardness and sliding wear resistance of the coatings were also tes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in phases in Co-based alloy coatings with 5.4%Mo were γ-Co and Cr_(23) C_6. Another two phases of Co_3 Mo_2 Si and NiCoCr were identified in Co-based alloy coatings with 28% Mo. Directional dendrite was observed in Co-based alloy coatings with 5.4% Mo. Unidirectional dendrite at the interface, followed by fine dendrite at the central zone and equiaxed grain near top surface were found in Co-based alloy single coatings with 28% Mo, and almost all fine equiaxed grains appear in the multi-track coatings. The microhardness of Co-bascd alloy coatings with 28% Mo reaches up to 800 HV, which was 2 times of that of Co-based alloy coatings with 5.4% Mo. The sliding wear resistance was also improved.  相似文献   
47.
利用Gleeble3500试验机模拟热轧带钢氧化层在不同卷取温度和冷却速度条件下的相变过程,采用激光拉曼光谱区分氧化层中细小析出相和分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氧化层中FeO在不同卷取温度和冷却速度条件下可形成几种典型的相变组织形态;降低带钢卷取温度和增加卷取后的冷却速度,有利于抑制Fe3O4在FeO层中的析出,提高热轧带钢表面氧化层酸洗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8.
采用Sysweld软件对激光熔覆钴基合金涂层的温度场、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熔池形状变得窄而长,熔覆层各点的峰值温度停留时间缩短,熔池的深度、宽度相应减小;熔池及热影响区各点的温度随着与激光热源距离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此外,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大,熔覆层的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49.
元胞自动机模拟及其在金属材料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元胞自动机模拟方法由于其结构简单,易于并行运算而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元胞自动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其划分,基本原理,模型建立的步骤。综述了元胞自动机方法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再结晶方面和相变方面。  相似文献   
50.
木文采用定量金相的方法研究了15MnV钢的钢坯加热温度,单道次轧制工艺参数对奥氏体、铁素体混晶的影响规津以及已有的奥氏体混晶在热轧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以求为控轧工艺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