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超高速时电主轴轴承的动态支承刚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基于滚动轴承受力分析的拟静力学和拟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超高速时电主轴轴承的内部动力学状态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在求解每一个球滚动体动力学基本参量的基础上,计算电主轴轴承对转子支承的动态刚度,并结合具体算例,分析转速、轴承预载荷、径向外载荷等工况条件,以及套圈滚道曲率半径、球滚动体的直径和数量等轴承的内部结构尺寸、球材料的物理性能等方面的因素对轴承动态支承刚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外部工况条件以及轴承内部的结构尺寸、球材料的物理性能等方面的因素对超高速时电主轴轴承的动态支承刚度影响较大,超高速时电主轴轴承的动刚度较静态和低速情况有着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72.
采用Fe-Cr-Al合金涂层加高温有机封闭涂层的复合涂层防护体系,运用电弧喷涂新工艺,有效地解决了电站锅炉水冷壁管高温腐蚀磨损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73.
豫北某钢厂钢渣桩复合地基的试验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钢渣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稳定性及配合比,阐述了豫北某钢厂挤密钢渣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机理、设计与检测,并从技术、经济及社会角度将钢渣桩复合地基与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74.
AgNi触头材料和H62的电阻钎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阻钎焊工艺,研究BCu93P钎料和BAg45CuZn钎料对AgNi触头材料和H62钎焊接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BAg45CuZn钎料能得到质量较好的钎焊接头。  相似文献   
75.
76.
通过对消防电梯现有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对消防电梯与普通电梯各项功能进行对比,分析消防电梯应具备的防灭火功能,应引起消防监督部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单位等的重视。提出采取可靠措施,解决消防电梯的安全隐患问题。  相似文献   
77.
以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理论研究为主要目的,在经典PID控制理论下,对转子系统进行柔性分析,得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通过实验调试得到一组PID参数,代入上述系统进行分析运算,可求得转子的临界转速、对数衰减率以及振动模态振型等,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8.
众所周知,高速主轴系统历来就是数控机床三大高新技术之一。随着数控技术在工业领域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制造设备都在不断地向高速、高效、高精度、高智能化领域发展,内装式电主轴系统是最能适应上述高性能工况的数控机床核心部件。  相似文献   
79.
文章结合鄂北工程沿线行政区划、文化分区、生态保护区及工程特点,整合周边特色自然风光,从渠道工程环境总体规划、重要节点环境规划设计、生态建设措施规划设计、生态渠道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汉唐遗风、楚韵溯源、孝感满誉"三个自然文化特色圈及八大景观节点的鄂北工程独特的生态环境规划。  相似文献   
80.
陈长江  姜幼卿 《焊接》2005,(6):35-36
在CO2焊接过程结束时,一般的程序是切断送丝,但对焊接电源输出电压没有任何控制措施,于是焊丝端部与工件间仍有电弧。由于不再送丝,电弧被拉长,电弧电流也随之迅速减小,从而形成一个球状熔滴并保留在焊丝端部。这种焊丝端部的小球将大大降低再引弧的成功率。为此,采用去小球控制技术,减小小球的尺寸,提高引弧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