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39篇
机械仪表   5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篇
冶金工业   7篇
原子能技术   1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6年   2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消除Fe—Cr—Al合金脆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52.
The slow relaxation of resistance and memoryeffect in TisoNi_(47)Fe_3 shape memory alloy(SMA)are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An evidence forCDW mechanism of incommensurate and commensuratephases in SMA was provided.  相似文献   
53.
利用Mssbauer谱,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和大角X射线衍射等实验技术对非晶态Fe(73.5)Cu1Nb3Si(13.5)B9合金的结构弛豫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晶化前退火引起原子结构,磁畴结构,电子密度的一系列变化;自由体积不断减少,沿条带平面内的宽畴成分增加,表面优先晶化;晶化前在400℃时形成了Cu的团簇结构,并引入了很大的电子密度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54.
在此工作中研究了钒对矽锰钢的性质的影响。为了研究这个影响,我们选择了基本成分为~0.25%C,~1%Si,~1%Mn的钢,然后加入0—0.55%V。我们仔细地研究了钢的性质随回火温度的变化。在低温回火后含钒钢的塑性、冲击靭性和靭性储备量都较不合钒钢者为高。钒的正作用在中温(400—500℃)回火后表现特别显著,其中以增加靭性储备量最为明显。在温度400—600℃之间回火次生硬化及回火脆性出现。在文中讨论了它们的作用和它们的差别。次生硬化的作用随含钒量的增加而加强,但钢的回火脆性敏感度的急剧升高仅在含钒量大于0.3%时发现。钒在含量小于0.3%时对回火脆性敏感度影响不大,只使冲击靭性(在靭性断裂下比较)略有降低。在高温回火后钒升高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和疲劳极限。因为在850—950℃奥氏体化时碳化钒并未全部分解,所以钒不增加淬透性,甚至,在含量较高时使淬透性略有降低。在正火后钒略增加钢的强度。认为矽锰钒钢是有希望的钢种。  相似文献   
55.
用~(57)Fe的穆斯堡尔效应对稀土非晶态三元合金Tb_7Gd_(23)Fe_(70)、Tb_(17)Gd_(19)Fe_(64)及Tb_(22)Gd_(14)Fe_(64)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内场Hhf和同质异能移位随合金中Gd含量的增加而减小。Hhf的分布也强烈取决于Tb含量,并决定合金的磁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56.
解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的常用算法是高斯-牛顿法。它的缺点是迭代的每一步都要进行逆矩阵运算,对参数初估值的要求也比较严。I.A.Slavic提出的不用逆矩阵运算的方法(简记为AWMI法),已被金慧娟等用于穆斯堡尔谱的拟合,认为收敛性很好,计算量也较小。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说明按AWMI法的参数修正方向比较接近于x~2量的最快速下降方向,因此在步长不太  相似文献   
57.
徐祖雄  马如璋 《金属学报》1988,24(1):141-143
急冷法制备的非晶软磁材料的实用磁性与其磁各向异性和磁矩取向分布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急冷状态的过渡金属-类金属非晶合金薄带里的磁畴结构和磁矩取向主要取决于淬火急冷内应力。Becker通过磁化测量发现,表面层去除和厚度减薄对急冷内应力系统没有影响。Takahashi等的磁转矩研究表明,急冷态非晶薄带2个表面附近的磁各向异性最大。对急冷态非晶薄带的Moss-bauer研究表明,磁矩取向主要分布在薄带平  相似文献   
58.
用室温透射Mossbauer谱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淬火处理对钢中马氏体基体组织、残留奥氏体量和其含碳量的影响规律,阐明了高温直接淬火和形变淬火处理提高强韧性的效果与残留奥氏体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9.
用真空双源蒸镀法在Si单晶衬底上制备了Fe,Dy原子数比为3:2的Fe─Dy成分调制多层膜.用AES、RBS、X射线衍射(XRD)以及磁性测量分析了Ar~(+)混合前后Fe─Dy多层膜的相交.Ar~(+)离子注入能量110keV,剂量5×10~(15)─1×10~(17)/cm~2.结果表明,注入剂量为1×10~(17)/cm~2时,Fe,Dy完全混合,并且由晶态的Fe,Dy完全转变为Fe_(60)Dy_(40)(近似于该化学配比)的非晶态合金,随Ar~(+)注入量的增加,Fe一Dy多层膜的M_s下降,在剂量50×10~(15)/cm~2时下降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60.
用穆斯堡尔谱学及X 射线衍射等实验方法研究了Fe_Ni_Al_Ti 半硬磁合金在加上过程中相结构的变化,确定了650℃最终回火后合金中的顺磁相为弥散分布在铁磁性基体上的含铁的NiAl 及含铁的Ni_3Al 或Ni_3(AlTi)粒子,据此解释了合金在冷轧和回火后的磁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