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3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25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15篇
轻工业   15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18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详细阐述了使用手机远程控制智能小区的技术和现状,并介绍了日立智能小区系统相关产品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2.
日本JFE化学公司东日本工厂为配合公司的土地开发工程,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改善环境,现将使用生物制剂改善化工厂环境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3.
可压缩液体汽车减振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一种新型可压缩液体汽车减振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其内特性的数学模型。指出可压缩液体减振器由于腔内充满可压缩液体,其动作连续可靠,其外特性不会发生高频高速畸变。并提供了该减振器外特性试验。  相似文献   
104.
谭学斌  羊性滋 《微电子学》1998,28(3):156-159
设计了一种工作频率为125kHz,用于身份识别的非接触式IC卡。分析了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讨论了非接触式IC卡的“心脏”-卡内芯片的电路结构。最后,简要地介绍了芯片的版图设计、测试结果及其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程启明  李滋刚 《导航》1998,34(1):36-44
本文提出了一种船舶航迹保护的在线神经网络控制器,该控制器能用舵色控制航迹偏差,它去除了对船舶运动模型的识过程,它也不需“教师”或离线训练,但当船舶接近给定航线时,它存在着过冲引起的航迹偏差,为克服过冲和其它缺点,根据人的知识和理解,设置了适当的训练目标。  相似文献   
106.
增碳铸铁熔液的特性与凝固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频电炉中用石墨坩埚熔化铸铁试样,在1773K的温度下,分别用晶体与非晶体的增碳剂进行处理。通过激冷的楔形试块、阶梯试块以及试样重熔冷却凝固热分析和组织观察,研究了增碳熔液的特性与凝固行为。结果表明:用电极石墨的晶体增碳剂进行增碳时,在2.1%C的铸铁熔液中,石墨的溶解较容易,同时也促进其按Fe-C稳定系进行共晶凝固。这一结果说明,增碳铸铁的特性和凝固行为,依存于增碳剂的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07.
汪文斌  陈滋顶 《制冷》1998,(1):32-35
本文通过介绍颗粒制冰技术在我国铁路制冰厂中应用的优缺点,得出颗粒制冰技术不宜在铁路制冰厂中推广应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8.
109.
新超导体的发现及母界性新超导体研究的兴起,主要超导研究国投入力量对比和研究成果评估。美、中分别研制成功的 Y-Ba-Cu-O 材料可在液氮温区稳定地工作,已被世界普遍用于薄膜及线材等研究。世界烧结体研究已面临临界电流密度提不高难关,迄今仅能徘徊在1,000安培/厘米~2左右。发展与研究方向:着重点在高临界电流密度薄膜,以及提高烧结体临界电流密度、深入机理和室温超导。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