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1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21篇
电工技术   198篇
综合类   155篇
化学工业   262篇
金属工艺   165篇
机械仪表   171篇
建筑科学   316篇
矿业工程   131篇
能源动力   78篇
轻工业   247篇
水利工程   71篇
石油天然气   92篇
武器工业   21篇
无线电   36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7篇
冶金工业   106篇
原子能技术   18篇
自动化技术   28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941.
为解决双低菜籽优质后的优用问题,提高双低菜籽油和饼粕的副加值,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双低油菜籽中油脂,并对该工艺得到的油和脱脂菜粕品质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流量和原料粒径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最优工艺参数:萃取温度35℃、压力30 MPa、时间120 min,原料粒度80目,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可达97.15%。经超临界CO_2萃取得到的双低菜籽油色泽浅,酸价与过氧化值都优于正已烷工艺,磷脂含量0.021 mg/g,为正已烷工艺的3.82%;维生素E含量17.26μg/g约是正已烷工艺的2倍,总酚与甾醇含量比正已烷工艺略低。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得到的"双低"菜粕植酸含量低,蛋白溶解度高,颜色浅,其品质明显优于正已烷萃取的脱脂粕。研究结果可为双低油菜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42.
硫甙和中性洗涤纤维是限制菜籽粕饲用的两个重要抗营养因子。发酵法是降低菜籽粕抗营养因子的重要手段。通过初筛、复筛和混料设计,优选了混合菌发酵菌株和接种比例。在初筛中采用菜籽粕鉴定培养基,在复筛中对硫甙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生长曲线和蛋白酶酶活进行综合评价,在复筛的基础上采用单纯形-重心设计进行菌株配比的优化,拟合出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到优化的菌株接种比例为枯草芽孢杆菌B3 46%、纳豆芽孢杆菌N1 30%、酿酒酵母R1 24%,在此条件下进行发酵试验,硫甙、中性洗涤纤维的降解率分别为94.63%、24.17%。  相似文献   
943.
酵母蔗糖酶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甲苯自溶法、冻融法、SDS抽提法3种方法从酵母中提取蔗糖酶,经质量分数50%的乙醇分级沉淀、Mono Q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后,制得高纯度的酵母蔗糖酶。比较了上述3种提取方法并对该酶的部分性质进行了研究。纯化的酶经等电聚焦测定,等电点为5.6,SDS-PAGE鉴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kD。以蔗糖为底物测得酵母蔗糖酶的表观米氏常数Km为0.013mol/L。结果显示3种提取方法各有优劣,冻融法和SDS抽提法的提取效率远高于传统的甲苯自溶法。其中SDS抽提法的效率最高,加之其操作简便,更适合于酵母蔗糖酶大规模的制备提取。  相似文献   
944.
为优化猴头菌液体发酵产多糖、核苷、总萜的培养工艺,探究其抗氧化活性。以三种活性成分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合适的碳源、氮源、温度、转速、pH、接种量,以采用熵权法赋权计算3种活性成分产量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猴头菌液体发酵最佳条件,对发酵产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玉米粉,氮源为酵母浸粉和山药汁,温度23.5 ℃,转速128 r/min,pH5.9,接种量8.5%,在该条件下,猴头菌液体发酵条件的综合评分为2.090,与模型预测综合评分2.164基本一致,多糖、核苷、总萜产量分别为5.12、1.17、0.42 mg/mL;发酵全液、发酵液、菌丝体(湿)对DPPH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166、237、53 mg/mL,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 值分别为68、55、72,500 mg/mL时总还原能力分别为0.711、0.708、0.841。本研究为猴头菌液体发酵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5.
流行风趋淡,个性化呈强。消费行为理智,购物追求实惠。时下,国内服装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形成买方市场的格局。预计1998年~199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9300亿元、31800亿元左右,其中衣着类零售额可达2640亿和2930亿元,分别约占9%和9.2%;199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将达5400元、5700元左右,衣着类消费支出约占11%,平稳增长;农村人均收入可达2100元、2600元左右,衣着类消费支出约占6%左右,是缓步提高态势。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后民消费支出在吃、穿、用所占支出比重比五年前分别下降64、1.7和0.8个百分点;消…  相似文献   
946.
1月29日,朝鲜奥委会代表团一行在副主席李惠庆女士带领下抵达了福建鸿星尔克集团.开始了中国运动品牌迎接的首个外国奥委会的参观访问之旅。据悉,考察团一行于30日在鸿星尔克副总裁吴荣照先生的陪同下,对鸿星尔克的生产基地、测试中心、技术研究中心等进行了考察,随团的代表均对鸿星尔克良好的产品质量、品牌形象和先进的科技水平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另外,双方就08奥运鸿星尔克独家赞助朝鲜奥运代表团运动装备进行了协商和会谈。  相似文献   
947.
水剂法提取双低菜籽脱皮冷榨饼中油脂和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剂法对双低菜籽脱皮冷榨饼中的油脂和蛋白质进行同步提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固定浸提时间120 min,选取浸提温度、浸提pH、料液比、物料粒径为考察因素,以油脂提取率和蛋白质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最佳水剂法提取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60℃,浸提pH 9,料液比1∶7,物料粒径100~120目。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64.59%,蛋白质提取率为59.63%。  相似文献   
948.
随着矿产资源需求的持续增加,选矿厂处理规模急剧增大,面临着入选矿石品位持续变低、浮选机容积不断增大与回收率稳定或提升的挑战.因此很有必要开展浮选机内浮选动力学过程分区模型研究,为指导大型浮选机分选过程强化奠定基础.论文建立了实验室尺度LFM-30型和工业尺度KYF-130型充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试验系统,采用高速摄像、深槽取样和原位气泡负载测试等方法,开展了单颗粒运动轨迹、浮选过程中颗粒的悬浮特征、矿化气泡上浮过程中负载变化特征、矿浆与泡沫界面区域颗粒脱落等研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具有循环区、搅拌混合区、运输区、分离区、泡沫区和泡沫矿浆界面区的“五分区+相界面”动力学过程模型,为应对不同矿石性质变化开展工业尺度浮选机优化设计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49.
以某高速公路破碎围岩隧道大变形为工程背景,并以现场调查、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为手段,提出了三台阶七步开挖仰拱紧跟工法。利用Midas GTS建立了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的两个数值模型,结合地质勘查和室内试验数据进行了隧道大变形分析,并将新工法的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工法中的仰拱紧跟技术对变形控制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控制隧道施工中的大变形问题,且能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节省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950.
深部地层隧道施工期间,其围岩及支护构成一个复杂的承载体系。开挖导致深部岩体中出现的围岩分区破裂、岩爆等现象会给现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围绕分区破裂化这一超常现象,依托淮南矿区某深部巷道工程,借助有限差分软件FLAC3D,通过模拟岩体高温、高地应力等特殊环境下,建立其响应模型,研究了原岩应力和内摩擦角对分区破裂化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原岩压力和内摩擦角对围岩分区破裂现象影响显著;当原岩压力在17.3~35.0 MPa内逐渐增大时,间隔破裂区域体积从0增大至25×102 m3;当摩擦角在22~38°区间内逐渐增大时,间隔破裂区域体积则从26.87×102 m3降至0,恢复至浅部隧道传统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