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3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260篇
电工技术   42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13篇
化学工业   646篇
金属工艺   283篇
机械仪表   328篇
建筑科学   533篇
矿业工程   341篇
能源动力   126篇
轻工业   733篇
水利工程   299篇
石油天然气   192篇
武器工业   56篇
无线电   60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5篇
冶金工业   230篇
原子能技术   173篇
自动化技术   472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9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71.
为建立贵州地区烟草干旱灾害的监测与评估指标,以贵州烟草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率与减产率二者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合农业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得到烟草不同生育期干旱指标。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水分亏缺率为≤15%、(15%,35%]、(35%,55%]、55%时,分别发生轻、中、重、严重干旱,对应的减产率分别为≤10%、(10%,20%]、(20%,30%]、30%;旺长期水分亏缺率为≤35%、(35%,70%]、70%时,分别发生轻、中、重旱,对应的减产率分别为≤10%、(10%,20%]、(20%,30%];成熟期水分亏缺率为≤35%、(35%,75%]、75%时,分别发生轻、中、重旱,对应的减产率为≤10%、(10%,20%]、(20%,30%]。  相似文献   
72.
在PCCP内部粘贴复式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PCCP补强加固技术。为了研究不同管径及高压缩弹性垫层厚度对复式碳纤维加固PCCP的效果,本文通过建立6种管径和4种厚度垫层的复式碳纤维加固PCCP有限元模型,得到在不同内水压力和预应力钢丝断丝等工况下,垫层对复式碳纤维加固PCCP的应变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5 mm厚度垫层的复式碳纤维加固PCCP,碳纤维环向应变增加了8~16倍;在0.6 MPa正常内水压力作用下,混凝土内壁环向应变的改善比例在11.5%~38.7%之间。管径越小,复式碳纤维加固效果越显著。对2.6 m管径PCCP进行复式碳纤维加固计算表明,随着垫层厚度的增加,碳纤维环向应变大幅提高,混凝土环向应变也得到显著改善。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复式碳纤维加固PCCP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3.
为揭示准格尔煤田地区地下水循环特征,运用水化学技术、水汽轨迹模型和环境同位素等方法分析不同水体水化学特征、环境同位素特征、大气降水主要来源、地表水及地下水转化关系。结果表明:地表水矿化度低,呈弱碱-偏碱性,水化学类型以HCO_3·SO_4·Cl-Ca型水为主;地下水整体矿化度低,偏弱碱性,主要以HCO_3-Na·Ca型、Cl-Na型、HCO_3-Ca·Mg型、HCO_3·Cl-Na型水为主;黄河水δ(D)平均值为-79.6‰、δ(~(18)O)平均值为-10.47‰,第四系地下水δ(D)平均值为-66.25‰、δ(~(18)O)平均值为-9.1‰,白垩系地下水δ(D)值为-70.6‰、δ(~(18)O)值为-9.3‰,石炭-二叠系地下水δ(D)平均值为-77.07‰、δ(~(18)O)平均值为-9.9‰,寒武-奥陶系地下水δ(D)平均值为-75.73‰、δ(~(18)O)平均值为-10.06‰;大气降水受极地气团和季风影响,主要来源为西风带水汽、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汽蒸发再循环;断层带、褶皱轴部裂隙带为不同含水层间主要导水通道,大气降水和黄河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高承压水头寒武-奥陶系岩溶裂隙水越流补给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砂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孔隙水通过地层间不整合接触面裂隙发育带向下补给石炭-二叠系砂岩裂隙水,黄河水对寒武-奥陶系地下水的补给比例受地质构造发育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4.
针对两级过滤工艺处理复合污染地下水有机污染物超标的问题,提出了微絮凝强化两级过滤工艺的技术改造方案,并在中试规模下考察了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受复合污染的原水有机物浓度较高,CODMn平均值在5 mg/L以上,有机污染物主要为天然腐植酸类和富里酸类有机物;以有机物去除能力为评价指标,筛选出铝盐复合药剂为最佳微絮凝药剂;在投加54.5 mg/L铝盐复合药剂的条件下,微絮凝强化两级过滤工艺出水各项指标均可稳定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铝盐复合药剂的微絮凝作用对有机物去除起关键作用.在东北某净水厂现场进行的中试试验,研究结果为该净水厂的升级改造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5.
为了研究不同催化剂与硅氧烷配合时,修复液对水树老化电缆修复效果的差异,选取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PMDMS)和一种长链硅烷,以及钛酸四异丙酯(TIPT)和长链苯磺酸两种催化剂,配制了4种不同配方的修复液,对水树老化电缆进行注入修复和二次老化,并通过工频击穿试验、水树形貌观测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分析短电缆试样绝缘的电气性能和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4种配方的修复液均能抑制水树的生长,提高水树老化试样的击穿电压;长链硅烷搭配长链苯磺酸的修复液在绝缘层中的留存率最高,修复效果最佳;PMDMS搭配长链苯磺酸的修复液在绝缘层中的留存率最低,修复效果最差;最终证明当硅氧烷与催化剂在绝缘层中扩散速度相匹配时能够提高硅氧烷的留存率,增强修复液的长期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76.
桂琳  戴昊南  万千  邓琳 《当代化工》2021,50(9):2145-2148
我国陆上油田大多处于油田开发后期,含水超90%,剩余油挖潜难度加大.为大幅度提高油田采收程度,探索了特高含水油田化学驱油方法.首先,对研究区进行分区对比地层厚度、砂岩厚度,精细描述储层分布规律;其次,基于不同区域储层孔喉结构、渗透率统计结果,分析储层非均质特征;最后,设计出与主力油藏相似的三维非均质物理模型,结合岩心分析实验资料,对化学驱不同质量分数、压力对驱油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化学驱油效率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化学驱可提高驱油效率8%左右.  相似文献   
77.
对大庆油田2座接收和处理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转油站和转油放水站的采出液集输和处理工艺参数、外输液的成分和相分离特性等进行了长期跟踪监测.驱油剂产出高峰期,2座站三元复合驱外输液游离水表面活性剂含量最大值为299mg/L,pH值最高为9.5,聚合物含量最大值为1147mg/L;新中302转油站和北Ⅲ-6转油放水站三元复合驱外输液综合含水率分别为94.1%~98.3%和43.2%~93.5%,外输液5min静置沉降水相乳化油量平均值分别为4621mg/L和1946mg/L;外输液中的油包水型低含水率乳化油在60℃的环境下经过24h静置沉降后的残余水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63%和0.15%.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转油站和转油放水站外输液相分离特性与成分和油水分离剂加药浓度等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驱油剂产出高峰期转油站和转油放水站外输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水分离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8.
采用钛酸酯偶联剂201、311和含磷有机阻燃剂磷酸甲酚二苯酯、亚磷酸二甲酯对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以红外光谱、热重、电镜和粒度分析为表征手段考察不同种类的改性剂对氢氧化镁表面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甲酚二苯酯改性氢氧化镁能提高10℃分解温度,增加高温下质量保持率;钛酸酯偶联剂311改性氢氧化镁能降低平均粒度,使粒径分散性更好。使用改性后氢氧化镁的复合材料,断裂伸长率和极限氧指数有着明显的提高,尤其钛酸酯偶联剂311改性后的复合材料断裂伸长率能达到751.1%,磷酸甲酚二苯酯改性后的复合材料氧指数能达到37.2%。  相似文献   
79.
王利  张伟  罗定南 《中国电力》2021,54(10):196-203
针对低信噪比下局部放电信号易漏检与传统奇异值分解算法在进行局放脉冲提取时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奇异值分解的局部放电脉冲提取及去噪方法。该方法能有效提取局放脉冲及去除白噪声,且相较于传统SVD脉冲提取计算所需时间更短,更具工程实用价值。首先,利用滑动短时数据窗截取原始局放信号片段,采用随机奇异值分解法计算最大奇异值,并与全局最优奇异值阈值进行比较,确定脉冲信号的起止点;然后,利用奇异值分解法结合局部最优奇异值阈值,去除提取信号的白噪声。通过对典型局放模拟脉冲进行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在脉冲提取时的执行效率优越性。在工频电压下对实验室模拟电缆缺陷进行局放测试,分别采用所提方法、离散小波变换及自适应双阈值方法进行对比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局放信号漏检率低,去噪效果好。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